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建立了一套简便、行之有效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技术工作程序,解决了水稻成熟花粉保鲜技术难关,提出了水稻成花粉适宜诱变剂量为46Gy左右,确认了辐照花粉杂交后代以产生数量性状突变为主,第三代较第二代出现更多突变性状,扩大了突变幅度,而且随着世代递增,突变性状有累加现象,大部分株系在第五代即可稳定.利用本项技术获得了一批熟期提早或推迟15天以上,株高变矮或增高10cm以上、稻谷增长5mm,米长增加4.4mm,长宽比最大达4.5,千粒重较起始种增减10-23g等特殊性状一批新种质.本研究初步认为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主要是诱发DNA位点突变,同时存在隐性突变,在水稻及其它作物育种中具有应用前景.

  • 标签: 水稻 成熟花粉 Γ射线 辐照诱变 杂交后代 突变效应
  • 简介:本研究以吸附率、解吸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方法筛选出纯化效果最佳LSA-21型树脂。考察各种因素对树脂吸附、解吸效果影响,优化得到动态吸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浓度3.12mg/mL,上样量203mL,吸附速率3BV/h,上柱液pH为6,解吸剂乙醇浓度70%,解吸剂用量180mL。在此工艺条件下,吸附率及解吸率平均值分别为91.83%和91.41%,瓦松干浸膏中总三萜成分纯度从9.36%提高到40.56%,因此该工艺可以有效地纯化瓦松总三萜成分。

  • 标签: 瓦松 总三萜成分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 简介:水淹胁迫是植物遭受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都会带来严重影响,全面解析植物耐涝机制,对选育耐涝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以其数字信息、高灵敏度、广泛检测范围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生物体多种功能研究。目前在水稻、玉米、油菜、黄瓜、大豆等多个物种中,已有从转录水平分析植物对水淹胁迫分子响应机制相关研究报道,这对于深度解析植物耐涝分子响应机制和加快作物耐涝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未有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植物水淹胁迫应用方面的综述。因此,本研究着重综述了植物水淹胁迫测序组织及时间点选择、各阶段基因表达水平、GO功能富集、小RNA功能特征几个方面,并展望了新一代测序技术在植物抗逆机理研究中应用前景。

  • 标签: 植物水淹胁迫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GO功能富集
  • 简介: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对21份番茄种苗进行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TY)抗病基因及病毒病感染检测。结果表明:9份材料携带ty-1/ty-1、ty-2/ty-2和Ty-3a/ty-3a抗性基因,1份材料携带ty-2/ty-2和Ty-3a/ty-3a抗性基因;自根苗欧迪斯、嫁接苗金棚/11-8、金棚/荣威和金棚/双飞8号已经感染TY。种苗进行田间种植,其中携带抗性基因番茄品种没有发生TY,抗性较强;在已感染TY4份材料中,欧迪斯田间表现感染TY,其余3份未发生TY。试验表明,TY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可靠,可以在番茄育苗生产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番茄 TYLCV 分子标记 抗性基因 检测
  • 简介:转运体是生物体内一类跨膜蛋白,主要参与离子以及一些小分子吸收、转运和隔离。百草枯是一种联吡啶类速效触杀灭生性除草剂,主要作用于光系统Ⅰ光合膜系统,影响电子传递。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植物拥有解毒系统,能除去叶绿体中活性氧。科学家针对生物对百草枯抗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假说,其常见抗性机制如抑制转运、隔离到液胞、增强氧自由基清除酶活性等。其中,抑制转运和隔离到液胞较为合理。深入研究转运体对百草枯关系,是培育转基因抗百草枯植物重要基础。本文主要综述了转运体在百草枯抗性中可能作用。

