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造血重建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方法对9例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占同期接受allo-HSCT患儿的8.04%(9/112),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9(3~13)岁,均采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PV-B19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1(36~114)d。allo-HSCT并发HPV-B19感染患儿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9例患儿以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7 d内网织红细胞比例、绝对值下降幅度中位数分别为90.4%(24.7%~98.7%)、90.7%(18.6%~99.0%)。除常见红系造血停滞表现外,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还具有非红系的血象及骨髓变化:5例患儿外周血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但骨髓涂片未见粒系增生受抑;6例患儿骨髓涂片查见巨核系增生减低,其中5例患儿外周血血小板下降。同时,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骨髓红系受抑并非必要表现,9例患儿虽然均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但仅5例患儿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结论血液病患儿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对HPV-B19感染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 要】目的:以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延续性护理,探讨延续护理对患者的应用效果及用药依从性影响。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07例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07例患者依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54例患者为延续护理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的53例患者为基础护理组。延续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患者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运用Morisky量表对延续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评分,记录对比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的具体情况。结果:与基础护理组对比,延续护理组患者的Morisky量表评分更高(P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患者术前应用3M爱护佳TM皮肤及手清洗消毒液实施全身皮肤消毒的效果。方法 以我科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07月30日入住层流病房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入住层流病房当天用1:2000醋酸氯己定溶液浸浴30min;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30日入住层流病房的患者50例为研究组,入住层流病房当天用3M爱护佳TM消毒液擦拭全身,淋浴即可。比较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患者药浴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各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3M爱护佳TM免洗手消毒液淋浴法用于HSCT病人术前全身皮肤消毒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低,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高危/难治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患者给予阿扎胞苷维持治疗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阿扎胞苷用于高危难治性恶性髓系血液病allo-HSCT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发现自阿扎胞苷维持治疗开始,该患者一直处于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缓解,未观察到因使用阿扎胞苷诱发或加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现象。进而发现阿扎胞苷用于高危难治性恶性髓系血液病患者allo-HSCT后的维持治疗可以减少疾病复发,同时血液学不良反应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2018年至2020年收治的3例接受allo-HSCT后发生HHV-7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诊治经过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接受allo-HSCT后发生HHV-7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神志淡漠等,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蛋白可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HHV-7病毒DNA阳性,应用更昔洛韦或膦甲酸钠治疗有效。2例轻症患者预后好,1例合并脑出血患者死亡。