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解河南烟区烤烟对氮素的吸收分配情况,试验采用^15N分别标记基肥中的铵态氮(^15NH4+)、基肥中的硝态氮(^15NO3-)以及追肥氮的方法研究了烤烟大田生育期内各器官中氮素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显示:(1)在整个大田生育期烟株体内氮素积累量不断增加,其中旺长期增幅最大;烟株对土壤氮的积累量显著大于肥料氮,且吸收的氮素50%以上分布在叶片中;烟株根系对氮素的积累在整个生育期都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2)随生育期推进烟株各器官中积累肥料氮量占总氮比例不断降低;不同叶位间,叶片积累肥料氮占总氮的比例一直是: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3)烟株在大田移栽后40d~60d期间为氮素积累强度最大时期,随后逐渐减弱,且生育后期烟株对肥料氮的积累表现为负值,而对土壤氮的吸收则表现出滞后性;烟株对基肥中硝态氮的吸收能力强于铵态氮,对追肥中氮素的吸收能力强于基肥氮。
简介:在保持HXD出口叶丝含水率和温度恒定的情况下,改变RCC循环风温度、RCC出口叶丝含水率、HXD负压、HXD蒸汽施加量、HXD工作风温、物料流量、HXD工艺气体流量7个加工过程工艺参数,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及气质连用技术、内标法定量,测定了HXD出口叶丝21种中性香味成分、10种酸性香味成分、9种碱性香味成分,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了烟丝常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1)7个加工过程工艺参数变化对烟丝常规化学成分含量、中性香味成分含量、酸性香味成分含量、碱性香味成分含量和香味成分总量影响不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较小,各种香味成分含量变化较大。(2)RCC出口烟丝含水率、HXD负压、HXD工艺气体流量以及HXD工作风温对香味成分变化幅度影响较大,为保证卷烟质量稳定,应着重关注这4个过程。(3)总结得出了获得最大香味成分含量最佳工艺参数。
简介:为开发新的生物源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剂,对合成的5种壳寡糖膦酸酯进行了抗性盆栽试验研究,通过心叶烟的鉴定发现,5种药剂对TMV都具有显著的抗病效果,其中浓度为200μg.mL-1的COS-P-3处理效果最佳,达到了90.79%的枯斑抑制率,分别比市售药剂二(辛基胺乙基)甘氨酸盐和宁南霉素提高51.8%和24.0%,显著提高了预防效果。用筛选出的抗病毒剂处理豫烟5号,烟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接种对照明显提高,而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新型壳寡糖膦酸酯COS-P-3通过诱导烟草防卫反应、提高防御酶活性,保护叶片中叶绿体合成,从而减轻病毒的侵害。
简介:研究了单质硫对碱性植烟土壤pH值及烤烟产质量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单质硫可明显降低土壤pH值,随单质硫施用量愈大,降低幅度愈大,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容重有增加的趋势;施用单质硫不影响烟株前期发育,而影响成熟期,随单质硫施用量增加,株高增高,茎围增粗,适量(300~600kg/hm^2)单质硫处理,烟株农艺性状较好。烟叶的经济性状较好;施用单质硫有利于烟叶钾含量的提高,施用300kg/hm^2单质硫烟叶评吸质量较好;综合单质硫降土壤pH值效果及烟叶生长、农艺性状、产质量情况,在豫中碱性植烟土壤环境,建议单质硫施用量为300kg/hm^2。
简介: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1年湖北白肋烟样品中7种多酚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多酚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下部白肋烟的多酚含量在采收前已达到顶峰,上部白肋烟中的多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积累,其含量在调制初期达到最高,超过中部和下部烟叶含量.调制开始3周内白肋烟中多酚含量急剧下降,减少80%以上,随后下降趋势变缓,不再发生剧烈变化.调制前绿原酸类成分在多酚中含量最高,芸香苷等成分次之,莨菪亭等成分最少;当调制结束时,芸香苷的含量在多酚中变为最高.此外,对绿原酸3种异构体在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的含量变化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简介:筛选并鉴定了贵州烟区烟草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测定PGPR产激素能力、定殖能力以及对烟草苗期促生作用,以具备多项促生能力为筛选标准,确定目标PGPR,再通过16SrDNA、平板对峙以及PCR技术对目标PGPR进行属鉴定、抗病能力测定。通过筛选获得的7株目标PGPR均能产生脱落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素。烟苗盆栽试验表明7株PGPR均具有促生效果,其中LX.7处理的烟苗鲜重和根系活力最大;大田移栽30d后,LX-7根际定殖数量可维持10^7cfu/g根,显著高于其它菌株;抑菌试验证实LX.4、LX-5和LX.7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综合考量,LX-4、LX.5和LX-7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经16SrDNA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
