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体检人群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血清HP抗体阳性作为试验组,血清HP抗体阴性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的血常规,并做分析比较。结果2940例体检人群中,HP阳性983例,感染率33.44%,男性感染率(34.31%)高于女性(3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阶段,以>55岁组感染率最高,HP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HP阳性组的WBC、RBC、Hb、RDW、PLT异常率高于阴性组,MCV异常率低于阴性组。与阴性组相比,HP阳性组WBC、MCV、RDW均升高,PLT降低,男性RBC、Hb均降低,女性RBC无差别、Hb降低。结论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应注意预防并及治疗。HP感染对血常规结果有影响,可使WBC、MCV、RDW升高,Hb、PLT降低。
简介:摘要依据双进双出磨煤机特点,对掺烧褐煤时可能爆炸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作出了分析,提出了防止制粉系统爆炸的具体运行措施,有效降低爆炸发生的机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和分布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的临床标本,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和判断标准(CLSI2010年版)进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40株鲍曼不动杆菌94.5%分离自痰标本,85.6%阳性菌株分离自内科及重症病房。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构成比为2015年共检测菌株205株,分离出7例株鲍曼不动杆菌,占3.41%,2016年共检测菌株225株,分离出15例株鲍曼不动杆菌,占6.66%,2017年共检测菌株230株,分离出18例株鲍曼不动杆菌,占7.82%;4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细菌耐药情况的分析泰能11株,占27.5%;阿米卡星21株,占52.5%;环丙沙星26株,占65.0%;氨曲南27株,占67.5%;庆大霉素31株,占77.5%;头孢他啶28株,占70%;头孢噻肟30株,占75.0%;左氧氟沙星32株,占80.0%;复方新诺明35株,占87.5%;头孢哌酮+舒巴坦9株,占22.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侵犯重症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术后感染者。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预防获得性幽门螺杆菌中所体现的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采取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某院体检中心进行的尿素13C呼气试验的体检者122人,按按就诊顺序排序,然后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55人和实验组56人,在对实验组进行4个月的健康宣教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组实验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之后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健康教育对实验者的影响效果。结果实验组疾病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6.07%和63.64%,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3.93%和69.09%,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6.43%和74.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预防获得性幽门螺杆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力,在生活中适时的为普通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的健康宣教可以有效的减少其发生率,而且提高了体检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结核分支杆菌耐药菌株与临床敏感株在蛋白种类上的差异,构建不同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指纹图谱,为进一步研究结核杆菌耐药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质谱非标记的方法(LC-MS)鉴定耐药结核分支杆菌蛋白质类型,通过与临床敏感株比对,构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指纹图谱分析。结果与临床敏感组相比阿米卡星耐药组有856种差异性蛋白被发现,其中显著上调的有332种,明显下调的524种;与临床敏感组相比利福平耐药组有726种差异蛋白,其中有441种明显下调,285种明显上调。阿米卡星耐药组与利福平耐药组相比有141种差异性蛋白被发现,其中下调67种,上调74种。结论耐多药结核杆菌与临床敏感结核分枝菌株在蛋白种类与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根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refluxgastrits,BRG)的回顾研究,观察根除治疗后内镜下胆汁反流及胃黏膜病变转归。方法我们对H.pylori感染阳性的患者给予抑酸和三联根除治疗2周,停用抗H.pylori治疗,继用抑酸维持治疗4周检查H.pylori根除情况,H.pylori阴性的BRG患者只进行抑酸治疗6周,治疗后随诊病人内镜下胆汁反流及胃黏膜病变并加以分析。结果;H.pylori阳性的BRG患者6周胃粘膜病变总有效率为92.5%,内镜下总有效率为67.5%,而H.pylori阴性的BRG患者则分别为72.5%与57.5%,结论根除H.pylori不能改善BRG患者胃内胆汁反流,但能够减轻胃黏膜炎性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不动杆菌,及对1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和醋酸钙不动杆菌四种菌株共168株。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93.5%)。临床分离株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78.6%)。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呈现多重耐药性,其他三种不动杆菌耐药率较低,多重耐药性较少;对鲍曼不动杆菌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100%)、亚胺培南西司他丁(93.8%),耐药的有头孢呋辛(100%)、头孢唑林(97.8%)、氨苄西林(97.3%)、头孢曲松(96.3%)和呋南妥因(93.9%)。结论本地区不动杆菌感染,标本来源主要是痰,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感染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老年病、腹部外科和神经内、外科疾病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对19种抗菌药物有多重耐药性,而洛菲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对19种抗菌药物有较好的敏感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A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为B组,并从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选取80例为C组,使用碳14呼气试验和血清抗Hp-IgG检测三组的Hp阳性率,A组患者均随访3年,对比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的生存率。结果三组的Hp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A组的Hp阳性率高于B、C两组(P<0.05),B组的Hp阳性率高于C组(P<0.05);A组中Hp阴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大于Hp阳性患者(P<0.05)。结论Hp感染对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评估胃癌发生与预后的潜在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改善。方法将在我院2010-2016年间212例在肝胆外科挂号治疗的肝病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胃镜检查和胃窦黏膜活检试纸法对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进行检测,对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监测。结果在我院212例慢性肝病患者之中,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后,阴性97例,比例为45.7%;阳性为115例,占据54.3%,我院对两者的阳性率进行统计,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慢性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及时清除对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对于患者康复疗效明显。对于肝病的疗效控制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于本院2017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2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数据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过程中,采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感,根除上腹灼伤感和上腹疼痛感,提升患者的恢复效率,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值得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血清中IL-6、IL-17表达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入的非感染性腹泻患儿94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7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蒙脱石散,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清IL-6和IL-17水平。结果本研究显示,A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例率为44(93.6),显著高于B组的36(76.6)(P<0.05);A组患者平均腹泻停止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13±0.43)d、(4.63±0.85)d,显著短于B组的(4.65±0.83)d、(8.43±1.02)d(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6、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组治疗后血清IL-6、IL-17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用药具有起效快速,有效降低患儿血清IL-6、IL-17水平等,便迅速恢复到相对正常水平,安全有效,适用于临床。
简介:人物表林梦卿、陈子霖、吴玉山、吴姐、笔芯、清墨、老院公、傻妹、狱卒、二衙役。序幕画蝶[春日。郊外。兰草翠香,蝶影翻飞。[陈子霖、林梦卿各提笔,于扇上画蝶、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