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中,88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应用表格评定患者各方面能力,分析其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结果:上述患者中精神行为障碍占比最高,其次为生理机能障碍占比、个性障碍占比和伴随癫痫占比,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主要存在精神行为障碍和个性障碍,需要加强治疗和干预力度,以促进病情改善。
简介:(江苏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5)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者的涉案特征,有效预防犯罪。方法对近三年以来有关精神发育迟滞的司法鉴定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45岁者共72例,占67.94%;小学文化及文盲95例,占89,62%;农民及无业者93例,占87.74%;涉案人员男女性别比例相当;女性涉案者以被性侵害及盗窃居多,被性侵害有40例(占总案例的37.74%)、盗窃4例;男性涉案者以盗窃及强奸居多。盗窃案男性27例(占总案例的25.47%),强奸7例。结论显示农村人口、低文化、无业的青壮年精神发育迟滞者构成了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主体,其中以被性侵害案占首位,盗窃案居第二位。提示全社会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要齐抓共管,加强道德教育和监管,以减少违法犯罪及防止性侵害行为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噎食的原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制定预防噎食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案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5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噎食受智力,自理能力,精神症状和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关,且年龄越大发生噎食的风险越高。结论引发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噎食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护士应做好饮食观察和指导,做好家属饮食宣教,制定落实相关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杜绝噎食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精神病症状缓解后诈精神病的特点。方法 对 13例精神病症状缓解后诈精神病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精神病症状缓解后诈精神病者的“症状”具有高危险性,针对性,动态性,矛盾性、坚持性等特点。结论 精神病症状缓解后诈精神病者通过利用“精神症状”产生的危险效果向监管方施压,迫使某些司法程序无法正常进行,从而达到获利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5月期间,统计我院患者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包括药品品种、用量以及联合使用等情况。结果(1)我院二类精神药品共涉及9个品种,均为口服剂型,其中,278人使用佐匹克隆,149人使用右佐匹克隆,137人使用氯硝西泮,135人使用阿普唑仑,69人使用奥沙西泮,64人使用劳拉西泮,23人使用艾司唑仑,19人使用唑吡坦,8人使用苯巴比妥。(2)分析二类精神药品联合使用情况发现,84.53%单用1种,14.28%联合使用2种,1.19%联合使用3种。结论总体分析,本院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在二类精神药品中,新的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占主导地位,使用相对广泛。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8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间,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确保每组各 42例,其中一组为参照组,给予该组常规护理,另外一组为实验组,给予该组精神康复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 BPRS评分以及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且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精神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理能力、认知能力,促进疾病与功能状态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精神外科治疗癫痫是我国目前治疗除药物治疗外的唯一手段.对一些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癫痫有明显效果.方法口服C-P首剂50mg/日,丙戊酸钠0.2,2次/日给予氟哌啶醇10mg,2次/日肌注.治疗5天后,情绪稳定精神,主动接触,偶有攻击行为,无抽搐发作.会诊认为:(1)癫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2)癫痫所致人格改变(病人在意识清晰下出现伤人,勒索行为,因人格改变不计后果凶狠,残暴,自控能力下降,近2年)在病室内屡发冲动,伤害他患,为避免出现意外建议行外科治疗.外科会诊,认为左侧颞叶及局限性白质损伤,经立体定向左侧颞叶切除术,局限性白质切断术.结果外科手术成功,3天后病人意识清晰,言语流利,生命体征平稳,情绪稳定,无冲动行为故转回精神科继续治疗,经1个月口服药物治疗后,病人情绪平稳,无冲动伤人行为,主动于他人接触,故出院,回家治疗,随访1年,无抽搐发作,无攻击行为,情绪稳定,未发生意外,疗效显著.结论癫痫是由于大脑细胞异常过度放电,而引起的一过性,反复发作的临床综合征.癫痫性精神障碍发作类型很多,此病人有情绪变化,及人格改变,故出现伤人行为,病灶很难发现,大多与大脑优势半球颞叶有关,控制不良可能与杏仁核异常放电有关,此病人经多次脑电及MRI确认左侧颞叶及局限性白质损伤,故行左侧颞叶切除术及局限性白质切断术后病情明显得以控制,随访1年,未出现异常改变.可以证明外科治疗伴有人格改变的癫痫是可行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癫痫性精神障碍都可以行外科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诊断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住院患者的住院年龄,讨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住院年龄发展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外逃的特点及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10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住院且发生外逃现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其外逃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找寻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10例患者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有海洛因、冰毒、氯胺酮等,均为非法类物质,其中9例患者为2~3种物质滥用;多数患者为首次入院者;患者外逃时间多为晚上7~9点医院非正常工作时间,方式多为破窗而逃;外逃时患者精神症状消失;外逃多是因为苦闷、无聊等原因;10例患者出逃后均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非法类新型物资导致精神障碍的患者外逃发生率较高,出逃原因复杂,时间多是医院非正常工作时段,因此应结合其特点采取综合有效的防范措施来防止患者外逃,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针对性的精神康复护理,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将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所收治的82例临床诊断为患有精神分裂的患者,将其作为主要调研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考组,各41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性护理措施,而试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加以精神康复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过程的周期、住院天数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依从程度以及经护理后所产生的危险行为的概率进行统计评估。结果:根据对比结果可以得出,试验组在治疗效率和配合程度上均优于参考组(P<0.05);在狐经过护理后所产生危险行为的几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精神康复护理作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显著,对患者各方面的不良行为有明显改善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精神科封闭病区开展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精神科封闭病区开展精神科特色康复护理“心身康复,心灵驿站”活动后收治的24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开展该项活动前收治的228例患者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出院时,根据患者的自知力、合作程度、文化程度,采取个别谈话、与家属谈话、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将两组患者的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精神科封闭病区开展“心身康复,心灵驿站”精神康复科特色的康复护理,提高了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精神卫生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收诊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精神卫生管理措施对患者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管理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PANSS评分数据为12.24±2.32、18.57±3.57和9.22±2.47、12.57±2.04和26.35±3.74、33.21±2.88和48.87±2.12、65.25±2.54,其中t=6.545、6.587、7.854、8.659,P=0.015、0.015、0.005、0.003,有差异,(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精神卫生管理措措施可以改善患者评分,对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有较大的帮助,有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