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近代文化史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冲击最激烈、变化最快速的一个阶段.孙中山生逢衰乱骤变之世.他是如何感受到自己文化的危机,以及外来文化气势汹汹的冲击?他的响应态度与策略怎样?对当时的中国文化发展意义如何?对20世纪中叶,国家分裂之后的文化发展,又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我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简介:《新文化史料》约稿座谈会简记□本刊记者张正为纪念建国50周年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新文化史料》编辑部和文化部党史办公室于1998年5月26日召开了约稿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主任、《新文化史料》名誉主编、中国文联...
简介:《楚雄彝族文化史》一书以楚雄彝区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区”的文化理论看,这是对彝族文化研究切人点的一个创新。在具体的研究中,全面描述研究中有重点,对楚雄彝区文化研究较为全面,具有地方名片特点,而从行文上,具有大众文化特点,从文献传播角度看,大大的提升了传播效率。
简介:盛世编史修志功在千秋———在云南省文化史志工作表彰会上的讲话□李源潮我们从北京来到昆明,仲部长专程来参加你们的文化史志工作表彰会,我另外参加一个会议,抽空过来看望大家。你们现在正在开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会议,大家在文化史志工作上做了很多工作,写了很多书...
简介:萧承慎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出色的教育学家,他在战乱时期对师资文化进行的研究中,揭示了中国传统师资文化的历史特点,对“师道”做了关于教师的“为师之道”、国家和社会的“尊师之道”以及学生的“求师之道”的区分。中国的“师道”赋予教师的教-学活动以价值追求,其本身是一种信仰力量,具有道德约束力。中国和西方的师资文化差异,植根于双方的教育文化之中,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当从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中汲取滋养。
简介:法条竞合是我国刑法学中一个颇具特色的理论问题,对于正确地解释立法以及正确地适用法条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法条竞合从概念引入到本土化,经历了一个逐渐的学术演变进程,这也是我国刑法学术成长的过程。法条竞合理论讨论中涉及的重法优于轻法等原则的理解与适用,无不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关。可以说,法条竞合的学术史恰是我国刑法理论发展的一个缩影。
简介:李思纯为民国时期的一名非主流史家,治史领域甚广,对蒙元史、中外关系史、民俗史、地方史、兵制史等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著有《元史学》、《江村十论》、《成都史迹考》、《大慈寺考》、《中国民兵史》、《学海片鳞录》等。《川大史学·李思纯卷》把包括李思纯在内的何鲁之、刘拔藜、周谦冲、束世潋等川大学人定位到“二十世纪中国新史学所包纳而又与主流有所疏离”的一批学人之中,
简介:作为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和著述最多的学者,杨慎识见博洽,影响深远。仕途坎坷使他以著述为寄托,立德、立言。他谪戍云南35年,笔耕、讲学不辍,促进了云、贵儒学文化的发展,留下了珍贵的科举文献,文化遗产惠及后人。作为儒学理想的执著追求者,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针砭教育功利化、时文程式化之弊端,主张变革科举选士标准,要求学人“通经”、“通古”与“知务”。其刚正不阿的品格与博学多识的才华,受到世人普遍崇敬。
简介: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于3月下旬在北京召开全国文化系统革命文化史料编写工作优秀成果表彰会.会山充分肯定了自1983年文化部党史征编工作,特别是1988年全国文化系统开始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新民主主义时期苏区、根据地、解放区、国统区和沦陷区的革命文化史料征编工作.
简介:【摘要】中国佛教史上著名译师鸠摩罗什对于大、小乘教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均有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全面传译当时外来佛教大、小乘“三藏”重要典籍,符合中国学术“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精神,有力地推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及其“中国化”进程。他的译场更开创自由讲学之风,他的讲学纪录形成佛典义疏这一学术著述新体裁,他和他的弟子开始使用“教相判释”这一整理学术体系的方法,他所翻译经典达到高度艺术水平,这些不仅是佛教史上的巨大成就,对于拓展学术视野、丰富学术方法,对于推进整个文化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简介:天津市的文化史志编修工作,按照文化部和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的部署,在市文化局党委的关怀和领导及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下,文化史志编修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革命文化史方面:按照文化部的部署,由局史志办公室承担的《晋察冀革命文化艺术大事记》(天津部分),于1...
