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经过多年勘探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以“陆相生油”、“源控论”为代表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从最初背斜油气藏勘探到现今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国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经历了以下历程:在大庆油田发现基础上总结出来“源控论”(20世纪60-70年代);在以渤海湾盆地为代表陆相断陷盆地勘探成果基础上提出“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20世纪80年代);胜利油田地质工作者在东营凹陷勘探过程中总结“环洼聚油”理论(20世纪90年代);在对二连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分布特征研究时提出“互补性”特征(2003年)、“优势论”特征(2005年)以及“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新观点(2006年)。这一系列认识和新观点不仅在指导我国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大大丰富了我国以陆相生油为主线石油地质理论。

  • 标签: 陆相断陷盆地 油气分布规律 源控论 复式油气聚集带 “互补性”特征 “优势性”特征
  • 简介:冷湖3—5号构造带是柴北缘地区重要含油气构造带,通过对该构造带研究认为,油气成藏主要受以下3个因素控制:①冷西次凹巨厚残余下侏罗统地层为该构造带成藏提供了良好物质基础;②冷湖地区第三纪以来下侏罗统烃源岩埋藏适中,构造与大规模生排烃期配置关系好;③残余生烃凹陷构造演化使冷湖构造带成为最有利构造带;④冷湖构造带北高南低构造背景,决定了较高部位冷湖3—4号构造成藏优于较低部位冷湖5号构造。冷湖3—5构造带油源充足,生排烃和构造配置关系好,可发育构造、构造一岩性、不整合类型油气藏,冷湖构造带仍是柴北缘扩展勘探有利区带。

  • 标签: 燕山期构造 古构造 冷湖构造带 残余凹陷 下侏罗统 柴北缘地区
  • 简介: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发育了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稳定且厚度较大,在桑植—石门复向斜一带埋深大,保存较完整。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甜点区”页岩气质量体积为1.48~8.75m3/t,具有很好工业开发价值。有机碳含量既决定了页岩气资源潜力,同时也影响页岩气吸附和存储能力。对牛蹄塘组页岩气研究认为:储集空间主要可分为原生晶间或粒间微孔隙、有机质微孔隙、不稳定矿物溶蚀孔、构造裂缝和解理缝5种成因类型;页岩气较易发生吸附和解吸作用,吸附态气所占较大比例;页岩气存储状态主要受有机碳含量和储集空间类型综合影响;高—过成熟富有机质页岩生成天然气在较好保存条件下仍然可以聚集并成藏;温压条件、埋藏深度和矿物组成对页岩含气性影响均相对较小。

  • 标签: 页岩气 含气性 牛蹄塘组 湘西北地区
  • 简介: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具有四周均发育三角洲沉积和多物源供给岩相古地理特征。应用储集砂岩薄片鉴定和骨架碎屑组分、重矿物类型及其组合类型分析结果,结合沉积构造、古生物砂岩分布三次趋势面分析技术方法,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物源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认为:①长8油层组沉积期该区物源来自东北、西北西南3个方向,以西北和东北为主物源方向,不同物源方向砂体于研究区中部半深湖区发生汇集;②不同方向物源区母岩性质有差别,西北方向物源区母岩为火山岩、浅—中级变质岩组合,东北方向主要为火山岩-低级变质岩组合,西南方向主要为变质岩-沉积岩组合;③长8油层组砂体和岩性油藏展布都具有同物源方向延伸特点。上述研究成果为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砂体和岩性油藏预测提供了地质依据。

  • 标签: 上三叠统 长8油层组 物源分析 砂体展布 岩性油藏 姬塬地区
  • 简介:苏里格地区是天然气勘探开发重点地区。该区近地表结构复杂,储层为陆相沉积,横向变化大。近几年来,针对该区复杂地震地质条件和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目标,开展了以全数字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为代表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形成了以长排列、小道距、单点数字检波器接收高次覆盖采集技术;以保持叠前动力学特征为核心叠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以叠前反演与叠后综合解释相结合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取得了丰硕地震地质成果,满足了叠前有效储层预测需要,为苏里格地区快速、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 标签: 全数字地震勘探 叠前 有效储层 高密度 低降速带 苏里格地区
  • 简介:在气源断裂与盖层发育、断裂活动期封气能力形成期分析基础上.对徐家围子断陷气源断裂与盖层时空匹配关系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进行研究,认为徐家围子断陷气源断裂与登二段泥岩盖层空间匹配关系相对较好,与营一段顶部火山岩盖层空间匹配关系相对较差:气源断裂与登二段泥岩盖层营一段顶部火山岩盖层时间匹配关系较好。气源断裂与盖层时空匹配关系对营城组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天然气聚集层位和聚集部位受气源断裂与盖层空间匹配关系影响:天然气聚集程度受气源断裂与盖层时间匹配关系影响。

