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STD),其发病率高,且逐年呈增长趋势。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变化等多因素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率。笔者对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态变化作了分析并对心理疏导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尖锐温疵 心理分析 对应
  • 简介:目的:探讨匐行性血管瘤(AS)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已确诊为匐行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女3例,男2例,平均年龄(18.60±4.98)岁,病程2-6年;均具有典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皮损表现为簇集或小片状红斑,其上见多发针头大小红色斑点,呈撒胡椒粉样,边缘匐行性向外扩展。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尤其乳头层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无炎细胞浸润、红细胞外溢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匐行性血管瘤少见,诊断需要临床病理密切结合。临床医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可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匐行性血管瘤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在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的破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ICAM-1白癜风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的探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

  • 标签: 白癜风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黑素细胞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在追求容颜美的幸福感,使得整形美容业应运而生。内窥镜技术和介入治疗这些微创外科的代表也逐渐进入了美容整形领域,如内窥镜下微创除皱、介入治疗血管瘤等,微创美容的雏形开始显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材料学的进步,以注射透明质酸和肉毒毒素为标志的注射微整形时代正式开启。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审美观发生了变化,抗衰老需求剧增,传统的开放性美容整形手术已不能被接受。注射美容和埋线技术因其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等优点而被广大的求美者和医生所青睐,微创美容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

  • 标签: 整形美容业 微创外科 注射 美容整形手术 内窥镜技术 介入治疗
  • 简介: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1995年开始在皮肤科应用,可以实现皮肤活体的细胞水平成像。经过20余年的发展,RCM技术在皮肤病筛查、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皮肤病和皮肤美容治疗评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RCM技术的优势、应用现状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进行评述。

  • 标签: 共聚焦显微镜 反射式 应用 挑战
  • 简介:目的检测点滴型银屑病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水平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探讨链球菌感染点滴型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ASO水平;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2mRNA表达。结果银屑病组ASO阳性率和TLR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银屑病患者ASO阳性者TLR2mRNA表达水平高于ASO阴性者(P〈0.05)。结论链球菌感染可能通过1u也基因表达上调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银屑病 TOLL样受体2 抗链球菌溶血素“O”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介导参与的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关于银屑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研究发现可能与Th1、Th2、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Th22细胞及Th9细胞的异常活化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有关。该文围绕这些免疫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主要从近年所发现的Th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角度综述了近年来银屑病T辅助细胞的实验研究进展,阐述各个辅助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关联机制,以期能帮助笔者更深入地了解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银屑病 T辅助细胞 细胞因子 作用机制
  • 简介:梅毒血清学固定是梅毒治疗后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其机理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NK细胞数量的降低、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失衡、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升高、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紊乱均与梅毒血清学固定有关。

  • 标签: 梅毒 细胞免疫 血清学固定
  • 简介:水通道蛋白(AQP)是一类能快速转运水的膜整合蛋白,目前发现其在哺乳动物中有13个亚型,不同AQP亚型的分布具有组织、细胞、亚细胞特异性。皮肤上分布的水通道蛋白主要是AQP3。AQP3介导的水、甘油运输对于皮肤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功能缺陷可导致皮肤干燥、弹性下降和屏障作用减弱等皮肤损伤。