简介:因明学自唐代传入中国后,其发展轨迹较为多元,分为汉传与藏传两支,并由藏传衍生出蒙传,其浸润之所及,广布汉地、藏地、内外蒙古地区及东亚诸国。学术界过去多集中于对汉传因明学史进行研究,而有关藏传、蒙传因明学的研究则一直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研究员近期主编的《中国因明学史》(中国藏学出版社,2017年),对汉传、藏传、蒙传三支进行了较为均衡的研究和论述,值得瞩目。本书共分3个部分:汉传因明学史、藏传因明学史、蒙传因明学史,各具特色,试分论如次。
简介:唐代学术有其独特的发展环境和多方面的成就.从形式上看,唐代学术表现出浓重的注疏学特征;从内容上看,三教合流及趋向于心性之学是其时代特色.唐代学术是处于汉学和宋学之间的学术,这不仅表现在时代的自然连接上,而且表现在学术传承上.
简介:五、魏晋南北朝音乐学术活动1.《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研究成果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这部音乐美学著作的魁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学术思想的独到与论证精密.因其思想的深刻,使得该书的见解不仅具音乐美学的意义,并且还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学意义.
简介:大本曲是白族地区曾经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但对大本曲的研究却是20世纪上半叶才起步的.国内学者对大本曲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研究各有侧重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大本曲的研究还存在广阔的拓展空间,其起源、功能、文本及在白族文化当中的地位等问题都值得做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简介:从福建《螺江陈氏家谱》来看,疾病与医疗贯穿陈氏家族史始终.面对疾病,陈氏族人及其亲朋好友往往将病患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境况中加以认识而非一味追究医学上的解释,具有强烈的人文性;陈氏族人应对疾病的方式主要有割股疗亲、诉诸超自然力量、求助于医生和药物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但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和高下之别.当把病因认识、疾病应对放在文本叙事的整体语境中进行解读时,我们会发现福建《螺江陈氏家谱》这一文本中的病患叙事隐藏着陈氏家族彰显儒家价值观念与强化家族文化认同的努力.
简介:《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 一、从文化反思发端的近代文化史研究 ,据80年代初编的《中国文化史研究书目》(1)
简介:<正>几乎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人断言鲁迅及其作品已经过时,已经不能跟上历史的发展,并且认为他很快就会被历史所抛弃,但事实总是与他们所预料的相反,不是鲁迅及其作品在下一个历史时期变得黯淡无光,而是这些红极一时的预言家们在中国的社会变化稍有转折之后便不再为人所注意,而鲁迅及其作品反而在这种转变中愈加为人所重视、所理解。历史为人们认识鲁迅、发掘鲁迅作品的内在潜力提供了一把把钥匙,每一次
简介:
简介: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 一、从文化反思发端的近代文化史研究 
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孙中山先生
《新文化史料》约稿座谈会简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族群创一方文化——从《楚雄彝族文化史》说开去
盛世编史修志 功在千秋——在云南省文化史志工作表彰会上的讲话
萧承慎中国师资文化研究的学术价值——基于教育学术史的探查与考辨
法条竞合的学术演进——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史学家李思纯及其文化史观
杨慎在科举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云南革命文化史料征编工作在全国获奖
中国文化史上的鸠摩罗什
天津市文化史志编修取得可喜成绩
略论《中国因明学史》之学术特色
略论唐代学术史的时代特征
中国音乐学术史概论(下)
学术史视界中的白族大本曲
新文化史视野下家族的病因认识、疾病应对与病患叙事——以福建螺江陈氏家族为例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
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略论陈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