  • 标签: 气源断裂 盖层 空间匹配关系 时间匹配关系 天然气聚集 徐家围子断陷
  • 简介:压裂液返排液具有液量大、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高环境污染问题,为实现清洁压裂液返排液再利用,通过对压裂液返排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有效质量分数、吸附性能、降低界面张力性能、改变岩石润湿性性能及提高采收率性能室内实验评价,构建了基于清洁压裂液返排液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实验结果表明:清洁压裂液返排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有效质量分数为0.3%,用于目标区块脱水原油时,当有效质量分数为0.05%~0.30%时,油水界面张力均可达到10^(-4)~10^-3mN/m超低数量级;该体系改变岩石润湿性性能优良,可使油湿石英片表面向弱水湿方向转变;同时,该体系动态饱和吸附量为9.53mg/g,且水驱后动态滞留量仅相当于动态饱和吸附量25%~33%。室内岩心模拟驱油实验反映出,在最优注入方案条件下实现采收率增值12.5%,表明该体系能够满足目标区块压裂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要求。

  • 标签: 清洁压裂液返排液 再利用 性能评价 驱油潜力 驱油机理
  • 简介:对辽河坳陷不同类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生气性能和生气强度进行研究后认为,区内已探明天然气主要为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和低温热解气,而高温热解气和裂解气很少,这与辽河坳陷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不相称;热演化程度高、生烃强度大洼陷带深层应该蕴藏着丰富、成熟度相对较高天然气。在分析了几个重点地区深层构造背景、储集条件基础上,认为这些地区或处于气源灶内或与气源岩直接接触,成藏条件优越,是下一步勘探重要领域。

  • 标签: 深层天然气 天然气勘探 烃源岩 储集条件 辽河坳陷
  • 简介:南美W油田T5B砂岩储层具有横向上岩性变化快、垂向上多套薄砂体叠置特点,对进行识别和描述难度较大。针对W油田7井区W-7KH井水平段钻探效果不理想以及W-7C井和W-7D井2口井油水关系矛盾问题,提出了"平剖相结合"储层预测技术思路。首先通过半定量地震振幅解释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建立了T5B砂岩储层厚度与地震均方根振幅关系,并确定了储层与非储层纵波阻抗数值范围,较好地刻画了T5B砂岩储层横向展布范围;然后采用高分辨率拟声波阻抗反演方法,有效识别了T5B砂岩内部薄泥岩隔层,描述了砂体垂向叠置关系,解决了油水界面不统一矛盾。研究思路和结果对油田下一步滚动开发、水平井段设计精细油藏描述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 标签: T5B砂岩 砂体边界 砂体叠置关系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拟声波阻抗反演 W油田
  • 简介:为了更加高效地封堵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水淹后优势通道,利用各类岩心分析资料及水淹解释结论,对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岩石学、孔喉结构类型、储层水淹变化规律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黏土矿物绝对含量低,大部分为速敏性高岭石与伊利石,粒径主要为1~2μm,储层可分为孔喉半径小于2μm细微喉-低渗储层、孔喉半径介于2~5μm细喉-中渗储层孔喉半径大于5μm中细喉-高渗储层;水淹后黏土矿物堵塞和迁出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化原因,而黏土矿物粒径大小与喉道尺寸匹配程度控制了储层水淹前后不同水淹程度下物性变化方向。这些因素造成了3类储层水淹变化机理:细微喉-低渗储层水淹后孔、渗值下降,由原状储层至低水淹逐渐减小,到中水淹时有所增大,高水淹时最小;细喉-中渗储层水淹后孔、渗值上升,由低水淹至中水淹逐渐增大,到高水淹时有所减小;中细喉-高渗储层水淹后孔、渗值增大,且随着水淹程度增高而增大,该类储层即优势通道发育所在,可采用粒径为3~4μm微球对进行高效、精准封堵。研究区注水开发后剩余油规模较大,开展储层水淹变化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东河砂岩 黏土矿物 孔喉半径 水淹变化机理 哈得逊油田
  • 简介: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具有砂体分布零散、非均质性强特点,开发过程中核部水淹严重,扇缘部水驱效果较差。为此,基于油藏工程方法与理论推导,确立了环形井网环距采油井井距计算方法并绘制了计算图版,同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有效开发合理井网井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控剩余油条件下核注翼采井网模式,可有效缓解正方形面积注水井网形式注水憋压难题,进而降低注水难度,提高水驱效率;与正对井网相比,采用注采井数比为1∶2核注翼采交错环形井网时,油水井流线分布较均匀,开发效果较好;对于3注6采与4注8采环形井网,当环距为200m时,最优采油井井距分别为300m和250m。该研究成果为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

  • 标签: 低渗透岩性油藏 井网井距 环形井网 数值模拟 流线分布
  • 简介:针对江37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采稠油过程中出砂严重情况,进行了注表面活性剂降黏驱油室内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筛选实验表明,FPS-H分散型稠油降黏剂与江37稠油油田采出污水具有较好配伍性,可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到0.05mN/m,稠油乳化降黏率达到92.1%。驱油实验结果表明,FPS-H降黏剂驱最佳注入量为0.5PV,最佳注入速度为1.0mL/min,注入方式应选择0.5PV段塞-后续水驱方式,注入水温度不宜超过50℃。

