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研究采用多种质性研究的方法,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佛教徒皈依的心理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通过方便抽样和最大差异抽样,在浙江省金华市和湖州市两地选取了6名佛教皈依者。通过参与性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对原始资料进行转录、编码和主题内容分析。结果发现:(1)皈依者的心理历程包括六个阶段:迷茫、互动、探索、皈依、信奉、成熟。六个阶段之间既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不同的阶段之间可以相互重叠、相互影响。(2)影响皈依的内在心理因素包括求知动机、交往动机、自我实现动机和自我超越动机。(3)社会、文化、区域、组织、人际关系等外在背景因素在皈依的不同阶段中具有诱发、强化、支持、维持或延缓等作用。
简介:本文根据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在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哈特曼的自我适应性和皮亚杰平衡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山模型,并据此模型分析了个体生命周期中“自我与本我、超我”和“自我与环境”两组关系内,个体生命阶段与宗教之间呈现的关系。在儿童期,自我逐渐从本我中剥离,并强化了超我的形成。儿童的自我概念逐渐形成,儿童宗教意识的“泛灵论、目的论、拟人论”由强渐弱。青春期中,自我与环境的危机呈现,自我同一性成为最大需求。中年期,自我成熟并形成稳定的人格,对道德的渴望加剧。老年期内在心理系统的不平衡成为主要方面,老年人希望通过宗教实现自我超越。本文还对个体生命周期中人类宗教心理呈现的不同特征进行理论总结,期望对起步中的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