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风险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投诉1例,意外摔倒1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投诉5例,意外摔倒3例,意外坠床2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2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方式后,可以针对出现的偏差问题加以充分识别,能够做好相应的事前预防和控制管理,是当前一种比较有效的预防性管理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健康教育的方法,对教育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健康知识知晓和行为进行调查后,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用药和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组60例根据问卷调查情况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12个月后再次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遵医、饮食等行为变化。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知晓、行为规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2个月后健康教育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正常值知晓率、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方法知晓率、定期检测血糖重要性知晓率、相关并发症及防治知识知晓率、足部检查及护理方法知晓率、饮食、运动对疾病影响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6.67%、85%、91.67%、81.67%、85%、81.67%,较入组时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定期检测血糖、遵医嘱服药、食物替代正确,定量进食、坚持规律锻炼、戒烟酒、定期体检等遵医及健康行为规范率分别为68.33%、76.67%、65%、68.33%、26.67%、36.67%,均较入组时明显提高,且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健康教育投入少,方式灵活,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水平,从而有助于患者遵医和健康行为的规范,利于血糖的控制。
简介:目的探讨浆膜蛋白RTN1和RTN4基因在小鼠内耳的表达.方法采用5只成年小鼠内耳组织提取总RNA,逆转录后获得小鼠内耳细胞cDNA,根据RTN1和RTN4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PCR产物分析和DNA测序确定RTN1和RTN4是否在小鼠内耳细胞表达.结果采用小鼠内耳组织总RNA,RT-PCR扩增出RTN1和RTN4基因部分编码区,扩增产物测序证实小鼠内耳中有RTN1和RTN4基因的表达.结论RTN1和RTN4基因在内耳有表达,为RTN1和RTN4与连接蛋白26(connexin26)蛋白的互作关系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浆膜蛋白RTN1和RTN4可能与连接蛋白26在听觉生理中起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及常见心律失常类型。方法对我院60例门诊及住院心神经官能症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跟踪监测并对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心神经官能症中室上性心律失常38例(63.3%),室性心律失常16例(26.7%),阵发窦房结至交界区游走性心律26例(43.3%),房室传导延迟10例(16.7%),ST-T改变36例(60%),同时具有两种以上改变50例(83.3%)。体力活动和工作忙碌时心电图正常54例(90%)。心电图改变多发生在入睡前、欲醒、刚醒、中午和夜间。在症状严重时,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数据偏低SDNN(127±15.8ms)、SDANN(121±18.2ms)、AMSSD(35±15.0ms)、PNN50(14±12.1%);病情好转症状消失心率变异性数据上升较明显SDNN(145±37.6ms)、SDANN(131±27.6ms)、RMSSD(39±15.3ms)、PNN50(17±12.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小时总心搏、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在症状严重时较高,在症状明显好转或症状消失时均下降。结论动态心电图跟踪监测能发现心神经官能症独特的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为尽早明确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一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315例),另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技术(315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畏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及术后出血、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及干槽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6.10±2.23)min]比传统组[(24.30±3.02)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恐惧,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拔牙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周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a的水平变化。方法随机采取50例慢性牙周病患者纳入研究,并给予基础治疗,采集治疗前后牙周临床参数,并测定龈沟液中TNF-α、IL-1a水平变化。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作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前,病例组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AL)水平和龈沟出血指数(SBI)、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a(IL-1a)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PD、AL、SBI、龈沟液TNF-α、IL-1a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a参与牙周病的发生与发展。