结论HHV-7病毒性脑炎是allo-HSCT后的一种少见感染,因缺乏典型症状和常规实验室检查指征而易被漏诊,脑脊液中检测出HHV-7 DNA可帮助确诊,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更昔洛韦、膦甲酸钠治疗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护理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皮肤GVH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1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皮肤GVH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皮肤护理模式,比照两组护理前后GVHD损害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Ⅰ级、Ⅲ级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IDT)和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T)治疗完全缓解期(CR)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接受HIDT(81例)和MSDT(17例)的CR期T-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HIDT组、MSDT组移植后100 d Ⅱ~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51.9%(95%CI 42.0%~64.0%)、29.4%(95%CI 14.1%~61.4%)(P=0.072),Ⅲ/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9.8%(95%CI 5.1%~19.1%)、11.8%(95%CI 3.2%~43.3%)(P=1.000),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3.1%(95%CI 43.3%~65.2%)、29.4%(95%CI 14.1%~61.4%)(P=0.115),EB病毒(EB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5.8%(95%CI 26.8%~47.9%)、11.8%(95%CI 3.2%~43.3%)(P=0.048)。HIDT、MSDT两组移植后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0.5%(95%CI 5.4%~49.0%)、68.8%(95%CI 11.8%~40.0%)(P=0.315),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58.0%(95%CI 5.5%~46.5%)、68.8%(95%CI 11.8%~40.0%)(P=0.258),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1%(95%CI 9.8%~26.4%)、11.8%(95%CI 3.2%~43.3%)(P=0.643),非复发死亡率(NRM)分别为25.9%(95%CI 17.9%~37.5%)、19.4%(95%CI 6.9%~54.4%)(P=0.386)。结论对于CR期T-ALL患者,当缺乏合适供者时,HIDT可作为替代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IDT)和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T)治疗完全缓解期(CR)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接受HIDT(81例)和MSDT(17例)的CR期T-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HIDT组、MSDT组移植后100 d Ⅱ~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51.9%(95%CI 42.0%~64.0%)、29.4%(95%CI 14.1%~61.4%)(P=0.072),Ⅲ/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9.8%(95%CI 5.1%~19.1%)、11.8%(95%CI 3.2%~43.3%)(P=1.000),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3.1%(95%CI 43.3%~65.2%)、29.4%(95%CI 14.1%~61.4%)(P=0.115),EB病毒(EB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5.8%(95%CI 26.8%~47.9%)、11.8%(95%CI 3.2%~43.3%)(P=0.048)。HIDT、MSDT两组移植后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0.5%(95%CI 5.4%~49.0%)、68.8%(95%CI 11.8%~40.0%)(P=0.315),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58.0%(95%CI 5.5%~46.5%)、68.8%(95%CI 11.8%~40.0%)(P=0.258),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1%(95%CI 9.8%~26.4%)、11.8%(95%CI 3.2%~43.3%)(P=0.643),非复发死亡率(NRM)分别为25.9%(95%CI 17.9%~37.5%)、19.4%(95%CI 6.9%~54.4%)(P=0.386)。结论对于CR期T-ALL患者,当缺乏合适供者时,HIDT可作为替代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CMV)血清学阴性供者对CMV血清学阳性患者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CMV血清学阴性供者(CMV IgG阴性)移植物的16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定义为CMV血清学阴性供者组(D-/R+组)。从同一时间段的其他患者中选择(以年龄、患者疾病状态和供受者关系为因素,按1∶4进行倾向得分匹配)64例作为对照组,即CMV血清学阳性供者组(D+/R+组),比较分析两组的CMV感染相关情况、总生存期(OS)、非复发相关病死(NRM)率和累计复发率。结果D-/R+组患者移植后首次出现CMV血症的中位时间稍晚于D+/R+组(移植后+37 d比+31 d,P=0.011),但移植后D-/R+组患者外周血CMV DNA首次和最终转阴中位时间要长于D+/R+组(首次:29 d比18 d,P<0.01;最终:99 d比34 d,P=0.012)。D-/R+组移植后CMV激活次数≥4次的比例为4/16,明显高于D+/R+组(4.7%,3/64,P=0.01)。D-/R+组难治性CMV血症(14/16 比56.3%,P=0.021)和CMV病的发生率(4/16比4.7%,P=0.01)均高于D+/R+组。经过抗病毒治疗后D-/R+组外周血CMV DNA转阴时间明显晚于D+/R+组,且该组启动二线治疗[CM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MV-CTL)治疗]的比例明显升高。