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孕前规范驱梅治疗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在孕期是否需要驱梅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无系统感染的梅毒血清固定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按妊娠期是否接受驱梅治疗分为治疗组(A组)和未治疗组(B组),比较其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共收集了68例患者,A组46例,B组22例,两组患者足月产分别有44例(95.65%)和21例(95.45%),早产分别有2例(4.35%)和1例(4.55%),低体重儿两组各有1例(2.2%、4.5%),两组均无先天梅毒儿出生。两组在足月产、早产、低体重儿、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孕前经过规范驱梅治疗的育龄妇女,如果没有合并系统感染,妊娠期在密切随访下可能无需予驱梅治疗。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我院皮肤性病门诊患者生殖支原体(Mg)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2—10月就诊于皮肤性病门诊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235例(男165例,女70例),采集男性尿道或女性宫颈分泌物分别进行超显微镜检、淋球菌培养、支原体培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和生殖支原体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检测。结果235例患者中各种微生物检出情况分别为Mg17例(7.23%),解脲脲原体(Uu)72例(30.64%),人型支原体(Mh)22例(9.36%),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10例(4.26%),淋球菌6例(2.55%),上述检测项目全部阴性122例(51.91%)。Mg阳性的17例患者中单一感染7例(41.18%),混合感染10例(58.82%),其中Mg+Uu感染6例,Mg+Uu+Mh感染4例。结论Mg可单一感染,也可混合感染,临床上应加强对性病门诊患者Mg的筛查。Mg生长条件要求高,培养成功率低,SAT检测是目前可以选择用来检测Mg的方法之一。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随访复发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阴道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在阴道内放置乳酸菌阴道胶囊,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戊酸雌二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激素变化及随访半年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E2、P、FSH及LH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E2、P、FSH及LH水平虽有改变,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E2、P、FSH及LH水平分别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随访半年复发率为26.67%,观察组随访半年复发率为13.33%,观察组随访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会对体内激素水平造成影响,随访半年内的复发率较低,可发挥治疗及预防的双重作用。
简介:背景:老年性雀斑样痣(SL)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手背、前臂和颜面的色素沉着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SL皮损的组织学特征是表皮色素沉着和表皮突延长。诸多因素如α-促黑素细胞激素、内皮素-1或干细胞因子均涉及色素沉着的发生与发展。然而,SL真皮层的改变尚无详细分析。目的:为了研究SL皮损和皮肤老化真皮黑色素的发生与分布,对12例个体的活检标本经光镜和电镜进行形态学分析,并与未受累皮肤相比较。方法:12例男性或女性、年龄52~81岁的志愿者,其SL和毗邻皮肤的钻取活检标本经光镜和电镜进行形态学、形态测定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析。结果:SL皮损的表皮显示特征性形态学改变诸如基底层细胞色素沉着和表皮突延长。基底层S100^+的黑素细胞未见明显增加,提示色素沉着主要是由于黑素合成、分布或更新发生了变化。SL皮损的表皮细胞表达增殖标记Ki67的定量分析未显示此参数增加,提示至少在皮损内细胞增殖未启动。作者将进一步研究集中在真皮层,并观察到SL皮损中存在大量颗粒状细胞。电镜和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这些细胞的颗粒来源于黑素小体,多数存在于大的黑素小体复合体中。应用针对CD68及因子ⅩⅢa(FⅩⅢa)抗体的免疫组化技术显示这些噬黑素细胞主要是FⅩⅢa^+的真皮树突状细胞,大约为CD68^+巨噬细胞的六倍多。结论:与同一个体未受累皮肤相比,SL皮损中噬黑素细胞数量增多。这些噬黑素细胞经鉴定是FⅩⅢa^+的真皮树突状细胞。由真皮树突状细胞提取的大量黑素,其可能的功能尚待讨论。
简介:背景:银屑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对其社会关系、心理状况和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目的:旨在描述不同程度银屑病对科威特患者QOL的影响。患者和方法:采用Morgan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对科威特330例银屑病门诊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总体而言,超过50%的患者体力活动受到影响,且影响程度随疾病严重度增加而增加。同样,超过一半的患者社会关系也受到影响,但影响程度与疾病严重度无关。患者的所有心理状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病情严重的患者表现更为突出,如窘迫、急躁、沮丧、丧失希望等。1/3的患者宣称性生活受到影响。结论: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医师对银屑病患者QOL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银屑病患者的心理评估,从而促进疾病痊愈和增加治疗依从性。
