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植物药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许多天然生物碱类成分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而备受瞩目。全面认识抗肿瘤天然生物碱类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有利于促进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 标签: 天然药物 生物碱 肿瘤 作用机制
  • 简介: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而目前临床可用的抗真菌药有限,新药研发难度大,因此联合用药有望成为抗真菌治疗的理想选择。植物成分以单体或混合物的形式与抗真菌药物协同发挥抗真菌的作用,已在体外实验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体内抗真菌实验、机制研究和临床试验有待进一步探究。该文就植物成分协同抗真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成分 协同 抗真菌 机制
  • 简介:通常我们越对不了解的人或事物越会容易产生偏见,会根据固有的认识对这类人或事物下定义。这正如我们对医院和对药店的认识一样,看病去医院,买药去药店。老百姓对于在药店能得到什么服务的理解也仅仅停留于购买药品而已,与到菜市场买萝卜白菜基本没有区别。下面的场景可让我们感受和理解到他们之间的差异性。

  • 标签: 双胞胎 药名 分区 药师 购买药品 药店
  • 简介:药用菊花足我国传统中药材和保健茶饮之一,微量元素对药用菊花的品质影响很大。本研究采用砂培盆栽试验的方法,通过研究施Zn对药用菊花产量、花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和花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花中苯丙氨酸解氛酶(PAL)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微量元素Zn对药菊内在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从而确定Zn在药菊生产上的适宜施用量,为药菊规范化栽培(GAP)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施Zn肥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施Zn(1.0mg,kg)能显著提高药用菊花花的产量,显著提高药菊花中总黄酮、绿原酸和黄酮类成分料皮素、木犀草素的含量,改善药菊品质;药菊根中Zn含量随施Zn量的增加逐渐增大,茎叶中Zn含量随施Zn量的增加先增大后略有减少,而花中Zn含量则随施Zn量的增加无明最变化,药菊根中Zn含量略高于茎叶和花中Zn含量。

  • 标签: 菊花 总黄酮 绿原酸 黄酮类化合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溶性丹酚酸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HPLC以AlltimaC18(4.6mm×250mm,5um)为色谱柱,甲醇乙腈水=3916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81nm。结果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中各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5%,符合有关规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Makino)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鉴定化合物结构;肉汤稀释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从紫花地丁的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阿魏酸(3)、β-谷甾醇(4),其中化合物2、3对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0.0625mg/ml、0.125mg/ml。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3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 标签: 紫花地丁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艾滋病患者的分组分析,了解艾滋病的有关情况。方法对出院艾滋病病人资料进行分组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男女性别比在2.601至3.061之间;15-44岁年龄组占的构成比最大,占53.99%-65.01%,45-59岁年龄组构成比为19.75%-24.5%,60岁以上年龄组构成比随年份呈增长趋势,构成比为13.91%-21.27%;农民出院者人次占总出院人次由2008年的34.99%到2011年的55.52%,平均增长22.88%。结论艾滋病住院人数逐年递增,通过分组分析,得出农民、男人、青年比例最大。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对象,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贵贫贱。得了艾滋病,要到专科门诊、专科病房治疗

  • 标签: 艾滋病 分组 统计分析
  • 简介:本研究将真空富集GABA和热水脱咖啡碱加工工艺相结合,探讨其对绿茶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真空嫌气和热水脱咖啡碱处理,可使茶样中的GABA含量达到1.5mg/g以上,且能有效降低咖啡碱含量(脱除率达75%以上),同时将茶多酚等其他有益成分的损失率控制在较低范围。

  • 标签: 真空 Γ-氨基丁酸 脱咖啡碱 品质成分
  • 简介:摘要甘草是一种药材,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最有效的药物,它来源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这种药物经研究发现不但有提高吞噬细胞的功能,还能抑制某些疾病的产生,还具有抗炎等功能。本文主要对甘草里面的物质进行分析和介绍他们的主要作用。

  • 标签: 甘草 三萜皂苷 黄酮 药理活性 活性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泌尿系结石成分测定并加以综合分析,为泌尿系结石的预防、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对皖西地区607例泌尿系结石标本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并结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尿石症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261),高发年龄为20-50岁,上尿路结石多于下尿路结石(14.971),结石成分以混合结石为主,其中草酸钙检出率占87.98%,磷酸钙占44.48%,尿酸占38.72%,胱氨酸占O.49%。结论了解当地泌尿系结石的化学成分,对于尿石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蛇毒的药用价值在不断探索,对蛇毒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从蛇毒中微量元素出发,针对Zn、Mg、Fe、Mn、Cu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的处理,分析元素间的相关性,对蛇毒的质量进行评价,从而为蛇毒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其进一步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蛇毒 微量元素 主成分分析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本文从中药的中医基础药理和中药抗肿瘤有效成分等方面概述中药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并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简要介绍。

  • 标签:
  • 简介:摘要输血是抢救与治疗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是目前的医学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控制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输血治疗的风险依然存在,输血后患者出现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抗体阳性,为了区分患者所患疾病是输血传播或院内感染,还是患者入院前已经感染,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手术及输血前对患者进行相关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很有必要。

  • 标签: 传染性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限制性与开放性两种输血指征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预后影响实施观察与评价。方法取2011年1月~2012年在院治疗的重症监护病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参照组患者为开放性输血治疗组患者为限制性输血,两组患者输血指征分别为Hb<100g/L、Hb<70g/L。从病死率以及预后表现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所得数据。结果在病死率方面,参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数据组间差异并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衰竭器官数目、器官功能障碍、重症感染率、心力衰竭率以及肺水肿出现率方面,治疗组患者远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指征对于重症监护病人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医护人员应在病人Hb<70g/L时向病人机体内输入红细胞;同时保持病人血红蛋白浓度保持为70~90g/L范围内,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病人 输血体征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措施对不同类型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进行系统性研究。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与统计学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用血的输血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1)。结果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中,去白细胞全血为0.286%,去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为2.1%,去白细胞的冰冻血浆为0.49%。输注包含白细胞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中,含白细胞全血为2.8125%,含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为3.85%,含白细胞的冰冻血浆为2.619%。且去白细胞类型的血液制剂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8%,含白细胞类型的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两者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去白细胞类型的血液制剂在输注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血液制剂 输血 不良反应 血液成分去除法
  • 简介:摘要临床输血是临床医师、护士、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三方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涉及的环节较多,也是临床救治伤病员不可替代的重要措施,但在输血过程中任何环节都可能出现输血潜在风险,为避免在临床输血中不出现医疗差错。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