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陈云科技思想是陈云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资本主义打交道是大势已定”、“这是打破闭关自守以后的新形势”、“搞四个现代化,没有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不行”三个重要论断,既是陈云科技思想的时代背景,也是陈云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把握目标与起点、自力更生与对外引进、科技攻关与正常教育、使用人才与关心人才这四对辩证关系,形成了陈云科技思想的主体内容。学习陈云科学分析和把握形势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力更生与对外引进相平衡、相结合的思想,对于确保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广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马尔库塞的代表性著作逐渐被译为中文,他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经历了由冷到热、由浅及深的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国学者围绕马尔库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等问题,从批判马尔库塞思想的阶级立场逐渐转向对马尔库塞重要著作和代表性观点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推动了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年大学生阅读马尔库塞著作的热潮;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者成为阅读、研究马尔库塞著作的主要群体,国内马尔库塞研究经历了研究立场和研究主题的转型,逐渐突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域,拓展了研究领域,并且开始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更新了研究视角。今后推动国内马尔库塞研究,有必要重视马尔库塞新近发现的文本,凸显马尔库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提升马尔库塞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
简介:本文反映了过去二十年来地理学系在文化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评估了一些进展,这些进展与早期支持者所预料的相反。文化经济一直是一个多义词,有时候,它指的是"文化"与经济地理学融合的一类事物,主要关注的是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经验。其他学者将文化经济研究作为一个契机,超越文化和经济的方法论对立,对"文化"和"经济"作为学科的基本分类属性进行质疑。后一种研究路径被广泛运用在对技术、知识和社会的经验研究中。文化经济研究的逆向取径有助于地理学者们跨越原有研究范武的局限,在越来越具有专业化倾向的学科和次级学科领域中形成了令人不安的竞争。风险在于,对日益专业化研究的基础结构进行质疑后,在业已分类、学科固定的大学里,文化经济研究艰难地"谋"一席之地。在结论部分,我将讨论未来的愿景。文化经济的生命力可以通过与热点议题,诸如气候变化、人类生存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等结合的方式来接受检验。文化经济的多义性可以通过这些议题来证明构建性的技术中心主义市场"困境"的超越,回答那些关于如何才能让我们城市更"绿色"的乏味假设——相反,文化经济促使民族志在关于人类如何获得、使用、交换和评价那些作为道德伦理和社会存在的物质经济资源的整合。
简介:本文探讨1921年以前毛泽东问题观的形成与发展,并以《问题研究会章程》为界把青年毛泽东问题观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一为毛泽东问题观的萌发阶段,在这一阶段,毛泽东致力于探索问题发现、问题选择、问题解决和组织团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其二为毛泽东问题观的初步形成阶段,毛泽东在《问题研究会章程》中通过对"问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以及对问题评价和问题解决的思考,初步形成了与胡适不同的问题观。其三是大约于1920年9月以后,毛泽东对前期问题观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对"主义"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解答,提出了四类问题统一解决的观点,提出并解决了目标问题与方法问题之间的关系问题。
简介:我们从不否认启蒙运动的伟大功绩,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启蒙之后的世界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中,已经显示出了启蒙运动中所蕴含价值观念的局限。其内在根源在于:其一,启蒙精神自身蕴含着欧洲文明危机的种子,在今天已经展现出来。其二,“时空压缩”与“网络社会”的出现,造就了超越地域与国家限制的金球化经济。因此,以现代的观念与原则去面对全球化问题,常常表现为一种文化滞后。实际上,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理论中,“新文明”已经开始萌芽。对此,马克思指出,这将是在经济社会形态终结之后,有别于技术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则进一步说明,新文明应以“互存共生为原则,构建以人、自然、技术、文化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另一种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