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存在影像学异常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SCS)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15年至2018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影像学异常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26例;根据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和交感神经症状20分评分法对患者手术前后1周及末次随访进行评分。结果26例患者术前SSS评分(45.50±10.39)分,术后1周评分(27.67±3.62)分,末次随访21.50(11)分,其中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SSS评分比较分别降低17.83分[95%可信区间(CI): 4.660~31.007,P<0.05]、18.00分(95%CI:-0.701~36.701,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S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95%CI:-17.840~18.174,P>0.05)。术前交感神经症状20分评分法评分(8.50±1.87)分,术后1周评分1(2)分,末次随访评分0.5(4)分,其中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20分评分比较分别降低6.67分(95%CI: 3.980~9.353,P<0.05)、6.17分(95%CI: 0.660~11.673,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20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95%CI:-4.879~5.879,P>0.05)。末次随访1例患者出现部分症状复发,其余25例患者获得明显改善,无复发症状。结论对于存在影像学异常的SCS,ACDF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吸烟与非吸烟颈椎病患者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DR)治疗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经CDR治疗的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患者119例,最终纳入78例资料完整的患者。按照手术前6个月内是否吸烟,将所有患者分成吸烟组(27例)和非吸烟组(51例)。随访患者术前、术后的颈臂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日本矫形协会量表(JOA)、Nurick量表、Bazaz的吞咽困难分级;术前及术后置换节段活动范围(ROM)、中立位颈椎前凸角(C2~7 Cobb)和术后异位骨化(HO)。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有78例患者获得随访,非吸烟组51例,吸烟组27例。与非吸烟组(50.4±11.1)岁比较,后者(42.3±9.6)岁更年轻(t=-21.737,P<0.05),且以男性为主(吸烟组:92.6%;非吸烟组:31.4%;χ2=9.625,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节段分布(单节段比例:70.4%比62.7%,χ2=0.761,P>0.05)、术中出血量[(22.7±10.5) ml比(24.3±11.2) ml,t=-0.716,P>0.05]、手术时间[(65.4±11.5) min比(63.9±12.1) min,t=0.832,P>0.05]、随访时间[(52.5±12.7)个月比(50.9±13.5)个月,t=0.661,P>0.05]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CDR治疗后的所有临床结果与术前比较均有相似的改善。吸烟组CDR术后置换节段ROM[术前:(7.3±4.2)°,术后:(7.8±4.6)°]保存良好(t=0.639,P>0.05);而非吸烟组在CDR术后置换节段的ROM[术前:(8.1±4.9)°,术后:(6.9±3.2)°]明显降低(t=18.564,P<0.05)。非吸烟组HO的发生趋势高于吸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0%和33.3%,χ2=0.798,P>0.05)。而两组患者的其他的影像学评估均获得相似的结果。结论CDR在吸烟组可保持较好的ROM,可能是吸烟的颈椎病患者的合理选择。
简介: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科学技术应用的也越来越多,人们经济收入整体的提升,对电气系统也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也是愈加成熟,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越来越成熟,功能也越来越多,从而以此来达到不断满足电气工程应用市场需求的目的。对此,本文对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标准化应用进行研究,供参考。
简介:摘要:体育课堂是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主阵地。传统篮球课堂侧重于单个技术教学,以教师讲解、学生学练为主,而新课标倡导“教会、勤练、常赛”,“以赛代练”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体育教学“学、练、赛”体系,更为契合《〈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也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和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品德的形成。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对“以赛代练”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课堂的应用进行研究,从学生篮球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进行解析。研究表明:以赛代练是实现激趣的重要保障,能够助力学生通过比赛活动参与实践,扎实掌握篮球基本技术,以支撑其在今后有效参与篮球实践训练,促使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53基因在骨肉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方法采用3×104接种数量的人共基底膜毛细血管形成试验模拟体内血管生成,应用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观察肌动蛋白纤维内蛋白水平及分布。最终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96例人骨肉瘤临床样本检测S2448p哺乳动物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到p53基因对骨肉瘤MG63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明显,当p53浓度接近100 nmol/L时,其可以抑制人工基底膜上hFOB1.19细胞系内50%的血管生成;而当浓度大于200 nmol/L时,p53几乎可以完全抑制血管的生成血管分支点(2.37±1.56)个,低于0 nmol/L组的(26.79±3.2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P<0.05)。在41.8%(82/196)的样本中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中S2448P-mTOR的表达,经验证抑制作用源于p53基因对包括蛋白激酶B(Akt)、mTOR在内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下游因子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论p53基因能够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的血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