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土壤-植被-大气传输(SVAT)模型对于研究大气水、植物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植物耗水过程与生态需水规律、生态系统与局地气候的反馈机制、土壤水分与植被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具有十分重要作用。SVAT模型经过“水桶”模型、生物物理学模型以及生物化学模型3个阶段约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由最初的单层模型发展到双层模型、多层模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该文总结了SVAT模型主要水热过程的参数化方案,模型的应用研究、比较以及参数化方案的改进,并提出下垫面不均匀性、模型的简化、模型的全面性、模型的验证和比较等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简介:在对2000-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与耕地面积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敏感度分析模型,对2000年以来云南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动态关系进行定量评估,从而揭示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的敏感性特征。研究表明,2000-2003年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的敏感程度小于0,为不敏感状态;2004-2005年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的敏感程度为0.11,为低度敏感状态;2006-2012年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的敏感程度迅速增大到35.68,为高度敏感状态,说明2006年以来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的敏感度很高,耕地面积的较小变动会造成粮食产量的较大波动。因此,严格区域耕地保护,实行耕地“补占平衡”政策对于保证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猪瘟(hogcholera;HC)为猪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及很高的死亡率,发病猪只以高热、全身出血病灶及白血球减少症为主征。自1900年以来,本病已在世界各地呈广泛分布,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瘟为OIE规定的A类疾病,各国皆将其列为防疫重点,我国将其列为一类疾病。国外丹麦、英国、美国、加拿大及其它欧美国家,以停用疫苗、全场扑杀政策,先后完成猪瘟扑灭工作,并严禁从猪瘟国家或地区进口毛猪及相关畜产品。我国利用兔化猪瘟疫苗,全面实施预防注射,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流行。多年来我国一直将猪瘟的扑灭计划列为当前猪病防治重点。虽经政府极力的呼吁,养猪经营业者及相关业界、团体积极地充分配合,至今仍未能将猪瘟扑灭,仍有非典型猪瘟和零星猪瘟发生。猪瘟尚未扑灭其原因相当复杂,其中与猪瘟病毒在猪体内的持续性感染及病毒在猪场内的循环感染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虽在疫苗大规模免疫下,本病可被有效控制,但许多临床轻微发病猪不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