  • 标签: 稠油 降黏剂 驱油 实验研究
  • 简介: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显示出了良好天然气勘探潜力,但由于储层孔隙结构和测井响应特征较为复杂,直接影响了勘探开发效果。为了寻找须二段天然气有利聚集区,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和薄片资料,对成藏要素,即生、储、盖、运、圈、保自身条件及其匹配关系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并对有利含气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须二段气藏具有充足油气来源,且位于油气运移有利方向,上覆须三段泥岩为有效区域盖层;具有有利生、储、盖组合良好保存条件;研究区总体位于有利构造-沉积相带,沉积作用是储层发育基础,成岩作用是决定储层质量关键,裂缝是决定储层产能重要条件。对须二段有利含气区预测研究可为其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同时也有助于类似气藏有利含气区预测研究

  • 标签: 气藏特征 有利含气区 成岩作用 须二段 蓬莱地区
  • 简介:渤中凹陷西北缘东三段发育典型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但对储层成岩演化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利用岩心、壁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资料,结合埋藏史油气充注史,对东三段砂砾岩扇三角洲储层成岩演化及其对储层物性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东三段储层类型宏观上以杂基支撑砾岩、颗粒支撑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为主,细砂岩次之;微观上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屑以火山岩岩屑为主,变质岩岩屑次之。该区储层具有典型低渗透特征,储集空间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原生粒间孔次之。储层成岩环境经历了中性→酸性(大气淡水淋滤)→碱性→酸性→碱性→酸性→碱性变化。大气淡水淋滤后持续压实作用和碱性条件下碳酸盐、黏土矿物胶结作用均是形成低渗根本原因,而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和酸性环境下溶蚀作用均是形成次生孔隙主要原因,距今7Ma以来油气持续充注作用有利于储层孔隙保存,距今1.5Ma以来有机酸脱羧作用形成碱性流体环境易形成碳酸盐胶结和伊利石充填,是形成低渗透储层最终原因。

  • 标签: 低渗透储层 成岩作用 物性演化 油气充注 东三段 渤中凹陷
  • 简介:堡子湾耿43井区长4+5段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部分油井产能下降较快、水淹严重、注采井网不完善和局部无井网控制问题。为了有效控制产能下降,完善注采井网,通过对本区块动态分析数值模拟研究,得出综合治理对象是剩余油富集区和层系。因此对开发层系、井网分布、加密新井作出了相应调整,并提出了最优方案:对位于各层可动剩余储量较高、油层有效厚度较厚部位部分井进行补孔和堵孔;转注低产高含水油井;在剩余油密集区钻探加密井。对方案效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最优方案下预测产油量显著上升。

  • 标签: 超低渗透油藏 数值模拟 开发调整 加密井网 堡子湾地区
  • 简介:以岩心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学特征和原生沉积构造相标志分析,认为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主要包括砂质碎屑流和浊流2种重力流沉积,但二发育位置存在差异。其中.砂质碎屑流位于上游,浊流位于下游。砂质碎屑流和浊流在沉积上差异,决定了储层特征差异,相对于浊流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成分成熟度更低,填隙物含量更低,储层物性更好和含油性更好。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中填隙物类型主要为伊利石、钙质和绿泥石膜,砂质碎屑流砂体中伊利石和钙质含量较高,浊流砂体中绿泥石膜含量较高。华池地区长6油层纽储层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和粒内溶孔.而且砂质碎屑流砂体面孔率明显高于浊流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中长石含量较高。为溶蚀作用提供了更多物质基础.因此砂质碎屑流砂体中粒内溶孔较浊流砂体发育,这是该砂体储层物性好于浊流砂体重要原因。

  • 标签: 砂质碎屑流 浊流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AY地区构造位置位于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平缓构造区中部,为一南东一北西向倾斜单斜..综合地质、测井资料,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展开了地震层序地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同相轴上超方向、层序T0厚度、下切河谷走向信息指示了物源区可能位于研究南部或东南部..据薄片资料岩屑成分排除了紧邻研究区东南部泸州古隆起作为物源区可能性。推测研究区须家河组物源区位于研究区南部或东南部“黔中古陆”或“江南古陆”。该项研究成果对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地震层序 物源分析 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
  • 简介: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资料,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九龙山地区侏罗系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并对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储层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和少量裂缝,其中,溶蚀孔占较大比重,对改善该区储层物性具有重要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储集性能影响较大,成岩作用强度,特别是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发育程度对鱼卡-九龙山地区侏罗系储层物性影响较大。

  • 标签: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侏罗系 鱼卡-九龙山地区 柴达木盆地北缘
  • 简介:以单井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地表露头资料、岩心观察、岩屑录井薄片鉴定分析,确定出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沉积相类型为深海相、半深海-深积岩相、浅海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并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相和微相。在沉积微相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各时期沉积相模式、平面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认为早寒武世主要于东部发育台盆模式,中晚寒武世台盆模式更为明显,持续至早-中奥陶世该区中部发育深水坳拉槽沉积区,西部和东部则为台地相区过渡带,为典型三分结构。在台地与深海盆边缘带发育礁滩储集体,有利于储层发育。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其中以破坏性成岩作用占主导地位。

  • 标签: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寒武系-奥陶系 塔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