简介:18世纪,教授科学知识的讲座活动成为英国地方城镇普通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中长期普遍应用的教学形式,这时的讲座以城市生活为背景,以逐渐生长发展的消费市场为前提,以并不从事学术工作的业余人员为受众,成为面向公众传播与自然有关的学术知识的重要方式.讲座中教授的内容脱离了传统精英群体内部的纯粹思辨,理论知识现实应用的可能性不断得到发掘和强调.这种地方讲座活动在从市场中汲取自身发展的养分的同时,也因为其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与行动,将自身影响力扩展至传统精英群体之外的整个社会,从而为此后技术革新的出现和应用提供了肥沃的社会土壤.
简介:邻避设施整体公共效用与局部负外部性影响的二元冲突是邻比冲突治理必须考量的核心问题,邻避设施公共效用的必要性强弱、设施局部负外部性影响的破坏性程度以及设施设址的环境正义伦理,应是决定邻避设施设址决策的关键变量,由此可以建立邻避设施设址决策净值的简约分析框架。环境哲学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基本逻辑要求应从严判断邻避设施负外部性影响的破坏性程度,变受害者负外部性影响举证责任为受控者否定性结论举证责任。虽然邻比冲突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无法确保邻避设施得以成功建设或运营,但政府引导的公民参与比将公民排除在邻避设施设址政策过程之外更为必要和理性。即便面临诸多质疑,补偿回馈机制对治理邻比冲突具有实践必要性和伦理正当性,有助于提高邻避设施设址接受度,能促进邻比冲突治理。
简介:援类而推的方法是中国先秦时代特有的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于这种推类方法,古代先贤只给出了一系列的语义说明,没有而且也不可能给出一个形式语言的语形说明。如借助现象对事物的状态和功能及其所具有的规律进行描述的科学认识方法,我们今天可以尝试着给它构造一个推理模式,并通过分析它的思维进程、根据、推导原则及违反原则的错误,展现它的特点、能够成立的有效性及世代相传的普遍适用性,并进而了解其背后的逻辑原则、文化传统、人文精神,从逻辑与文化的角度增强我们对传统思维方法论意义、文化认同意义的感受,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越来越广泛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中,促进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辩证扬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思维方式的沟通。
简介:在宋元明诸多学者对"大同小康"之论提出各种质疑的背景下,清初王夫之明确指出"大同小康"之论存在错简。其后,清代学者任启运、姜兆锡、李绂、孙希旦、黄式三、邵懿辰等,现当代学者钱基博、任铭善、徐仁甫等,围绕错简问题亦各有阐发,只是缘于视角的不同,提出的见解彼此不尽一致。不过,将各位学者的"纠错"主张代入"大同小康"之论文本之后,不难发现,问题并不能有效解决,更常见的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这说明,"大同小康"之论"其言杂乱,……其文不次"的问题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归咎于错简却不恰当。事实上,在"其言杂乱,……其文不次"的表象背后,"以注为经"当是症结之所在,只要把注释与原文区别开来,"大同小康"之论逻辑不通、文气不顺的问题也便不复存在了。
简介: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日益推进,国内商业界对加入WTO的议论也日益增多.如何看待WTO对中国商业企业的冲击就是人们议论纷纷的话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加入WTO后,人们面临的观念转变、中国现阶段买方市场状况与面临的冲击,中国商业企业应支付的成本代价与应获得的成本收益等方面的剖析,提出了确立市场经济观念与全新的竞争观念,研究WTO规则,准确应对;借鉴国外经验,给予本国零售业适度保护;进行股份制改进,拓宽企业融资发展渠道;开展连锁经营与特许经营,走规模化之路;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商业自动化程度;将中国商业企业与中国工业企业结合起来,让中国商业企业做大、做特、做优,从而增强其竞争能力与竞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