简介:听力损失是全世界流行最广的感觉器官疾病,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其患病率不断上升。WHO于2013年3月公布,2005~2012年间听力残疾者占全球人口的比例由4.2%(2.78亿)上升到5.3%(3.6亿)。其中,91%(3.28亿)为成人,9%(3200万)为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为听力残疾,而更多的人患有未达残疾标准的听力减退。WHO听力残疾标准为:成人(15岁及以上)为较好耳0.5、1、2、4kHz平均听阈大于40dBHL;儿童(0~14岁)为较好耳0.5、1、2、4kHz平均听阈大于30dBHL[1,2]。
简介:目的探讨与研究学龄前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声导抗和耳声发射。方法选取75例3~7岁不同程度腺样体肥大儿童,依次进行声导抗和耳声发射测试,并记录结果和参数。结果腺样体Ⅲ度肥大患儿出现A型鼓室图的概率、声反射引出率、平均峰压值均明显低于I度及II度肥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样体III度肥大患儿的DPOAE较I度肥大患儿(1~8kHz),较II度肥大患儿(1.5~8kHz)引出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导抗为A型的患儿中,声反射未引出者的DPOAE在0.5~2kHz区域引出率低于声反射引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腺样体肥大的学龄前儿童应常规行声导抗和/或耳声发射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该人群是否伴有分泌性中耳炎;不同程度的腺样体肥大对儿童的中耳影响不同,III度腺样体肥大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大,程度重。
简介:目的观察豚鼠耳蜗局部心钠素(atralnatruretcpeptde,ANP)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免疫组化反应产物的分布,为研究ANP和NOS在豚鼠耳蜗局部血流、淋巴以及神经调节中的相互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法检测ANP和NOS在正常豚鼠耳蜗的分布特征。结果在耳蜗各转螺旋动脉和血管纹.螺旋缘、螺旋韧带和Corti器显示双阳性染色,螺旋神经节细胞及囊斑神经上皮细胞膜及轴突NOS阳性染色,胞质ANP阳性染色;盖膜、前庭膜阴性染色。结论ANP和NOS在内耳血流调节,内、外淋巴平衡调节以及神经信号传递等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机制,其分布特点与功能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了解鼓室硬化和非鼓室硬化中耳炎患者在抗氧化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方面的差异,以进一步探讨鼓室硬化形成的机制。方法回顾分析56例(56耳)中耳炎、中耳炎后遗症手术患者资料,分成两组:鼓室硬化组26耳,非鼓室硬化组30耳。测定所有患者血浆、红细胞中SOD、CAT活力及血浆、中耳组织中MDA浓度。结果分析用秩和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两组血浆中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鼓室硬化组中耳组织中MDA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中SOD和CAT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鼓室硬化组血浆中的SOD和CAT活力较非鼓室硬化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鼓室硬化组术前的听力平均值与其各检测项目所测得的MDA、SOD、CAT值均不存在相关(P>0.05)。结论鼓室硬化患者可能存在局部氧自由基浓度增高和抗氧化物质活性降低的情况。局部氧自由基浓度增高,血液抗氧化物质无法进入中耳组织,可能是形成鼓室硬化的病理基础。
简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HemorrhagicTelangiectasia,HHT)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保守估计为1/5000,经常可以并发具有临床意义的动静脉畸形,多见于脑、肺、胃肠道和肝脏。HHT患者常不能及时诊断,其家人也不了解现有的筛查和治疗方法,常导致儿童和成人患者发生中风和危及生命的出血。HHT诊疗指南的目的是为HHT诊断、治疗、并发症预防建立循证的共识和指南。主要方法是在结构式的共识过程中,利用达成共识的组织结构(AGREEframework)、系统的搜索策略、文献回顾和纳入的专家意见等,制定产生总的指南。指南工作组包括来自11个国家的33名临床和遗传学专家,涉及HHT的所有方面,包括指南方法学家、医护工作者、HHT的诊所工作人员、医疗保健管理员学员、患者权益代表和HHT患者。工作组在会议前确定了需讨论的临床相关问题。文献搜索使用OVIDMEDLINE(1996~2006.10)数据库。工作组在随后召开的指南会议上分享了结构化共识的过程,验证了从系统搜索生成的证据表。本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产生了HHT的诊断和治疗的33项推荐,其中有30项推荐在专家团的同意率为80%以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时,鞘内注射抗感染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则采用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抗感染治疗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GOS评分、ADL评分及脑积水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和脑积水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的感染控制率、GOS评分和ADL评分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颅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引流并鞘内注射抗感染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