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6h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对2013年1月12-16日发生在山东中西部地区的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层结条件、动力和热力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高层偏西气流、对流层低层温度脊和地面冷高压的稳定维持为这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大雾过程经历了辐射雾—平流辐射雾—平流雾的复杂演变阶段,不同阶段的大雾湿层厚度及逆温强度有所不同;适当的风速和低层弱的水汽辐合有利于大雾稳定维持和发展;近地层辐合上升、中高层辐散下沉,易在界面形成逆温层,有利于大雾的出现,而整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往往容易形成中高云,不利于近地层水汽的聚集,难以形成大雾。

  • 标签: 持续性大雾 垂直结构 动力结构 机制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对2011年8月14-15日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水汽输送、对流有效位能、云图演变特征等方面,对此次区域性暴雨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系统的合理配置,副高西北侧β尺度对流云团发展是造成暴雨的主要原因;暴雨区出现在低对流有效位能区。

  • 标签: 暴雨 高空急流 水汽输送 对流有效位能 中尺度对流云团
  • 简介:阐述了黄花菜的生育特性及其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并分析了湖口县黄花菜生产中的农业气象灾害,从而提出了具体的减灾对策.

  • 标签: 气象灾害 黄花菜 开发 对策
  • 简介:采用旱涝受灾率、成灾率、降水变率、脆弱度、灾害损失率、干旱指数等要素,评估了江西省旱涝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江西省旱涝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防灾减灾对策,防御和减轻旱涝灾害,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每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涝风险,且洪涝风险大于干旱风险;干旱风险的变异程度小于洪涝风险.其空间分布为干旱风险北部重于南部、山区轻于平原;洪涝风险东部重于西部、南部轻于北部.

  • 标签: 旱涝风险 时空分布 农业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自1994年正式使用以来,我们发现《规范》中有两点规定会给实际工作带来计算数据不能反应真实情况的现象,必将影响到观测质量.现提出改进方法,供其他台站人员参考.1、农作物播种出苗后,第一次测生长量,按《规范》规定,要求算作物分器官或单株干重.以水稻为例,由于水稻三叶期植株较小,所得单株干重在0.05克以下,而《规范》上要求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按要求则计算结果将以0.0克记入观测薄,这就表示农作物没有干物质积累,但实际上作物一定有干物质积累.如下表1所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保留二位小数,才能合理地解决测定结果,同时也保证了业务质量.

  • 标签: 农业气象 观测规范 两个问题 作物生长率 《规范》 干物质积累
  • 简介:用柴达木盆地南缘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0℃、≥5℃、≥10℃界限温度资料,分析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的初日、终日、积温及初终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柴达木盆地南缘各界限温度时空变化均呈现初日提前、终日推迟、积温和初终间日数增加的趋势,地区和年代际不同各界限温度变化不一致。

  • 标签: 界限温度 积温 气候变化
  • 简介:以东北玉米冷害预测为例,介绍了近年发展的基于热量指数预测的热量年型统计预测模型和基于玉米生长模式的机理性预测模型,比较了两类模型在预报原理、预报对象、预报时效及准确率等方面的各自差别和利弊,探讨了两类模型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可能方法,展望了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警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

  • 标签: 东北玉米 冷害预测 模型 农业气象灾害预测
  • 简介:项目在2005年继续加强研究成果集成和业务化。由宇如聪、倪允琪等负责的“AREMS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获湖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由胡志晋、周秀骥等负责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云分辨模式系列的研制和应用”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研究开发奖一等奖,由张文建、许健民等负责的“暴雨系统的卫星遥感理论和方法研究”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研究开发奖一等奖。

  • 标签: 预测理论 形成机理 天气灾害 应用 项目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推荐的计算农田蒸散量的彭曼-蒙蒂斯公式(FAO-PM),选取甘肃中部雨养农业区定西1980~1995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和1990~1995年固定地段0~100cm的土壤湿度资料,对水平衡和Y.M安格斯坦土壤水分预测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后者适宜于本地区的土壤水分预测,并分析了误差原因

  • 标签: 土壤水分 预测 研究
  • 简介:利用青海东部农业区5个地区1961-2005年降水资料和实际干旱受灾面积资料,分析了降水距平百分率(Pa)、SPI指数、z指数、K指数4个干旱指标在这些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青海东部农业区.SPI和Z指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其他指标相比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本能反映当地的旱涝状况.可以在海东地区气象干旱预测预报及评估中实际应用;Pa指数适用性较差,K指数适用性最差。

  • 标签: 干旱 指标 适用性 青海东部 农业区
  • 简介:IPCC第二工作组在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客观而审慎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和潜在的影响,各个领域与区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针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报告表明,气候变化对全球大部分地区作物、畜牧、渔业产生了影响,且负面影响更普遍;不仅影响到生产过程,也影响到非生产系统因素,但这些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极端事件(如极端高温)对作物产量、品质及市场价格的负面影响明显。大气中CO2浓度增高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但是与温度、臭氧以及水分利用、病虫草害等协同效应仍然不明确。增强适应可以克服增温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并减少粮食损失。关于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非生产系统因素的影响及如何开展适应,还需要搜集更多的证据。

  • 标签: IPCC第二工作组 第五次评估报告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粮食安全
  • 简介:对江西省气象部门1996年以来组织开展的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归纳出7个方面的成绩和5个方面的不足,并对今后各级政府、农业工作者、气象工作者和农业生产者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协作,共同搞好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农业 气候论证 进展 建议
  • 简介:北京大气中可形成气溶胶的有机污染物增加迅速,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变化。其中含量最高增长也最快的是BTXE,1995~1998年增长率为20%/a,1998~1999年增长率突增为128%/a,但CFCs增长速率有所减慢。BTXE冬季出现峰值,夏季出现谷值,峰值比谷值高3~5倍;CFCs夏季出现明显峰值,但变化幅度比BTXE相对小。晴风天气与阴雾天气有相反的日变化形式,阴雾天大气的BTXE含量比晴风天的高2~3倍。北京城乡结合部的三、四环路地区污染物含量最高,天安门、中关村和石景山区大气污染程度相近。

  • 标签: 大气污染 气溶胶 有机污染物 有机物 CFC 日变化
  • 简介:众所周知,在目前农业实行联产承包的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有一定难度,而气象部门由于受诸多因素所限,要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就更难.但是,我省气象部门近几年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所取得的成果却令人刮目相看.我省气象部门共有147名农业气象科技人

  • 标签: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生产 农业气象试验站 营口地区 种子包衣技术 稀植
  • 简介:本文利用青海省乐都县气象局1961-2014年逐月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若干建议。

  • 标签: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影响 对策建议
  • 简介:千岛湖流域既具有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特点,又具有巨大水体影响的小气候特点,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时宜在湖区和低山丘陵发展茶叶、蚕桑和水果基地,山地中部建立林木基地,山地上层发展以生态效益为主的林牧业。

  • 标签: 千岛湖流域 气候特点 地方经济 特色农业 林业 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