  • 标签: 转运体 百草枯 除草剂 抗性机制
  • 简介:虎尾草(Chlorisvirgata)是禾本科虎尾草亚族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极强,能在恶劣盐碱化土壤上生长。本实验构建了虎尾草cDNA基因文库,随机挑选出2300个克隆,并且通过点杂交分析在NaCl胁迫下这些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有59个基因在NaCl胁迫下强烈表达,这些上调基因中23个同时也被NaHCO3胁迫表达。这个结果暗示了NaCl逆境与NaHCO3逆境在基因表达应答机制存在明显差异。59个基因可以分成8类:能量代谢(21.70%),信号转导(5.0%),氧化逆境(13.30%),光合作用(10.0%),生长发育(5.5%),转录因子(1.67%),各种酶类00.0%)和一些未知基因(28.3%)。从中选出了一些上调基因进行Northern杂交分析,Northern杂交表明这些基因中有些是在根或叶中表达,与点杂交结果有一致趋势。

  • 标签: 虎尾草 ESTS 基因表达 胁迫 上调
  • 简介:本研究以拟南芥DNA为模板,将罗勒烯合成酶AtTPS03基因一个目的片段克隆到T-载体上。对克隆片段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结果目的片段序列与GenBank上报道序列同源性达到100%。根据RNA干扰基本原理,将目的片段正反向连到干扰载体pFGC5941查尔酮内含子两侧,经限制性酶切和PCR扩增检测,证明已成功构建了干扰载体P-2AT03。利用农杆菌介导浸花法转化拟南芥。收获种子在含草丁膦培养基上筛选抗性苗,通过对抗性苗PCR检测,已成功获得了12株转基因苗。这些转基因苗为进一步研究罗勒烯和罗勒烯合成酶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 AtTPS03基因 RNA干扰 拟南芥转化
  • 简介:通过花生籽仁不同时期转录组测序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控制花生油脂合成重要基因。本研究以高油和低油花生新品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花生籽仁早期和中后期4个转录组测序文库。通过高通量测序共获得了59236条Unigenes,其COG功能涉及了大多数生命活动,整体功能类基因最多有4730条;其中与代谢类和油脂转运相关基因有654条;Unigene参与花生代谢通路可分为126类,其中涉及生化代谢Unigene数量最多,达到了7672条,占整体32.95%;有4大类代谢与油脂相关,分别是脂肪酸生物合成,涉及基因有85条;脂肪酸生化代谢,涉及基因有145条;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涉及116条基因;亚麻酸代谢途径,涉及有138条基因。对花生籽仁两个不同发育时期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共得到了120多种代谢途径(passway);并且籽仁发育中后期基因表达量大部分下调,说明花生种子发育初期,各类调控脂肪酸合成基因比较活跃,而随着合成油脂调控不断继续,相关调节基因表达量下降,同时各类脂肪酸和油脂合成也渐渐变慢。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油脂合成调控相关基因及其功能提供了丰富数据资源。

  • 标签: 花生 转录组测序 油脂合成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本研究以新颖极端粗茎水稻材料R404及细茎品种日本晴为亲本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152个单株)为作图群体,对控制水稻茎秆粗、茎壁厚以及穗颈粗3个茎粗度相关性状QTL进行定位分析。通过QTLIciMapping分子标记作图软件分析,在水稻3、8、11以及12号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7个QTLs,其中茎粗和穗颈粗2个QTLqSDM8.1和qRDM8.1可能为同一基因位点调控,茎粗和茎壁厚2个QTLqSDM3.1及qSWT3.1也定位在相近位置,这2个染色体位置可能存在控制茎粗一因多效基因。qSWT3.1(15.39%)、qRDM3.1(44.66%)和qSDM8.1(19.16%)在其所控制相应性状(茎粗,茎壁厚和穗颈部粗)中贡献率是最大,是主效QTL。除了定位于3号染色体QTLs外,其他与粗茎性状相关QTLs均为新发现QTLs。本研究结果为粗茎QTL进一步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也为粗茎QTL应用于水稻抗倒伏品种培育及种质创新提供重要基因来源,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水稻 茎粗 穗颈粗 茎壁厚 QTL定位
  • 简介:甘氨酸甜菜碱是植物细胞内一种重要调渗物质,盐胁迫下,甘氨酸甜菜碱积累可以保护细胞内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降低细胞水势,从而增强植物自身耐盐能力。从大肠杆菌中克隆胆碱脱氢酶基因(betA)是甘氨酸甜菜碱合成关键酶基因,该基因编码胆碱脱氢酶(CDH)可将胆碱一步合成为甜菜碱。本实验室已将胆碱脱氢酶基因(betA)转入到小黑杨花粉植株基因组中,并最终获得了4个转基因株系。本研究以4个转betA基因株系(TB1、TB2、TB3、TB4)及非转基因对照为试材,在浓度为1.2%NaCl盐胁迫下,测定其甜菜碱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调查试材盐害情况,计算盐害指数,目的是为了研究转基因株系耐盐效果,从中筛选出耐盐能力较强转基因株系。试验结果表明,4个转基因株系甜菜碱含量均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在1.2%NaCl胁迫下TB1、TB2、TB3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非转基因对照,TB3低于对照:TB1、TB4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TB2、TB3与对照相近。进一步盐害分析表明4个转基因株系中TB1和TB4株系盐害指数低于对照42.1%和33.4%,TB2、TB3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综合各转基因株系耐盐性及生理指标测定结果,4个转基因株系中,TB1、TB2耐盐性明显优于对照,有希望用于盐碱地造林及推广。

