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第一届国际学校和大众气象教育会议1984年7月2-4日在英国牛津召开。会议由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主办,美国气象学会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协办。这3家机构也因此成为这一系列国际会议的连续主办或协办机构。会议获得了积极响应,来自24个国家的8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论文34篇。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教授在会议致辞中,

  • 标签: 国际会议 气象教育 国际学校 大众 海洋学 世界气象组织
  • 简介:城市重霾污染事件的发生除排放源内在原因之外,气象条件是最直接的客观外因。本文以2013年2月21~28日北京地区典型细颗粒物(即PM2.5)重污染过程为例,基于颗粒物水平和垂直监测数据,常规及加密自动气象站数据和高时间分辨率风廓线数据,分析了重污染过程中不同尺度环流形势以及边界层结构的变化对细颗粒物重度污染形成、累积和消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弱低压场或弱高压场控制下,局地西南风和东南风输送与北部山区偏北风在山前的汇聚,配合边界层低层顺时针方向的风切变,易发生大气中细颗粒物的爆发性增长;而均压场控制和近地层持续偏南气流输送,配合高层持续稳定的西北风,是污染长时间持续稳步增长的主因。此外,近地层低风速、高湿度和逆温的维持是区域霾污染爆发增长和长时间持续增长的关键气象因素。高压前部的系统性西北大风是污染得以驱散的直接外部动力。

  • 标签: 北京 细颗粒物 环流形势 边界层结构
  • 简介:大气成分中心积极组织参加2007年8月8~21日“好运北京”环境交通测试,完成机动车减排评估任务。.不仅利用自动气象站等提供气溶胶和臭氧的在线观测,还利用CUACE/Aero,CUACE/Gas数值预报系统提供多种气体、气溶胶的数值预报分析产品,还提供天气背景和卫星反演大气成分产品的分析。

  • 标签: 大气成分 分中心 产品 评估 测试 交通
  • 简介:北京大气中可形成气溶胶的有机污染物增加迅速,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变化。其中含量最高增长也最快的是BTXE,1995~1998年增长率为20%/a,1998~1999年增长率突增为128%/a,但CFCs增长速率有所减慢。BTXE冬季出现峰值,夏季出现谷值,峰值比谷值高3~5倍;CFCs夏季出现明显峰值,但变化幅度比BTXE相对小。晴风天气与阴雾天气有相反的日变化形式,阴雾天大气的BTXE含量比晴风天的高2~3倍。北京城乡结合部的三、四环路地区污染物含量最高,天安门、中关村和石景山区大气污染程度相近。

  • 标签: 大气污染 气溶胶 有机污染物 有机物 CFC 日变化
  • 简介:2007年12月19日,“北京大学与中国气象局大气水循环与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和挂牌仪式在中国气象局科技会议中心多功能厅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主持,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和北京学校长许智宏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分别讲话。应邀参加揭牌仪式的有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标签: 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 人工影响天气 北京大学 水循环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325m气象塔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观测资料,采用气体干沉降阻力模型,对奥运会前后北京行政区内SO2和NO2的干沉降影响因子、干沉降速率、干沉降通量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随着大气稳定度、太阳辐射强度和下垫面类型的改变,北京SO2和NO2的干沉降速率有明显变化,表面阻力是影响气体干沉降速率变化的主要因子。2)SO2和NO2在白天的干沉降速率及通量普遍大于夜晚。3)静稳天气条件下,奥运会前北京地区一天可清除24tSO2和55.2tNO2,奥运会期间一天可清除10.8tSO2和50.4tNO2,这说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减排措施对改善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效果显著。