简介:背景:雄激素过剩可以通过诱导皮脂溢出激发或加重痤疮。在女性,当出现痤疮伴多毛症或经期不规则时,常会怀疑雄激素紊乱。然而,在男性,痤疮也许就是雄激素过剩的唯一体征。目的:调查男性痤疮患者是否会出现病理性雄激素血液水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在大学皮肤科就诊和未就诊的轻至重度男性痤疮患者(n=82,连续抽样),对照组为未患痤疮的男性(n=38),主要观察指标为雄激素参数,包括清晨睾酮、促黄体生成激素、促卵胞生成激素、硫酸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17-羟黄体酮;并进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结果:痤疮患者的17-羟黄体酮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其他参数没有显著差异。
简介:目的:了解痤疮患者血清IL-10的水平,分析其与痤疮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IL-10在痤疮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痤疮患者(按Pillsbury分为Ⅰ~Ⅳ级,每级15例,共4组)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无痤疮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人白介素10(IL-10)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五组血清的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IL-10水平与年龄及性别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研究组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研究组各组血清IL-10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痤疮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正常健康人高,IL-10可能参与了痤疮的发病机制但不能用来评价痤疮的病情严重程度。
简介: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9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血清固定免疫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5例)、正规驱梅治疗后血清转阴者(8例)及正常对照者(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9细胞比例。结果:血清固定组Th9细胞比例较血清转阴组和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P〈0.001;Z=-3.40,P=0.001);血清转阴组Th9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稍高,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Z=-1.03,P=0.301)。结论:Th9细胞可能通过一系列免疫过程参与了血清固定的发生发展,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简介:目的:探讨广东省汕头地区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状况及年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HPV基因芯片技术对汕头地区666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进行23种HPV亚型检测,分析受检女性患者中常见的HPV亚型感染及年龄分布规律。结果:666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中HPV检出率为100%,共检出22种HPV亚型,HPVMM4未被检出。其中单一HPV亚型感染403例,占总数的60.51%,单一HPV亚型感染中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1、HPV6、HPV43、HPV16、HPV52、HPV58、HPV18、HPV56、HPV66、HPV68、HPV42、HPV53、HPV33、HPV31、HPV51、HPV59、HPV73、HPV35、HPV44。多重HPV亚型感染263例,占总数的39.49%。多重HPV亚型感染中以二重HPV亚型感染最为常见,占总数的24.47%(163/666)。20~29岁年龄段病例数最多,占总数的48.95%(326/666)。结论:本组666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以单一HPV亚型感染为多,感染高峰年龄段为20~29岁。
简介:目的:了解晚期隐性梅毒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例病期超过2年的晚期隐眭梅毒患者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结果,并与2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45例晚期隐性梅毒患者中,23例(51.11%)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有异常发现,对照组1例(5%)有异常发现,经比较两类人群心动图异常发现率有统计学差异,X2=12.64,P〈0.05。45例晚期隐性梅毒患者中,二尖瓣关闭不全1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2例,左房扩大11例,左室扩大1例,主动脉关闭不全7例,主动脉增宽10例,轻度肺动脉高压3例,轻度左室舒张功能不全7例,室间隔及左室前壁运动降低、少量心包积液、中度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左室容量增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1例。结论:晚期隐性梅毒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左房扩大、主动脉关闭不全、主动脉增宽为主,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血管梅毒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