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连续多次单采血浆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口2-糖蛋白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β2-GPI/ox—LDL)复合物的水平,并分析其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易感性。方法分别检测60例连续多次单采血浆者和60例初次血浆单采者的OX—LDL、p2一GPI/ox—LDL复合物的水平,同时分析其LDL氧化易感性的变化。结果与初次血浆单采者相比,连续多次单采血浆者的血浆OX—LDL、β2-GPI/ox—LDL复合物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LDL氧化延滞时间延长、氧化速率及总氧化值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多次的血浆单采对体内OX—LDL、β2-GPI/ox—LDL复合物的水平以及LDL氧化易感性均无明显影响,不会增加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淄区4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今后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为推进我区消除麻疹工作进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74-2012年临淄区麻疹疫情资料和2005-2012年麻疹专病系统录入的麻疹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临淄区麻疹发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时期,麻疹发病年龄构成不同,由计划免疫前(1974-1977年)的以1-14岁年龄组为主,转变为以15岁以上年龄组为主,近几年主要是20岁以上成人发病,8月龄以下未到免疫年龄的儿童发病呈逐渐增多趋势;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98.33%,有免疫史的仅占1.67%;2005年以来先后发生4起局部暴发,其中3起发生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起由医院内感染引起。结论临淄区麻疹发病向8月龄以内和成年人转移,1-14岁儿童发病以流动儿童为主,麻疹局部暴发见于流动人口聚集场所和医院内,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巩固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加大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适时开展15岁以上人群麻疹疫苗的补充免疫,探索性开展育龄妇女麻疹、风疹等疫苗的接种。
简介:摘要低位直肠癌传统上多采用Miles手术。患者需承受肛门改道带来身心痛苦,许多高龄患者因恐惧大便改道而放弃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术前放化疗的开展,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日益普及。同时,由于吻合器的使用,使低位直肠手术吻合更加便捷。但是,随着低位保肛术的开展,吻合口瘘发生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一旦出现吻合口瘘,可能需多次手术方能治愈,加重了患者生理及经济负担。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得当,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术中采取有效的“防瘘”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院采取了“三管引流”法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降低。截止目前为止,基本上杜绝了“再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西横县2005-2012年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及x2检验、动态数列、相对危险度等统计学方法,对广西横县乙肝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2年广西横县共报告乙肝9040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1.93/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561;2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危险度突出,20岁、30岁组为高危人群;发病以农民、工人、学生为主,占总发病人数的86.64%;无明显的季节性;地区发病有相对集中趋势。结论随着乙肝疫苗的应用,乙肝发病年龄明显后移,控制乙肝的流行应在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加大对中青年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同时加强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重视安全注射,开展健康宣传教育等措施以控制疫情。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术后使用连续硬膜外镇痛(EA)和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及护理措施的探讨。方法将50例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分成EA组和PCIA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h、24h及48h的镇痛效果和48h内镇痛泵管道脱落病例以及各组的护理情况。结果术后2hEA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1.2±1.2),PCIA组VAS评分为(5.3±1.6),术后2h两组镇痛效果比较E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CI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EA组VAS评分为(2.5±0.94),PCIA组VAS评分为(4.5±1.1),术后24h两组镇痛效果比较E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CI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小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852)。管道脱落率EA组与PCI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结论EA镇痛效果较PCIA确切,但护理较繁琐。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应用防粘连补片修补巨大切口疝的技术要点与可行性。方法总结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以该法完成手术的11例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经验与体会,重点对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管理等环节进行探索研究。结果本组1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15±35)min。术后血清肿1例,经穿刺加压包扎2周吸收,手术区腹壁疼痛持续2个月以上2例,6个月左右缓解。术后平均住院(12±3)d,无切口感染、肠梗阻、肠瘘、死亡等发生,随访6个月至4年,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防粘连补片修补巨大切口疝安全可行,具有直视下分离肠管粘连减少损伤,缩小或封闭疝环的同时修复腹壁缺损与重塑外形,降低术后发生血清肿、术区腹壁疼痛、疝复发等优点。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健康教育提高老人院护工防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跌倒认知水平的效果。方法2011年9月,采用循证健康教育模式对佛山市仁爱“老人院”的22名护工进行了OP知识以及跌倒危险因素认知的系统培训,并督导护工遵照所学内容在工作中实施防跌倒的干预措施。结果结果显示,护工接受培训后,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培训前(P〈0.01);OP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减少(P〈0.01),跌倒率由36.7%降到16.1%(x^2=6.274,P〈0.05)。结论护工接受循证教育模式的培训可以提高其防OP患者跌倒认知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实施防跌倒干预措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定点健康咨询模式在慢性病管理防控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6—12月选择本市某社区慢性病患者(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例)140例,进行社区定点健康咨询,主要包括健康筛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干预前后调查患者相关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生活方式、饮食行为改变情况,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健康咨询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健康管理后患者慢性病相关知识掌握度较管理前明显提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较管理前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定点健康咨询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社区慢性病患者对疾病认知及相关生活习惯,利于慢性病的控制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二次出血中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00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连续性护理模对预防二次出血的经验。结果实施前两次出血率为156%,实施后二次出血率为72%,p值<005。结论通过这种连续性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整体的护理,对预防二次出血起到了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疫情分析并监测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探索综合医院传染病有效的防控管理措施,为传染病病例早发现、早诊治、早报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医院2006年~2012年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并对其分析统计。结果该院共报告法定12142例传染病;0例甲类传染病报告、6226例乙类传染病、4243例丙类传染病、1670例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的传染病;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的发病数和病种均是逐年上升后,再逐年下降;乙类传染病占网络直报总数的70.68%,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主要有乙肝、梅毒、肺结核、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淋病等,这6种传染病一直排在报告的前6位。结论在医院预防传染病的工作中,不仅要做好传染病疫情的分析,还要适时对医院传染病信息管理工作模式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州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传播因素,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合理建议和依据。方法选择12个羊只重点从事养殖和屠宰行业村庄、2个皮草加工单位,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标本进行化验。结果根据对重点行业1203名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化验结果显示,阳性者共17名,感染率为1.41%。分布在青州市6个乡镇、11个村;以青壮年为主,其中33岁-48岁者10名,占总数的58.82%;男女比例为1.431;农民14名,屠宰等其他行业者3名;布鲁氏杆菌试管凝集实验血清效价在150至112000,其中强阳性1400以上者有13名,占76.47%;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汗、乏力、关节痛,发热出汗者17名,占发病总数的100%;乏力15名,占发病总数的88.24%;关节痛14名,占发病总数的82.35%;腰背部痛8名,占发病总数的47.06%;睾丸肿痛3名,占男性发病者21.43%。结论青州市羊只免疫率低,防控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