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运用常规统计方法、线性拟合方法、累积距平方法等分析了1962—2011年聊城市8个国家气象站50a气温资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都随时间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18℃/10a,各季增温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而夏季则呈现一定程度的弱降温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以1994年为分界点前后分为一个降温阶段和一个升温阶段;年极端最低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分为4个降温阶段和3个升温阶段;冷指数即冷事件频率呈减少趋势,且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开始显著减少,而暖指数则以增加趋势为主,但开始发生显著变化的年代在90年代中期。
简介:利用新疆89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新疆近50a气温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现一致的显著上升趋势,秋、冬季的线性升温趋势最显著;夏、秋季平均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呈逐年代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增温最明显,其中春季和秋季明显高于夏季,而冬季,北疆和南疆2001~2008年比20世纪90年代气温则分别下降了0.3℃,0.5℃,天山山区则比20世纪90年代高0.3℃;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地域变化特征一致,总体表现为增温速率北部大南部小、东部西部大中部小、山区大平原小的特点。年平均最高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呈逐年代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年代呈逐年代上升趋势,且其增温速率远远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
简介: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风场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160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资料,选用质量流函数计算方法描述平均经圈环流,以环流中心值大小表征其强度,分析1951—2010年Hadley环流强度趋势变化及其与中国东部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质量流函数能较好地表征平均经圈环流特征,且环流中心值大小能实际反映环流强度。近60a来,冬季北半球Hadley环流强度呈线性增强的趋势;夏季南半球Hadley环流强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由减弱趋势转变为显著增强趋势的年代际转折。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能较好地被Hadley环流强度变化解释,二者呈正相关,但显著相关区域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
简介:基于多相流及多场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体温度随气温变化情况,进而依据温度与水体黏滞性的相关关系分析气温变化对坡体渗流的影响。计算表明,坡内温度受气温影响仅限于坡体浅层区域,距地表深度越深,影响程度越小,在时间上的滞后性越大。温度变化可改变水的黏滞性,进而引起土体渗透参数的改变,计算表明因气温变化引起的坡体渗透性改变较为显著。坡体渗透系数受气温变化的影响随深度呈非线性分布,距地表越深受气温变化的影响越弱,通常大于雨水最大入渗深度以后,坡体渗透系数不再发生显著变化。另外,坡体渗透系数随气温呈现季节性变化规律,夏季气温高于坡内土体温度,渗透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冬季坡体内温度高于气温,渗透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简介:摘要 本文选用广饶国家气象观测站 1981—2019年的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近 50 年气温变化特征,根据数据分析近 50年广饶县气温呈稳步升高趋势,通过分析气温趋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减少经济损失。
简介:利用1961—2011年气温资料分析了西安年平均气温及采暖期间平均气温变化特点与采暖指标的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前年平均气温较低,多在14℃以下,1984年最低,为12.7℃,1994年之后温度较高,多在14℃之上,近50a平均温度每10a上升0.44℃;50a间采暖季平均每10a上升0.51℃;各指标的年代际变化并不一致,其中80年代后供暖强度低于平均值,90年代后采暖结束较早,且供暖期度Et数均低于近50a平均值(1734.4℃·d),2000年后,采暖开始较迟,且采暖期较短,低于50a平均值(107d);年平均温度升高1℃,西安1年度日数减小206℃·d,采暖日减少9d。相对于1971—2000年的平均值,西安2001—2010年因气候变暖每年平均节能17.8%。
简介:摘要:利用靖安国家气象观测站 1991—202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主要采用线性趋势的方法对靖安县气温变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靖安县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四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增温最快,秋季、冬季次之,夏季最为缓慢。四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在某些年份存在气温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