  • 标签: 转基因小黑杨花粉植株 甜菜碱 耐盐性 抗氧化酶
  • 简介: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概念以来,无数中国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大量实验,从不同方面和层次对其进行验证和探索,取得了诸多有实践和理论意义成果,丰富和充实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同时,基于该理论而发展起来植物细胞离体培养技术在各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就.本文就植物细胞全能性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应用作了比较系统总结.

  • 标签: 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 中国 细胞培养 离体培养
  • 简介:在含有105个标记位点大白菜AFLP连锁图谱上,利用MAPQTL4.0软件采用区间作图方法对控制大白菜干烧心病数量性状基因位点进行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利用离体叶片扦插方法进行干烧心病苗期鉴定,共检测到4个与抗干烧心病有关QTL位点,分布在4个连锁群上。cal-1和cal-2表现为增效加性效应,cal-3和cal-4表现为减效加性效应。4个QTL解释遗传变异范围在11.0%~58.9%之间,其中cal-4最大,cal-2次之,而cal-1最小。这为大白菜抗干烧心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大白菜 干烧心病 QTL
  • 简介:利用RT-PCR技术从海岛棉品种新海21中克隆了1个WRKY基因,在GenBank数据库中比对发现其与陆地棉GhWRKY32序列高度同源,因此命名为GbWRKY32。该基因ORF为1077bp,编码358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9.288kD,等电点为5.0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一个WRKY保守结构域,锌指结构为:C-X5-C-X23-H-X1-H,属于WRKY转录因子家族Ⅱ类D组成员。GbWRKY32蛋白为疏水性蛋白,不具有跨膜区和信号肽结构。GbWRKY32转录因子不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本研究成功构建GbWRKY32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菌株中,这有助于该基因功能后续研究。

  • 标签: 海岛棉 GbWRKY32 转录自激活活性 植物表达载体
  • 简介:本文综述了棉铃虫对转眈基因棉花抗性机制和抗性风险,重点讨论了基因策略包括转入多个杀虫基因、定向和器官特异表达、侵害诱导表达、调控表达、高杀死与低表达策略,田间策略如助棉品种轮作混植、降低化学防治经济阈值、农艺措施和庇护所策略,国家宏观调控如实施分区种植管理、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强化抗性动态检测、严格安全性评价等抗性治理策略与技术。

  • 标签: 棉铃虫转Bt基因棉花 抗性预防 治理策略
  • 简介:本研究用珍佳B(佳辐占/珍汕97B//珍汕97B回交重组自交系F11,即BC1F11)×珍汕97BF2群体,对稻米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结果表明,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均属于由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而粒长受一个主效基因控制。共检测到13个控制糙米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QTLs。其中,在第3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16-RM411区间同时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9.8%、12.6%、39.3%和5.3%;在第5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7118-RM3683区间同时控制垩白粒率、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3.9%、44.5%、28.0%和15.0%;同时,在RM169-RM289区间也同时控制垩白粒率、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但各性状遗传贡献率均较RM7118-RM3683区间小。