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提示CMV血清学阴性供者是难治性CMV血症和CMV感染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Ⅱ~Ⅳ、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累积发生率、3年NRM率、累积复发率、总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对OS、NRM率无明显影响,CMV血清学阴性供者组的难治性CMV血症发生率、CMV感染持续时长、病毒激活次数和CMV病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MV血清学阳性供者组。因此CMV血清学阳性患者应优先考虑CMV血清学阳性供者。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AML-MRC患者基因突变谱系并探讨影响移植预后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006年至2020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allo-HSCT的75例AML-MR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75例患者分为:H组[既往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病史]、C组(新诊断的AML-MRC伴MDS相关细胞遗传学异常)和M组(新诊断的AML-MRC伴多系发育异常),分析三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以及对移植预后的影响。对43例患者行骨髓靶向二代测序(137个基因)。结果①75例AML-MRC患者,男41例,女34例,中位年龄41(18~56)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5(95%CI 30~49)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78个月(95% CI 23个月~未达到)。移植后3年OS率为57.1%(95%CI 45.6%~71.4%),无事件生存(EFS)率为52.0%(95%CI 40.8%~66.1%),累积复发率(CIR)为26.8%(95%CI 16.6%~30.0%),移植相关死亡率(TRM)为22.7%(95%CI 13.2%~33.8%)。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处于非第1次完全缓解(CR1)状态是移植后OS和EFS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包括-5/5q-染色体核型异常、移植后未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慢性GVHD)。②75例患者中H组59例(78.7%),其中20例转化为白血病(转白)前曾接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C组9例(12.0%),M组7例(9.3%)。M、H、C组移植后3年OS率分别为71.4%(95%CI 44.7%~100.0%)、55.0%(95%CI 41.8%~72.5%)、55.6%(95%CI 31.0%~99.7%)(P=0.700),EFS率分别为71.4%(95%CI 44.7%~100.0%)、46.5%(95%CI 34.0%~63.8%)、55.6%(95%CI 31.0%~99.7%)(P=0.600);原发性AML-MRC与继发性AML-MRC相比,移植后3年OS、E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9%(95%CI 41.9%~91.4%)对55.0%(95%CI 41.8%~72.5%),P=0.600;61.9%(95%CI 41.9%~91.4%)对46.5%(95%CI 34.0%~63.8%),P=0.400]。转白前接受去甲基化治疗(20例)与未接受去甲基化治疗(39例)患者比较,转白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16~937)d对162(9~3167)d,P=0.804],且两组患者OS和E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0,P=0.700)。③对43例(57.3%)患者骨髓样本行二代基因测序,共发现73个突变类型,检出率最高的是U2AF1(11例,25.6%),其他检出率>10%的突变包括RUNX1(10例,23.3%)、NRAS(10例,23.3%)、ASXL1(6例,14.0%)、PTPN11(5例,11.6%)、TET2(5例,11.6%)。单因素分析显示U2AF1[P=0.875,HR=1.110(95%CI 0.295~4.195)]、RUNX1[P=0.685,HR=0.728(95%CI 0.157~3.375)]、NRAS[P=0.919,HR=0.923(95%CI 0.196~4.334)]突变对移植后OS没有影响。结论-5/5q-染色体异常、未发生慢性GVHD、移植前非CR1状态是影响AML-MRC患者移植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MHC亚组分类不是影响移植预后的因素;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可能无助于延缓MDS患者转白以及延长移植后OS期。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FC/ATG预处理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改良FC/ATG(氟达拉滨30 mg·m-2·d-1、环磷酰胺50 mg·kg-1·d-1、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 mg·kg-1·d-1,移植前5 d~移植前2 d)预处理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4例SAA的临床资料,其中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29例,血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35例。结果1例受者在移植前死于脑出血,其余63例受者全部获得完全植入,中位随访时间14.5个月(1~95个月),总存活率为92.2%,明显高于国外含低剂量TBI预处理方案治疗SAA的总存活率67.2%,略高于国内采用含FC+马利兰/TBI预处理方案治疗SAA总存活率91.3%。Haplo-HSCT组和MSD-HSCT 3年总存活率分别为85.7%和93.5%(P=0.058),与"北京方案"(BU/CY+ATG)治疗SAA的Haplo-HSCT组和MSD-HSCT组的总存活率89%、91%相当。