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的临床手术前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动脉瘤患者40例临床手术前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40例动脉瘤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术后早期恢复良好35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经术后6~24个月回访恢复良好2例,1例重残仍有对侧肢体轻度偏瘫。结论对脑血管病变患者给予有效的术前评估和手术前后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及对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促进疾病的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脊液分流治疗原发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脑脊液分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分流治疗原发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脑脊液分流术 原发性颅内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动脉瘤进展很快,但仍有很多病例需要或不得不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有些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往往是复杂、巨大的动脉瘤,神经外科医师必须采用一切创新、先进的诊疗技术及围手术期的辅助手段,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1]。作为中最常用的措施之一,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可以降低瘤压力,便于动脉瘤颈的分离与夹闭,可以有效地防治中动脉瘤破裂。但是,该技术有可能导致脑缺血性损害[2]。另外,穿支动脉的损伤或误夹、脑叶的过度牵拉等,亦可能造成相应区域的脑缺血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为了避免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采取规范、有效的中神经功能监测,就显得极为重要。现仅就动脉瘤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动脉瘤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概述中神经电生理的监测主要是利用中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和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ls,EPs)对大脑皮质功能和(或)各种神经传导通路功能的完整性进行连续的监测、评估,也可对解剖上模糊的重要神经功能组织进行辨认与保护[3]。在急性脑缺血发展过程中,脑电活动的异常改变或消失往往发生在...

  • 标签: 中神经 动脉瘤术 术中
  • 简介: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保守治疗及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后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目前,采用血肿微创清除治疗脑出血,疗效满意。近几年来,护理人员为了提高重型脑溢血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做了大量工作,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颅内血肿 微创外科 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蛛网膜囊肿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儿童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病例,其中囊肿切除32例、囊肿-腹腔分流39例。结果随访6个月到8年,影像学结果显示囊肿切除组中,11例患者囊肿完全消失,消失率为34.4%;19例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有效率为59.4%;2例患者囊肿复发,分别在9个月和14个月后再行囊肿-腹腔分流,复发率为6%;囊肿-腹腔分流手术组中,15例患者囊肿完全消失,消失率为38.5%;23例患者抑滋寤飨运跣?1例患者囊肿体积无明显变化,3个月后手术探查示分流管被大网膜包埋,调整分流管位置后囊肿体积体积缩小,总有效率为61.5%。癫痫治疗的有效率囊肿切除为80%,分流手术组为33.3%,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囊肿切除和囊肿-腹腔分流均对儿童蛛网膜囊肿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囊肿-腹腔分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儿童蛛网膜囊肿的治疗首选。

  • 标签: 蛛网膜囊肿 囊肿切除术 囊肿-腹腔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小儿多发血肿清除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将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23例外伤性小儿多发血肿清除术后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3例,好转7例,死亡1例,术后再出血2例。护理过程未出现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小儿多发内出血迅速,病情危急。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专科护理与小儿特点相结合的护理,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术后护理
  • 简介:选自2005年8月31日来,我院应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各种血肿30例,疗效满意,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一般资料高血压脑出血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7~83岁,高血压病史3~50年,其中基底节区出血16例,脑叶出血4例,脑室出血伴三、四脑室铸型者8例,出血量25~80ml,平均为40ml;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各1例,年龄分别为47岁和80岁。

  • 标签: 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治疗方法 微创清除术 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观察组给予保守治疗,对干预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干预组(87.5%)明显高于观察组(67.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临床疗效尤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
  • 简介:摘要通过总结82例血肿微创穿刺清除置管引流的观察和护理,得出结论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和防治并发症,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 标签: 颅内血肿 微创引流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动脉瘤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栓塞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3例动脉瘤行栓塞的患者进行临床综合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2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复查动脉瘤均已闭塞。其中一例穿刺部位出现血肿,三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经过扩容、解痉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中观察及配合,术后的护理和防治各种并发症,做好系统性与规范性的护理是栓塞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难治性癫痫患者实施电极埋植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实施电极埋植的护理经验。结果28例患者在术后监测过程埋植电极未出现移位现象,未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并且通过系统护理,除1例因手术切口愈合欠佳延长出院1个月,其余患者均按时顺利出院。结论完善电极埋植术前后的护理措施能最大限度的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为更准确地定位癫痫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难治性癫痫 颅内电极埋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超声对显微手术治疗深部病灶(病灶中心距脑表面〉2cm)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中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深部病灶112例(超声组),同期未使用中超声显微手术切除深部病灶110例(对照组)。结果超声组所有病灶均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均一次探查到病灶;对照组15例经2次、2例经3次才探查到病灶。超声组病灶全切除率(90.1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和手术时间(246.2±48.1)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5.45%、28.13%和(380.6±62.2)min;P〈0.05]。结论中超声可准确定位深部病变,同时指导中病变的完整切除,保护周围正常神经结构。

  • 标签: 颅内深部病变 术中超声 显微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Fraxion放射治疗定位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raxion放射治疗定位系统对2例肿瘤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完成放射治疗计划后在加速器下行位置验证,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启动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BCT)程序进行扫描获取治疗部位三维影像,与计划CT影像进行比对。结果:应用Fraxion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系统进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患者体位舒适,自动识别和抽吸口腔的唾液;锥形束CT(CBCT)验证提示,X轴即患者的左右方向线性误差最大值为0.1cm,均值为(0.08±0.04)cm,旋转角度最大值为0.8°,均值为(0.53±0.30)°,Y轴方向上即患者的头脚方向线性误差最大值为0.3cm,均值为(0.20±0.06)cm,旋转角度最大值为1.5°,均值为(0.88±0.58)°,Z轴方向即患者的前后方向线性误差最大值为0.1cm,均值为(0.01±0.04)cm,旋转角度最大值为1.5°,均值为(1.08±0.44)°,三维影像与计划CT影像进行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t=4.92,t=10.18,t=4.25,t=1.90,t=6.91;P<0.05)。结论:应用Fraxion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系统进行头部的放射治疗体位固定,能够满足放射治疗区的治疗精度和重复性,并可自动识别和抽吸口腔唾液,保证了治疗安全。

  • 标签: 放射治疗定位系统 位置验证 治疗安全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急诊血肿清除的围期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血肿清除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围期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颅脑外伤急诊血肿清除的围期护理有利于增强临床效果。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内血肿清除术 围术期护理 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的围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分别行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护理后MUI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时,应加强患者围期护理干预,关注患者生理、心理及躯体特点,效果显著。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开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采用常规方式行开颅手术的肿瘤患者(常规组)和56例术前或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后行开颅手术的肿瘤患者(预防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再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组32例(30.5%)术后再出血,预防组7例(12.5%)术后再出血;预防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2例再出血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20例,其中3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9例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4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视力下降,1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长期植物人状态。预防组7例术后再出血患者中,6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二次手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无死亡病例。结论肿瘤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压剧烈波动、止血不可靠、中操作不规范、术后肿瘤残留,而缓慢降压、操作轻柔、中确切止血及术后保持血压稳定等措施有助于预防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尽早发现出血、及时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肿瘤 开颅手术 脑出血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