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介绍了两种新型食品乳化防腐剂——月桂酸/辛酸单甘油酯的防腐保鲜、乳化作用、安全性及应用。
简介:以菊苣茎为试验材料,利用DPPH、·OH自由基和FRAP法研究菊苣茎中5种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DPPH和Isobologram分析法研究菊苣酸、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之间的相互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5种抗氧化组分对DPPH、·O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是:菊苣酸〉木犀草苷〉绿原酸〉咖啡酸〉酒石酸,对铁还原力能力的排序是:酒石酸〉咖啡酸〉木犀草苷〉绿原酸〉菊苣酸。菊苣酸与绿原酸或木犀草苷复配后,效应点均在相加线和95%置信区间的下方,且相互作用指数γ值均小于1,表明菊苣酸与绿原酸或木犀草苷复配后呈现协同抗氧化作用,且菊苣酸与木犀草苷的协同效果强于菊苣酸与绿原酸的协同效果。
简介:用明胶作为生皮胶原的模拟物,使用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比较了无机鞣剂(CrCl3·6H2O)、植物鞣剂(鞣酸)和醛鞣剂(戊二醛)在不同的温度、浓度和pH条件下与明胶反应时Zeta电位的变化规律,并从明胶电化学性质的角度,对不同鞣剂的鞣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实际鞣制的条件下,三种鞣剂与明胶的结合物表面都带正电荷,其叶鞣酸与明胶的结合物所带的正电荷最高,而质子化的氨基是其正电荷的主要来源;鞣酸主要与明胶分子中的肽健结合;戊二醛与明胶作用以后,由于结合物疏水性的增大,也会导致结合物表面的正电荷增加。实验也证实了铬配离子是与明胶分子中的羧基结合。
简介:目的:探讨牛初乳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对大鼠高血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运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给予模型大鼠一定剂量的IGF-Ⅰ,口服组连续30d,腹腔注射组连续15d;各组每隔5d测定血糖值,并于0d、15d、停药15d测定血清胰岛素、血清生长激素和血清游离IGF-I;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的胰腺分别进行病理切片观察以及免疫组织的化学分析.结果:实验结束时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口服组血糖值和血清生长激素均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无差异(P>0.05),血清游离IGF-Ⅰ显著升高(P<0.05);腹腔注射组血糖值和血清生长激素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和血清游离IGF-Ⅰ均显著升高(P<0.05,P<0.01).胰腺组织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口服组和腹腔注射组大鼠的胰腺形态以及β-细胞数量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改善.结论:牛初乳IGF-Ⅰ对大鼠高血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理为保护胰腺β-细胞免受STZ损伤,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增殖.
简介:以经兼性厌氯酸化处理后的桉木SCMP制浆废水为基质,投加不同浓度和种类的无机含硫化合物,研究无机含硫化合物对光合菌处理(30℃,微好氯)的毒性抑制作用,测定了光合菌处理后,废水中古毫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体系中总硫含量≥620mg/L时,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相对活性≤69.5%,且古量越高,这种抑制作用越强。四种古硫化合物对光合细菌处理过程抑制作用的强弱次序为Na2S>Na2SO2>Na2SO4>Na2S2O2,废水中Na2S和Na2SO2在光合细菌微好氧处理条件下,主要被氧化成Na2SO4和分子硫。兼性厌氯酸化预处理,对该废水有一定的脱毒作用。
简介:目的采用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和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建立动物源食品中氨丙啉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采用1%三氯乙酸-乙腈溶液(3∶7,V/V)提取,提取液经HLB小柱净化。以SeQuantZICHILIC(150mm×2.1mm,5μm)色谱柱分离,含0.1%甲酸的5m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40∶60(V/V)等度洗脱,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氨丙啉在0~500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定量限为10μg/kg。在鸡肉、鸡肝、鸡肾、鸡蛋、牛肉、牛肝、牛肾、牛奶和牛脂肪9种基质中加标回收率在73.2%~101.0%,相对偏差在2.09%~11.93%之内。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动物源食品中氨丙啉的定性定量分析。
简介:有研究表明,葡萄柚提取物不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有较高的抑菌活性,而且是强效广谱的抗真菌药物。但是,对于柚皮提取物抑菌的研究,国内仍处于探索阶段,与之相关的文献报道和研究很少。我国的柚子产量十分丰富,而柚皮是柚子中不可食用的部分,而且占了整个柚子很大一部分。本实验选择在分类学上与其最相近的胡柚为原料,通过现代分离技术,从干柚皮粉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并对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产毒的作用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以乙醇作提取剂提取柚皮,得到黄酮含量为10.9%的柚皮提取物(SPE),进而研究了SP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
简介:以海参为原料,研究海参蛋白肽的抗氧化性以及对H2O2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和作用机制。以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Fe2+螯合能力和Fe3+还原能力为指标,评价海参蛋白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H2O2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海参蛋白肽能够清除·OH,具有Fe2+螯合能力和Fe3+还原能力,海参蛋白肽的这种体外抗氧化能力呈现浓度依赖效应。海参蛋白肽显著降低氧化损伤RAW264.7巨噬细胞ROS水平和提高氧化损伤细胞活力(P〈0.05)。而且,海参蛋白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内HO-1mRNA表达(P〈0.05),HO-1抑制剂锌原卟啉IX(ZnPPIX)部分逆转海参蛋白肽对氧化损伤巨噬细胞活力的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说明,海参蛋白肽通过上调RAW264.7巨噬细胞HO-1mRNA表达水平,发挥对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简介:全球对于有关污染问题的关注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说服所有的加工行业接受更加清洁化的生产技术以及工艺。所以,皮革工业在压力之下势必寻求替代铬的有效鞣剂,天然产物即植物单宁重新得到重视。然而,由于采用植物鞣剂材料在排放物中含有较高的有机物含量使得它的使用受限,排放物中的有机物较难被降解,会导致高浓度的化学需氧量(COD)。同时,传统的植鞣工艺需要部分浸酸,使用氯化钠抑制渗透膨胀,最后会使得废水中的总溶解固体(TDS)含量非常高。本研究主要试图采用环境友好性的植鞣工艺结合不浸酸鞣制以及应用水解蛋白酶改进植物单宁的消耗。这种实验工艺的单宁消耗达到95%以上,与传统的植鞣工艺相比增加了10%的消耗。鞣制成革的湿热稳定性能有些许改进;试验皮革的物理以及触觉评价都要明显优于传统鞣制皮革。表面着色评估表明在对照样和实验样之间的着色和遮光性能差异可以忽略;试验皮革显示了较好的纤维打开程度,裂口紧缩的纤维结构被很好的覆盖,说明酶助制革工艺并没有对皮革的纤维结构产生较大的破坏。优化体系亦在工厂里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酶助鞣制工艺对改善皮革质量是有效的,同时降低了排放物中的总固体(TS)、氯化物以及COD含量。试验采用的酶助鞣制体系将会成为传统植鞣体系解决污染问题的有效可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