Haplo-HSCT组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MSD-HSCT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二者对受者生存时间无影响(P=0.403、P=0.132);单因素分析显示受者生存时间与有无Ⅲ~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是否合并严重并发症显著相关(P=0.007、P=0.001);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有严重并发症是影响受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结论与国内、国际其他预处理方案比较,改良FC/ATG预处理在MSD-HSCT或Haplo-HSCT治疗SAA的总存活率较高,安全且有效;是否有严重并发症和是否合并Ⅲ~Ⅳ°aGVHD是影响受者生存时间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AML-MRC患者基因突变谱系并探讨影响移植预后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006年至2020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allo-HSCT的75例AML-MR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75例患者分为:H组[既往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病史]、C组(新诊断的AML-MRC伴MDS相关细胞遗传学异常)和M组(新诊断的AML-MRC伴多系发育异常),分析三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以及对移植预后的影响。对43例患者行骨髓靶向二代测序(137个基因)。结果①75例AML-MRC患者,男41例,女34例,中位年龄41(18~56)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5(95%CI 30~49)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78个月(95% CI 23个月~未达到)。移植后3年OS率为57.1%(95%CI 45.6%~71.4%),无事件生存(EFS)率为52.0%(95%CI 40.8%~66.1%),累积复发率(CIR)为26.8%(95%CI 16.6%~30.0%),移植相关死亡率(TRM)为22.7%(95%CI 13.2%~33.8%)。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处于非第1次完全缓解(CR1)状态是移植后OS和EFS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包括-5/5q-染色体核型异常、移植后未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慢性GVHD)。②75例患者中H组59例(78.7%),其中20例转化为白血病(转白)前曾接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C组9例(12.0%),M组7例(9.3%)。M、H、C组移植后3年OS率分别为71.4%(95%CI 44.7%~100.0%)、55.0%(95%CI 41.8%~72.5%)、55.6%(95%CI 31.0%~99.7%)(P=0.700),EFS率分别为71.4%(95%CI 44.7%~100.0%)、46.5%(95%CI 34.0%~63.8%)、55.6%(95%CI 31.0%~99.7%)(P=0.600);原发性AML-MRC与继发性AML-MRC相比,移植后3年OS、E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9%(95%CI 41.9%~91.4%)对55.0%(95%CI 41.8%~72.5%),P=0.600;61.9%(95%CI 41.9%~91.4%)对46.5%(95%CI 34.0%~63.8%),P=0.400]。转白前接受去甲基化治疗(20例)与未接受去甲基化治疗(39例)患者比较,转白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16~937)d对162(9~3167)d,P=0.804],且两组患者OS和E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0,P=0.700)。③对43例(57.3%)患者骨髓样本行二代基因测序,共发现73个突变类型,检出率最高的是U2AF1(11例,25.6%),其他检出率>10%的突变包括RUNX1(10例,23.3%)、NRAS(10例,23.3%)、ASXL1(6例,14.0%)、PTPN11(5例,11.6%)、TET2(5例,11.6%)。单因素分析显示U2AF1[P=0.875,HR=1.110(95%CI 0.295~4.195)]、RUNX1[P=0.685,HR=0.728(95%CI 0.157~3.375)]、NRAS[P=0.919,HR=0.923(95%CI 0.196~4.334)]突变对移植后OS没有影响。结论-5/5q-染色体异常、未发生慢性GVHD、移植前非CR1状态是影响AML-MRC患者移植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MHC亚组分类不是影响移植预后的因素;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可能无助于延缓MDS患者转白以及延长移植后OS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人民医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血流感染临床特点、病原菌谱、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10例allo-HSCT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布、耐药性、感染危险因素及转归。结果210例allo-HSCT患者中49例发生血流感染,共分离出病原菌5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7.8%),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23.7%),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O)占42.5%;革兰阳性菌占23.7%,未发现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株;真菌占8.5%。单因素分析提示血流感染影响因素有性别、移植前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流感染主要与预处理方案强度有关(OR=3.043,95%CI 1.236~7.492,P=0.015)。49例血流感染患者中粒细胞缺乏(粒缺)血流感染占77.6%,非粒缺占22.4%;移植前活动性感染患者发生血流感染占81.0%,移植前无活动性感染患者占16.9%。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流感染患者总生存(OS)时间短于未发生血流感染患者,CRO感染患者比无CRO感染患者OS时间短,粒缺时间>14 d患者OS时间较粒缺时间≤14 d患者短,移植前是否合并活动性感染及感染时是否处于粒缺状态与OS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提示积极预防耐药菌血流感染、缩短粒缺时间、移植前控制感染、适合的预处理方案,能降低移植死亡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