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linkedinhibitorofapoptosisassociatedfactor1,XAF1)基因的鼻咽癌放射抗拒CNE-2R细胞株。方法分别将携带XAF1基因感染复数(multiplicityofinfection,MOI)为50的慢病毒稀释液。MOI为100的慢病毒原液和MOI为100的慢病毒原液加入终浓度为5μg/mL的聚凝胺(polybrene)转染人鼻咽癌放射抗拒CNE-2R细胞株。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荧光数量及强度评判转染效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XAF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慢病毒稀释液转染,约60%的细胞可观察到微弱荧光;慢病毒原液转染,约70%的细胞观察到较弱荧光;慢病毒原液加入5μg/mLpolybrene的转染效率较高,约90%的细胞观察到较强荧光。嘌呤霉素筛选上述转染效率最高的慢病毒原液加5μg/mLpolybrene组细胞,其成功将携带XAF1基因的慢病毒转入鼻咽癌放射抗拒CNE-2R细胞株。qRT-PCR和westernblot进一步证实细胞株稳定过表达XAF1基因。结论慢病毒加polybrene转染可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XAF1基因的鼻咽癌放射抗拒CNE-2R细胞株。
简介:食管癌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食道癌,被认为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等均是导致食管癌患者发病的原因。进行吞咽困难、胸骨后闷胀不适等是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且食管癌已然成为了危害国民健康的一项重要疾病。在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食管癌患者的诊断、治疗方式愈发趋于完善。食管癌这一疾病由于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所以大部分患者在确诊后往往已经处于疾病的中、末期。有效治疗方式的开展可显著延长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周期。但大部分患者因对食管癌这一疾病并不了解,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配合性差的情况。关于食管癌应当了解哪些知识呢?
简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einoustu-bularandspindlecellcarcinomaofkidney,MTSCC-K)为低度恶性肾脏上皮肿瘤,是肾细胞癌的一种亚型,临床较为罕见,诊断困难.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MTSCC-K1例,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简介:背景与目的:不典型的鞍区病变易于误诊,特别是鞍内动脉瘤,误诊后的处理往往十分被动。本文结合我们误诊的两例鞍内动脉瘤,探讨鞍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误诊后的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我们误诊的两例鞍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患者术前误诊为鞍区骨源性病变,1例误诊为垂体瘤,均存经蝶手术过程中发生汹涌出血,术后脑血管造影提示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垂体功能低下及高泌乳素血症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磁共振上的异常流空信号为其特征性的影像改变。结论:非典型的鞍内动脉瘤诊断困难;当磁共振为非典型的鞍区病变表现,且有垂体功能低下和(或)视力下降时,或磁共振显示有异常的流空信号,应常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以单纯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临床特点以及肺癌发生指骨转移的机理。方法对1991年至2007年间,见诸于有关文献报道的以单纯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病人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在文献报道的以单纯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17例原发性肺癌的病人中,其转移病灶位于左手指骨者7例,右手指骨者9例,双手指骨者1例,指骨转移病灶的数量在两手之间的分布大致相等,除3例病人其转移病灶位于近节指骨外,其余病人的转移病灶均位于其末节指骨;有6例病人的患病手指既往曾有外伤史。结论传统的机械一解剖学说和种子一土壤学说的观点均不能解释原发性肺癌发生指骨转移的机理,故临床上如遇久治不愈的手指软组织炎症时,应想到是否有肿瘤细胞转移至此的可能性。
简介:背景和目的: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改变,遗传学中基因丢失和生物学行为表现等,均反映于新的WHO分类之中,新分类赋予许多肿瘤类型以新的概念,本文旨在了解应用新的WHO分类诊断后各种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的统计学意义。并对少突胶质肿瘤和星形细胞肿瘤的诊断标准作简要讨论。方法:对1999年7月~2002年月6月3年间华山医院收治的1498例胶质瘤.所有病例均经免疫组化(ABC法)用20余种抗体标记。应用WHO(2000)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作病理诊断,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在1498例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按新分类属星形细胞肿瘤881例(58.93%)、少突胶质细胞肿瘤313例(20.94%)、室管膜肿瘤137例(9.16%)、神经上皮组织的胚胎性肿瘤73例(4.88%)、节细胞胶质瘤56例(3.56%)、脉络丛肿瘤11例(0.74%)、其他肿瘤(包括少突星形细胞瘤8例,来源未定的胶质瘤10例和松果体肿瘤4例)22例(1.46%)。结论:采用WHO新分类诊断,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比例较以往增加,而星形细胞瘤有减少。
简介:目的探讨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巨大肩袖撕裂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合并症、手术治疗及其预后情况。方法报道我院2015年收治的1例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同时检索1950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公开发表的病例报道,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OVID、Springer、ScienceDirect和中文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将纳入的病例报道一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既往共有5篇文献报道了6例肩关节后脱位伴巨大肩袖撕裂的患者,加上本例共7例。患者平均年龄35(22-55)岁。全部为暴力损伤所致,其中5例为车祸,2例为对抗性运动。仅1例为开放性损伤,6例为闭合性损伤。所有患者均累及冈上肌和冈下肌,其中4例还累及到肩胛下肌,仅2例累及小圆肌,无一例发生骨折。既往报道的6例均行切开手术,本例患者在关节镜下完成手术治疗。术后效果除开放性损伤患者的外展活动受限外,其它全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均较理想。结论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受伤的严重程度及肩袖累及的范围。通常伴有肩关节囊韧带结构肱骨侧的撕裂伤。多源于高能量损伤,常见的发生机制为肩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位时遭受一个向后的暴力所致。对于出现该类损伤的患者早期MRI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手术治疗通常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关节镜下亦可完成手术。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发病率低,临床诊治困难,本研究旨在提高对颅内H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6例颅内HP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预后情况,并且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5例行放射治疗,1例拒绝放疗。术后随访1~10个月,尚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颅内HPC生长活跃,血供丰富,尤其是位于大脑镰及矢状窦旁时,因此要明确诊断,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应尽量全切,切除范围要广泛.放射治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