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Computerized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CBT),是指通过电脑交互界面,以清晰的操作步骤,高度结构化的多种媒体互动方式(如网页、漫画、动画、视频声音等)来表现认知行为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治疗方式.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运用CCBT对某些青少年的焦虑症治疗干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CCBT具有容易被用户接纳、较低的治疗成本和方便数据收集等许多优点,相关的实践研究也证实了CCBT在焦虑症治疗方面的有效.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焦虑症等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进行简要的介绍,并从其在青少年群体中治疗焦虑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索,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对于常规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于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治疗。结果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服药剂量和对药物的依赖,缩短病程,整合人格,纠正错误认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预防复发方面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太原市精神病医院治疗的76例产后抑郁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盐酸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人际间问题问卷(IIP)、夫妻适应量表(D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8周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对照组为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IP评分低于对照组,D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联合采取舍曲林+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可改善其抑郁症状,同时可改善患者人际关系及婚姻关系,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精神病康复治疗过程中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单一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手段,实验组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的治疗途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通过干预12个月,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等方面上,实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实验组患者中,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93.3%,其中有效18例、显效10例,对照组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80.0%,其中有效20例、显效4例,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和单纯药物治疗精神病的比较中,认知行为疗法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促进患者各生理指标更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insomnia,CBT-i)对失眠伴抑郁患者以及单纯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71例符合失眠症诊断的患者,根据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得分分为单纯失眠组(<14分,33例)和失眠伴抑郁组(≥14分,38例)。2组患者每天填写睡眠日记,并给予8周标准的CBT-i治疗,在治疗前(基线)、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治疗结束后4周(第3个月)、治疗结束后16周(第6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BDI、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SF-36健康调查简表对2组患者睡眠质量、抑郁焦虑程度、个人健康状况等进行评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各时间点组内比较。结果与基线时比较,单纯失眠组和失眠伴抑郁组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PSQI、ISI、BDI、BAI、SF-36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失眠伴抑郁组较单纯失眠组在基线、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BAI(t=-6.340、-3.301、-3.511、-2.982)、SF-36(t=4.162、3.195、2.022、3.629)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组ISI评分在第6个月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4.6)分与(4.7±3.4)分,t=-2.044,P=0.048]。2组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效率以及PSQI的评分在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的变化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BAI、BDI评分在第8周与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的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T-i对失眠伴抑郁患者和单纯失眠患者均有效,且可以缓解失眠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精神分裂症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5个月及10个月时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情况。结果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的ITAQ、PSP和PANSS各项因子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ITAQ评分、PSP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和PANSS总分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5个月和10个月,观察组患者的ITAQ评分、PSP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和PANSS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认知行为治疗(CBT)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疗效,从治疗原理,过程和结果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为临床干预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简介:认知行为治疗(CBT)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理障碍,主要原理是通过帮助患者改变消极思维和行为方式来缓解症状。CBT在治疗精神科患者焦虑抑郁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与药物治疗相比,更少的副作用且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更长期的影响。CBT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心理障碍,比如强迫症、恐慌症还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本文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研究国内外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疾病方面特别是焦虑抑郁症的应用和效果及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其深度开展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研究,确定睡眠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效果,从而在临床上广泛推广,最终让更多失眠患者受益。探讨失眠伴抑郁与单纯失眠患者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收治的100例失眠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50个病例作为对照组,50个病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其失眠认知行为治疗。通过研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睡眠入睡时间、睡眠效率以及伴发的情绪情绪障碍,最终从睡眠质量、抑郁情绪与整体健康状况三个方面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改善睡眠质量、减轻抑郁情绪以及提高整体健康状况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了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伴抑郁和单纯失眠患者中的潜在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数据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全面地评估行为治疗在失眠治疗中的实际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本宗旨在为青少年抑郁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治疗结合护理进行干预,分析认知行为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本研究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22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字母分配法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与实施常规护理结合认知行为治理的实验组,每组为110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 经过不同的干预疗法,所研究的220例青少年抑郁患者中,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分析数据几乎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实验组心理数据分析结果比常规护理参照组高P<0.05 。结论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可以更加积极进行疾病的治疗,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男一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心理治疗及干预)、对照组(n=50,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分析组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病耻感、自尊水平、临床有效率、治疗依从性。结果:组间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病耻感、自尊水平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一般精神病理、阴性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病耻感、自尊水平分别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1.00%、治疗依从率9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2.00%、76.00%,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及综合干预,能够减少病耻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及早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