  • 标签: 水通道蛋白3 皮肤屏障 经皮水分流失(TEWL)
  • 简介: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的霉菌等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主要表现为甲的外形损害和色泽改变。其治疗方案非真菌性甲病治疗方案迥异。如对非真菌性甲病认识不足,则容易简单地将甲损害等同于甲真菌病从而导致误诊,因此鉴别两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两者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真菌病 非真菌性甲病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剖宫产后至再次妊娠时限的不同分为A组19例(间隔时限≤3年),B组26例(间隔时限3-6年),C组20例(间隔时限6-9年),D组15例(间隔时限〉9年),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值和阴道试产成功率,及不同方法对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测量。结果:通过对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检测发现,四组患者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患者采用阴道试产成功例数发现,四组患者在阴道试产成功率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采用阴道试产失败的患者再采用剖宫产手术,发现在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和缩宫素用量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切口愈合不佳和新生儿窒息例数上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在3年左右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最佳,适合再次分娩,但是时间越长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越薄,就会降低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时限 子宫下段肌层厚度
  • 简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复合体是编码它的基因群。HLA和某些疾病易感性相关,研究遗传决定对疾病易感性的主要方法是比较群体中患者正常人某些特定等位基因及其产物的频率。人们发现HLA某些免疫性疾病存在有相关性,而且某些疾病特定HLA抗原型别呈随机分布。本文综述了HLA-Ⅰ、Ⅱ类抗原相关联的皮肤病。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 自身免疫病 综述
  • 简介:目的:结合临床经验,探讨顺产、会阴侧切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初产妇3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会阴侧切组(95例)、顺产组(109例)、剖宫产组(108例),分别在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对产妇进行性功能状况问卷调查,选用国际认可度较高的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调查问卷考察性功能水平,分别对三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性功能评分、性生活恢复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三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6个月、9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顺产组、剖宫产组分别与会阴侧切组比较,顺产组、剖宫产组性功能状况评分明显优于会阴侧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9个月性功能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组、顺产组产后3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61.05%、66.67%、72.48%;产后6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85.26%、89.81%、90.83%;产后9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95.79%、96.29%、98.17%。剖宫产组、顺产组产后3个月和6个月性生活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会阴侧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9个月性生活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分娩方式可使产妇产后性生活恢复较快,性生活恢复比例较高,其次为剖宫产产妇,而会阴侧切产妇产后对性生活影响程度较大,恢复较慢,因此建议产妇选择顺产分娩方式。

  • 标签: 顺产 会阴侧切 剖宫产 性功能
  • 简介: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简称AIDS)自1981年被报告以来,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其扩散之快已成为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现代专业护士不仅是护理照顾的提供者,更是社会的健康教育者、咨询者及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者、保护者和代言人[1],现代护理人员在人类艾滋病的较量中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AIDS 问卷调查法 护理人员 艾滋病 调查
  • 简介:Thl7和Treg细胞是不同于Thl、Th2细胞的CD4+T细胞亚型,两者在分化及功能上相互调节。Thl7细胞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Treg细胞在维持免疫耐受及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Thl7和Treg细胞的作用和调节及其银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期望可以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 标签: TH17细胞 TREG细胞 银屑病
  • 简介:目的:为探索个体的性生活质量家庭关系、幸福感之间存在的关系及对幸福感的影响。方法:以广州市为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477名广州居民进行了性生活质量、家庭关系幸福感指数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性生活的评价普遍较好,40.6%仍存在性生活困难的烦恼。伴侣同住者的性生活质量较好,影响其幸福感的因素分别是家庭支持、性需求满足程度、我爱家人、家人关系、性生活满意度以及家庭摩擦;影响不同住者的幸福感因素分别是家庭支持、对性生活的评价、家人关系、性生活烦恼程度、爱家人及性生活满意度;两组存在差异。结论:提高个体的幸福感水平途径之一在于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离婚人群尤其需要家人的关注。

  • 标签: 性生活 家庭关系 幸福感 回归分析
  • 简介:皮肤恶性黑素瘤(CMM)痣的数目紧密相关,但文献中缺乏在特定解剖部位的CMM和同一部位的痣的数目相关性信息,作者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来自意大利的1992—1994年542例CMM和538例来自医院的对照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由经培训的皮肤科医生检查记录患者和对照组黑色素痣的数目,并对检查部位痣的数目该特异部位发生CMM的危险率进行多变量优势比(ORs)和95%可信区间(95%CIs)分析,在相应部位发生CMM的最大数目最低数目痣的优势比,面颈部为1.4(95%CIs:0.7~2.8),躯干前部为2.3(95%CIs:1.1~4.9),躯干后部为4.9(95%CIs:2.9~8.4),上肢为2.9(95%CIs:1.2~6.6),下肢为5.0(95%CIs:2.9~8.5)。在病例-病例分析中,比较特定部位CMM所有其他部位的CMM,唯一额外的风险是躯干背侧,痣数量最高值最低值间的OR为2.1(95%CIs:1.2~3.6)。本文的研究数据不支持在每个单一解剖位置痣都有特异影响作用的假说。特定解剖位置痣的数目皮肤恶性黑素瘤的相关性@RandiG.$IstitutodiRicerche...

  • 标签: 位置痣 数目皮肤 痣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