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城乡居民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探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有效模式。方法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宁德市4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18~60岁的城乡居民736名做问卷调查。结果宁德市91.3%城乡居民听说过艾滋病,但对艾滋病仍缺乏系统、全面、深刻的了解。大部分人对艾滋病患者表示同情和关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恐惧及歧视心理。艾滋病病毒检测知晓率低及检测率极低(5.9%);仅有5.0%的人在性生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上均差于城市居民。结论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同时重视加强人群对艾滋病病人的人文关怀教育,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及安全套的推广工作,加强农村的健康教育工作,对影响城市和农村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新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婴幼儿抚养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探索社区营养干预的效果,为指导婴幼儿的科学喂养和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新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8月婴幼儿及其抚养人,对一条街婴幼儿抚养人进行营养教育,教育开展前后进行喂养KAP的问卷调查和婴幼儿体格发育测查。结果①两组抚养人研究开始时喂养知识的平均得分在60.0%左右,营养教育后教育组KAP得分显著性高于营养教育前和对照组(P<0.05);②抚养人与婴幼儿身长、体重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在社区进行营养教育可提高抚养人KAP分,从而对婴幼儿体格发育起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非手术科室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情况,以便提高非手术科室护士预防DVT的能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选取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住院部非手术科室12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结果调查问卷平均得分56.25分(满分100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非手术科室护士在不同学历、职称、岗位都对DVT知识认知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护龄、职称、岗位护士的基础知识得分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学历护士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得分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学历、职称护士的评估与护理得分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手术科室护士对DVT知识掌握欠佳,尤其是低学历、低职称的初责护士,但护士学习意愿强烈,可采取多途径多形式且有侧重点的培训,并积极开展DVT风险评估。
简介:目的对农村育龄妇女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本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登记的1126名农村农村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以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结果1121名农村育龄女性平均年龄(24.3±2.3)岁,有392名妇女知道出生缺陷受遗传以及环境因素共同影响,432名妇女知道应从妊娠前开始预防出生缺陷;1023名愿意接收免费孕前检查,1049名妇女希望能得到关于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信息,一些妇女觉得风险评估和保密检查结果十分重要,17.0%妇女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已有相关了解。关于孕前健康检查项目,很多妇女知道健康检查、实验室检查,对遗传病筛查、优生筛查、健康教育以及风险评估等均了解较少。结论农村孕龄妇女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出生缺陷和孕前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简介:目的了解太和县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与行为现况,为更好地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太和县4所学校共800名初、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疾病知识、态度与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中学生艾滋病总知晓率仅为55.0%,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高于女生(χ2=12.30,P〈0.001),高中生高于初中生(χ2=52.55,P〈0.001);48.8%的中学生愿意与艾滋病人交往,男生与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P=0.321),高中与初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7,P〈0.001),中学生主要从电视媒体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太和县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获取艾滋病知识渠道狭窄,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存在着明显的歧视倾向。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不同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5~11月随机抽取哈尔滨市南岗疾控中心辖区某社区600名≥15岁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知晓情况,了解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的态度和实际行为。将所有统计数据进行总体计算,并依据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等情况对其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全体研究对象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得分为(39.04±13.68)分,态度得分为(4.33±1.66)分,行为得分为(10.32±3.70)分。男女常住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行为得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 :目的 :实施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具体探究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对抗生素使用的知识 -态度 -行为情况。方法 :研究具体时间段为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研究样本采集自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样本数量为 300例,全部全科医生都填写“抗生素科学运用的知识 -态度 -行为”问卷。结果 :全科医生对抗生素的知识正确率较高。结论 :全科医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抗生素有关专业知识,还需要增强全科医生抗生素用药有关知识的培训。