简介:为选择合适的抑菌剂和适宜的浓度来防治不同地区的烟草青枯病,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新型抑菌剂K系(K1、K2、K3)对我国46个不同地区烟草青枯菌的抑制率,同时比较了K系抑菌剂与农用链霉素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100mg/LK1对印江等27个县市,100mg/LK2对遵义县等30个县市,50mg/LK3对莒县等25个县市,254.5mg/L农用链霉素对保山等28个县市青枯菌的抑制率达100%。2)50mg/LK1对金沙等15个县市,50mg/LK2对仁怀等21个县市,50mg/LK3对江口等23个县市的青枯菌抑制率显著高于同浓度农用链霉素;100mg/LK1对洋溪乡等,100mg/LK2对江口等青枯菌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同浓度农用链霉素。
简介:为实现醇化烟叶中霉变烟的自动在线精选,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霉变烟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高速线阵CCD动态获取烟叶图像,采用MSD微结构描述算法提取烟叶图像颜色、纹理特征,基于神经网络集成分类算法,通过合格烟叶样本和霉烟样本的训练学习,实现霉变烟的在线检测识别。经过测试,该检测算法对霉烟图像样本的测度为0.918。在线检测试验结果显示,采用霉烟靶物单独过料时,机器视觉系统对霉烟的平均在线识别率在95%以上;将霉烟靶物与合格烟片混掺过料时,系统对霉烟的平均识别率在8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机器视觉方法用于醇化后烟叶中霉变烟的在线精选是可行的。
简介: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法制备磷酸酯淀粉,以取代度(DS)为指标,研究各反应因素对产品DS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BET),对制备的挤压膨化磷酸酯淀粉进行了结构表征。将不同DS的挤压膨化磷酸酯淀粉添加到卷烟滤嘴中,考察了DS对主流烟气中氨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制备挤压膨化磷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20℃,样品水分含量24%,螺杆转速120r/min,磷酸盐添加量9%;②挤压膨化磷酸酯淀粉对主流烟气中氨释放量有明显的降低作用;③随着DS的增加,氨释放量减少,氨释放量降低率可达32.44%,选择性降低率为21.69%。
简介:采用点滴法分别测定了12种药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及9种药剂对5龄幼虫的毒力,比较了不同龄期幼虫对6种药剂敏感性的差异,还测定了9种药剂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甲维盐〉茚虫威〉定虫隆〉毒死蜱〉辛硫磷〉氟虫脲〉虫酰肼〉丙溴磷〉硫丹〉多杀菌素〉顺式氯氟氰菊酯〉氟虫腈。对5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甲维盐〉溴虫腈〉茚虫威〉灭多威〉高效氟氯氰菊酯〉毒死蜱〉丙溴磷〉辛硫磷〉硫丹。斜纹夜蛾大龄幼虫对毒力高的药剂更敏感,小龄幼虫对毒力低的药剂较敏感。溴虫腈、氟虫脲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毒力最高,但该虫对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和硫丹表现不敏感。溴虫腈、茚虫威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防治上述两种害虫的高效药剂。
简介:选择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烤烟原烟卷烟,不同焦油量的商品卷烟为样品,应用吸烟机模拟吸烟,研究了烟叶主要理化指标和抽吸条件对主流烟气镉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产地间烟叶镉含量及单位质量烟丝镉的主流烟气迁移量差异较大,一般南方烟叶大于北方烟叶;部位间镉的烟气迁移率差异较大,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②随烟叶钾含量增高,静燃速率加快,镉迁移率降低,迁移量减少;烟叶镉含量与主流烟气迁移量呈正相关;烟碱等指标对镉迁移率、迁移量也有显著影响;③应用烟叶理化指标对镉主流烟气迁移率、迁移量可进行较准确的预测;④随抽吸容量的增加、抽吸时间间隔的减小,镉迁移量显著增加;相对标准抽吸条件,深度抽吸条件下镉迁移增加量随烟丝中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简介:采用烟碱转化早期诱导方法,对白肋烟达所26及其自交后代不同烟株的烟碱转化率进行了分析测定,以确定烟碱转化株鉴别标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烟碱转化率低于2.5%的烟株自交后代株系稳定,株间烟碱转化率变异小,且均低于2.5%,表明母代烟株为非转化株;烟碱转化率介于2.5%和3%的3个烟株自交后代均表现株间烟碱转化性状的分离,变异幅度分别为0.439%-10.331%、0.466%-21.834%和0.394%-3.757%,表明母代烟株为转化株。烟碱转化率大于3%的烟株自交后代烟碱转化率株间变异性大,烟碱转化性状分离严重;烟碱转化率大于50%的2个烟株自交后代烟碱转化率也都较高,是高转化株的表现。因此,烟碱转化率大于2.5%是确定转化株的可靠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