  • 标签: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外观品质 垩白 粒形
  • 简介: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甘薯病毒检测上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该技术可检测出甘薯组织中含量极低病毒RN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本研究中根据NCBIGenBank中收录SPCSV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核苷酸序列保守区域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使用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QuantOneStepRT-PCRkit试剂盒,针对影响扩增产物影响因素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建立了甘薯退绿矮化病毒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使RT-PCR在一管内完成,大大降低了外源物质污染及RNA降解几率,可作为甘薯SPCSV病毒快速检测方法。

  • 标签: 甘薯 退绿矮化病毒 RT-PCR检测技术
  • 简介:本研究对甜瓜黄瓜素基因启动子进行了元件分析。讨论以采集甜瓜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植物DNA,并利用PCR扩增技术,成功获得了黄瓜素启动子基因序列,利用DNAman、DNAstar等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序列结果,并采用PlantCARE和PLACE对启动子元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元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黄瓜素启动子与AY055805、LN713264、LN681897同源性为100%、99%、99%。其序列含有多种高等植物果实启动子通用顺式作用元件TATA-Box、CAAT-Box和光响应元件,同时部分序列还也参与了ABA、VP1反应和水杨酸反应。甜瓜黄瓜素启动子研究为下一步利用该启动子进行深入果实基因工程研究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 标签: 果实启动子 序列分析 黄瓜素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顺式作用元件
  • 简介:阳现蕾起观测"紫红龙"火龙果花蕾发育动态变化,采集从现蕾期起1至13天花蕾,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火龙果小孢子在不同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及细胞学特征变化,为花药或小孢子培养提供细胞学依据和最佳取材时间,以期建立高效、稳定火龙果花药或小孢子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火龙果小孢子发育经历了四分体时期、单核早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最后发育为成熟花粉粒,每个时期具有明显不同形态特征;火龙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和花药长度紧密相关。火龙果花蕾纵径在5.5~6.0cm,横径在2.5~3.2cm,绝大数小孢子发育至四分体时期,此时对应花蕾发育天数约为4d;花蕾纵径在6.8~7.6cm,横径在3.0~3.4cm,绝大数小孢子发育至单核早期,此时对应花蕾发育天数约为5d;花蕾纵径在8.1~8.6cm,横径在3.3~3.9cm,绝大数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此时对应花蕾发育天数约为6d;双核期时,花蕾纵径在8.9~10.5cm,横径在3.8~4.4cm,对应花蕾发育天数约7~8d。因此,可以根据火龙果花蕾形态、大小和花药发育时期,从而确定小孢子最佳培养时期对应选蕾标准。

  • 标签: 火龙果 小孢子发育时期 细胞学特征 花器形态
  • 简介:本研究对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分子量、浓度及处理时间等三个影响番木瓜叶肉原生质体转化效率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同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表达体系进行了转化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经40%PEG8000溶液处理10min,可使GFP在原生质体中平均转化率达到45.26%;沉默抑制载体pGreen-Hcpro和GFP瞬时表达载体共转化番木瓜叶肉原生质体,可使GFP在原生质体中平均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到68.75%,相比单独转化瞬时表达载体pRNAi-GFP增长了51.90%。PEG介导番木瓜叶肉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建立为番木瓜功能基因组和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可为热带作物研究提供又一模式作物,推动热带作物在分子及细胞生物学领域发展。

  • 标签: 番木瓜 原生质体 PEG 瞬时表达
  • 简介:季节性休眠是多年生植物在生态和进化上一种“权衡”机制,也是植物界多样性生存策略组成部分。林木季节性休眠机理研究已经在多个物种中开展,涉及生理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众多领域。在林木中发现CO/FT调控机制,揭示了植物“休眠”本质。一旦生长停止,植物休眠便进入程序性阶段,并最终导致分生组织细胞对生长信号响应能力完全丧失。研究表明,林木在响应环境信号中止或恢复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复杂分子调控网络。本文着重阐述了多年生木本植物在季节性休眠诱导、建立和解除过程中分子调控机理。

  • 标签: 多年生木本植物 季节性休眠 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