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市部分中小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状况,为制定职业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型企业10家,每家80名外来务工人员,小型企业10家,每家40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外来务工人员的年龄大部分在30岁以下(84.03%)、文化水平偏低(初中占64.50%)、《职业病防治法》知识正确回答率偏低(37.70%)、有机溶剂、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护知识正确回答率极低(分别为1.30%、3.70%和1.10%)、职业卫生相关态度评分较高(3.0~4.5分)、半数以上的人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卫生相关行为(平均得分3.0)。结论外来务工人员职业病相关知识正确率及正确行为形成率较低,应加强对该人群职业卫生及相关知识培训,促使良好行为的养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知识、行为、态度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4月3O日期间我科室收治的6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实验组,每组包含3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验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健康知识与治疗依从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治疗知识、自护技能所占比例均较对照组高(P小于0.05),且依从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够提高其治疗依从率,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婚育龄妇女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识、态度、行为,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出生缺陷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某市区妇幼保健中心接待的新婚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53名孕龄妇女的平均年龄为(26.2±3.7)岁,在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知识了解度的调查结果中发现,亲戚朋友参加过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妇女具有较强的意愿,382人(69.1%)愿意参与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论新婚育龄妇女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晓率并不高,各部门应加强新婚育龄妇女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优生优育的服务教育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成年人对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的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方法将本市内几个社区的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向其发放自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的认知情况和态度、日常膳食营养行为等,总分为100分,然后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总共发放了《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814份,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总分达到合格线(60-79分)的居民共有218人,约占总数的26.8%,达到良好线(80-89分)的居民共有102人,约占总数的12.5%;达到优秀线(90-100分)的居民只有36人,约占总数的4.4%。男性的平均分数为(44.2±5.4)分,女性的平均分数为(56.8±8.2)分,男性分数低于女性,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水平越高的居民则分数越高,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居民分数呈递增趋势,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我国成年人对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的认知较不足、态度较不重视、日常膳食营养行为较不科学,因此我国尚需进一步加强对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号召人们重视营养与食品卫生问题,改善人们的日常膳食营养行为,从而增强国民体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徽省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方法利用问卷星自行设计电子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匿名式网络方便抽样调查,以安徽省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研究,共调查对象4 016名。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居民对COVID-19的认知、态度、心理和防控行为等,以及居民对政府及卫生部门采取防控措施的满意度和对今后防控措施的意见和建议。问卷不涉及任何隐私信息,所有题目限定为必填项,以保证应答率。结果4 016名调查对象的年龄M(P25,P75)为21(19,24)岁,范围为7~80岁;男性为1 431名(35.6%)。网络社交工具(97.8%,3 929名)是调查对象最主要的疫情信息来源渠道;调查对象对COVID-19咳嗽(99.5%,3 997名)和发烧(96.0%,3 857名)症状,飞沫传播(99.5%,3 995名)、气溶胶传播(81.1%,3 258名)、接触传播(92.3%,3 708名)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肌肉疼痛或疲劳(62.7%,2 518名)的症状知晓率较低。92.6%(3 720名)的对象认为此次疫情比较可怕或非常可怕。在心理行为得分上,女性(9.38±4.81)高于男性(8.45±5.00),城市(9.37±5.02)高于农村(8.71±4.75),医务工作者(10.79±5.19)高于非医务工作者(学生:8.85±4.83;事业单位人员:9.02±5.08;其他:8.97±5.39)(P值均<0.05)。71.9%(2 887名)的对象对当地的疫情防控措施表示满意;调查对象不聚会、少出门,出门佩戴口罩,不去人多且封闭的场所的行为执行率较高,分别为97.4%(3 913名)、93.6%(3 758名)和91.5%(3 673名)。结论安徽省居民对COVID-19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较好,但需进一步加强社区宣传、居民心理健康维护和学生健康教育等工作力度。
简介:目的评价我国社区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比较干预前后相关知识认知率的变化了解干预的效果。同时设立对照组,以便分析干预的净效应。干预前和干预后调查对象来自干预前后对干预人群的两次独立抽样,对照组来自对非干预人群的抽样调查。干预后实际调查1438人,对照组为1081人,干预前为1515人。结果各级医师对高血压防治的基本观念的认知均有增加,部分内容增幅大于15%,其中乡村医师增幅最明显。医师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认知增幅大于40%。在药物治疗方面,各级医师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的使用分别增加了6.3%~10.9%,对钙通道拮抗剂的使用有不同程度下降,乡村医师对复方制剂的使用由52.4%降为41.0%。工作中,测量患者血压水平、建议非急性期患者坚持锻炼的医师比例有不同程度增加,而自身行为无明显改变。结论各级医院医师高血压相关的防治知识有了明显提高。医生的行为,特别是自身行为改善不理想,说明此类问题是健康教育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