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与面中部皮韧带三维构筑的相关性。方法(1)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12具(男7例,女5例,年龄54~87岁),尸体头部经丙酮脱水、脱脂后,以环氧树脂全透明超薄层进行塑化与切片,使用Leica MZ8立体显微镜和Leica DFC295数码相机观察、分析制备的切片,观察面中部不同局部(面颊部、鼻部、眶睑部)的皮韧带三维构筑特点的差异。(2)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病例资料,患者均采用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缺损。应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分析皮瓣推进距离、皮瓣切取面积、皮瓣长宽比、缺损面积间的相关关系,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面中部不同部位皮瓣面积、皮瓣长宽比等的差异性。计量资料以±s或M(Q1,Q3)表示。结果(1)解剖学研究显示,面部皮韧带走行方向与表情肌走行方向一致,其在上眼睑和上鼻翼鼻面角处的三维构筑具有差异性,上眼睑皮韧带顺眼睑方向走行,而上鼻翼处皮韧带朝鼻翼下方走行。(2)临床研究纳入18例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64.6±23.4)岁。术后18例患者皮瓣均存活,皮瓣面积为10.6(8.0,18.0) cm2,推进距离为2.8(2.0,4.0) cm。统计学分析显示,皮瓣推进距离与皮瓣切取面积(r=-0.71,P=0.022)和皮瓣长宽比(r=-0.58,P=0.012)均存在相关性,皮瓣长宽比与缺损面积无相关性(r=-0.23,P=0.365);面颊部、鼻部、眶睑部皮瓣的长宽比分别为2.1(1.9,2.3)、2.0(1.6,3.5)、3.5(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59,P=0.037)。结论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是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面中部不同部位的皮韧带构筑的差异会影响各部位皮瓣推进的难易程度等特性,可能是影响皮瓣设计时长宽比等的原因。
简介: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由于起步较晚,中国的过敏疾病学科在诊治水平、专业协作以及公众认知等方面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现代医学认识过敏性疾病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程,这起步于19世纪初对“枯草热”的描述,随后的半个世纪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花粉是其直接诱因。20世纪至今,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经历了卓有成效的进步,这些研究成果构建了今天过敏性疾病的雏形并确立了治疗的基石。尽管如此,过敏性疾病仍然困扰着众多患者,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天平。通过观察和总结,科学家逐渐认识到多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联并提出了过敏进程的定义,这为过敏性疾病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向内深入机制,向外推广规范的治疗,横向联合众多学科,纵向参透过敏的进程,将是未来过敏性疾病前进发展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