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士为知已者死”,说起来似乎十分悲壮,慷慨激昂,可也透示出一种无奈和感伤。士为什么要为知己者死?因为士必须有人赏识,才有可能获得干一番事业的机会,也才有可能捞到一定的权力和好处。如果没有人赏识,学问再好、知识再丰富、才华横溢的士也只能是终老桑梓,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不仅连累后代难有出息,更谈不上青史留名的荣耀。或许只能荣耀一时,弄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甚至灾及三族亲朋,但有出头之日总比没有出头之日更具诱惑力。“学而优则仕”。孔子的一句话,道尽了士、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渴望和理想。学是手段,是桥梁,仕才是目的。因而,孔子可以不辞辛劳四处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三部有代表性的文学史著作,探讨十七年文学是怎样被一代又一代的撰史者构造出来的,文学史叙述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历史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史重构的新的可能性。
简介:在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暨赵一曼烈士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剧作家》杂志推出了张明媛女士的话剧《赵一曼》。《赵》剧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体察力。巧妙地运用了时空转换的手法,全景式地回顾了赵一曼烈士从韶华童真、成长觉悟、终于融人革命洪流、到英勇就义的人生历程。在有限的时空中,作者倾注了极其丰富的人性情感:从烈士对母亲、对丈夫、对祖国的挚爱;对侵略者、对汉奸、对战争的刻骨仇恨;面对惨绝人寰的酷刑侮辱,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剧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没有起伏迭宕的紧张情节,也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没有大悲大痛,但却无孔不入,环环递进,步步深入,又层层超越。在时空转换中,看似随意道来,却是独具匠心,剧中人物情感真切,绵密婉约,叙述简洁,描写精微,入木透骨,显现了女性作者特有的精细和执着.寄托了对烈士无限的敬仰和深切怀念。最为突出的是幕落前那一组带有血腥味的数字,是在告诫和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这也正是《赵》剧的主题意义所在。这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女性文化特征的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