  • 标签: 静稳天气 SO2 NO2 干沉降模式
  • 简介:对2004年的8、9月间机载PMS系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进行的不同天气状况下的8次气溶胶飞行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观测期间,近地层以轻雾、霾为主。气溶胶浓度最大值的量级为10^2~10^4cm^-3。阴天状况下气溶胶浓度最大,可达12169cm^-3;晴空时最小,为783cm^-3。平均气溶胶浓度为10^2~10^3cm^-3;直径最大值主要集中在0.28~0.47μm,平均值集中在0.21~0.31μm;风速较小的晴天和阴天都有可能使气溶胶浓度出现高值。大气有逆温层存在时,逆温层底有气溶胶粒子的明显累积。气溶胶粒子浓度谱为单峰分布。

  • 标签: 气溶胶 观测 机载PMS系统
  • 简介:基于2015年秋末冬初华北地区频繁出现的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利用无人直升机搭载的气溶胶采样装置和激光粒子计数器对北京顺义及房山地区近地面大气颗粒物进行探测,分析了重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廓线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重雾霾天气过程粒径小于1.0μm的气溶胶数浓度随高度变化不明显,粒径大于1.0μm的气溶胶数浓度随高度呈弱的减小趋势,说明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近地面层大气颗粒物的粒子数相对稳定,亚微米级气溶胶数浓度较高,而粗粒子气溶胶数浓度较低。基于无人直升机搭载的气溶胶采样装置采集的气溶胶样品的质量浓度廓线表明,50m高度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高,最大浓度达700μg·m-3。

  • 标签: 雾霾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 数浓度廓线
  • 简介:围绕北京城市大气边界层的物理化学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城市边界层大气动力结构的观测试验研究,开展了城市边界层大气污染物三维结构观测试验。同时还进行了城市边界层大气动力-化学过程相互影响等5次综合性观测试验研究。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初步建立了城市环境边界层综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据整理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

  • 标签: 北京 大气环境污染机理 调控原理 大气动力结构 外场观测试验
  • 简介:利用200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北京市API的节气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在节气尺度上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北京市春季和冬季分别以清明和小雪节气API最高,空气质量最差;立秋节气API最低,空气质量最好。春分—霜降节气空气首要污染物为PM10,SO2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在立冬—大寒和立春—惊蛰节气,小寒达到最大。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立春—谷雨节气空气质量主要受气压影响,立冬—大寒节气空气质量受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影响较大,立夏—霜降节气API与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显著相关,风速主要影响春秋节气的空气质量。

  • 标签: 空气污染指数 二十四节气 气象要素
  • 简介:本文通过对罗源县63所中小学188座校舍防雷安全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罗源县中小学校舍防雷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罗源县雷暴特点和全县中小学雷灾统计情况,从雷电防御技术和雷电综合管理两方面提出防御措施和对策。

  • 标签: 中小学 校舍 防雷现状 对策
  • 简介:备受世界瞩目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写作已进入实质阶段.2005年5月10~12日,IPCC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二次主要作者会议(IPCCWGIAR4LA2)在北京召开.会议由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SusanSolomon博士主持.来自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位主要作者和IPCC第一工作组主席团及技术支持部成员参加了会议.中国有10位主要作者和专家与会.

  • 标签: 会议北京 作者会议 北京召开
  • 简介:基于京津冀地区80个环境监测站PM2.5浓度逐时监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以2016年12月16—21日和2017年1月1—7日雾和霾天气为例,分析PM2.5浓度演变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在北京地区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地区12月19—20日PM2.5浓度出现爆发性增长,小时浓度在8h内上升201μg·m~(-3),主要是边界层南风分量由地面增厚至700m,700m以上弱下沉抑制作用,结合地面辐合线维持所致;20—21日北京地区PM2.5浓度维持高值且无日变化,是由于低空1.5km出现弱回暖,逆温层显著增厚增强且无明显日变化,导致高浓度气溶胶无法有效扩散。综合来看,2016年12月16—21日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的原因以外源性污染物输送为主;2017年1月3—4日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原因与局地极端不利扩散条件及污染排放等其他因素有关。

  • 标签: 重污染 爆发性增长 边界层南风分量厚度 地面辐合线 逆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