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我的前两篇文章均以“汉龠”为题,所讨论的是汉儒心目中的龠——一种竹制管乐器的专名。这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汉世以往,龠在史籍记载中及各代宫廷大乐的实际应用中,其单管按孔之制已成定例。其“三孔”之说,显然来自许慎、郑玄等人,“六孔”之说,则秉承了毛亨《诗传》之解。汉儒龠说已成为三千年来人们心目中的典范。在清理了屡有纷争的汉儒龠说之后,对于这一意义上可能有着较大变迁的古老概念,有必要加以更深入的探讨。笔者撰写前文时,因考虑到与“汉龠”这一特定概念的距离,有意将部分更深层的材料留后处理。今以此为基础,撰《余解》一文;并仍借“汉龠”二字,以续前文。
简介: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现代书画家、鉴赏家,擅画山水,亦擅花卉,兼工书法,,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吴湖帆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收藏、鉴赏、词学、绘画、书法,各项都留下了累累硕果。收藏主要集中在碑帖善本、古代书画上,其中极多精品,更有稀世之珍,其中书画藏品已录入自编的《吴氏书画记》;鉴赏类文字多见于附于碑帖书画之上的题跋.书画类已录入《吴氏书画记》,善本碑帖类则见于后人整理出的《梅景书屋书跋》,另有《梅景书屋随笔》稿本一册,为谈书论画的札记;词学有集宋人词的《联珠集》以及自作词集《佞宋词痕》:绘画则有多种画集出版;书法见于碑帖书画上的题跋、题签,以及独立成幅的对联、中堂等。这几项中尤以收藏、鉴赏、绘画三项成就最高,也为世人所公认。
简介:惠州市实验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话剧《警钟》,自1993年冬至1995年10月,先后在北京、广州、惠州、东莞、深圳、中山、湛江、茂名、江门、顺德、河源等11个城市演出123场,观众达15万人次。这出戏从创作到演出的成功,是上下左右各方合力支持的结果。一、抓住社会热点,奏响主旋律。《警钟》获得成功的重要一环,是题材选择上的成功。它抓住了反腐倡廉这个热门话题,塑造一个反面主人公形象,以警示世人。第一稿《逆旅》上演后,连续在市内四县两区上演19场,人们看后评论说:这回实验剧团抓到了社会热点,奏响了主旋律。二、强化精品意识,优化剧组队伍。《逆旅》演出受到好评,惠州市文化局领导决心以抓精品的思路把作品一抓到底。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的直接关心、支持下,为了对《逆旅》修改重排,聘请省艺研所陈京松参与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