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7年9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1例乳腺叶状囊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行局部切除术5例,局部扩大切除术9例,单纯乳房切除术4例,改良根治术2例,皮下腺体切除术加乳房再造术1例。随访至2004年12月,5年生存率95.2%,局部复发率9.5%。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肿瘤,其预后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以及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 标签: 乳腺叶状囊肉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胰胃吻合术的术式合理性及预防术后胰瘘的作用.方法对1997年3月至2008年8月间,25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胰瘘、胆瘘、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1例发生术后胃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众多方法中,胰胃吻合术能够有效预防胰瘘的发生,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胃吻合 胰液漏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增生性筋膜炎(PF)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增生性筋膜炎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增生性筋膜炎的临床情况、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PF好发于四肢及头颈部,发病年龄为32~80岁。临床表现为伴有疼痛,迅速生长浅表孤立性肿块。镜下特点为黏液样背景、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间质散在分布具有诊断意义的神经节样大细胞;免疫组化梭形细胞及神经节样大细胞表达Vimentin、SMA和H-Caldesmon。结论:PF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手术切除后罕见复发,不转移,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特征,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应加强对该病变的认识,避免误诊。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假肉瘤 增生性筋膜炎
  • 简介:目的研究.LMP1在新疆地区鼻咽癌中的表达及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鼻咽癌中EBVLMP1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鼻咽癌中,LMP1阳性表达为60%(60/100),35例淋巴结转移病例中,LMP1阳性表达为80%(28/35)。EB病毒LMP1阳性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民族及组织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疆地区鼻咽癌与EBV感染密切相关,EBVLMP1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 标签: 鼻咽癌 EB病毒 免疫组化
  • 简介:胃癌因其症状不特异,诊断晚,治疗效果不理想,为全球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随着对胃癌分子生物学特性认识加深,针对特异性分子或基因的靶向药物逐步进入临床试验。本文回顾了相关靶向药物在胃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 标签: 胃癌 靶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研究术前术中行淋巴免疫化疗(Lymphangialimmunochemotherapy,LIC)对胃癌淋巴转移灶的治疗及预后。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64例,按单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淋巴组):术前经内镜胃黏膜下注射加手术时胃浆膜下注射化疗药和生物制剂与活性炭的混悬液。对照组(血液组):术前经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及生物制剂的水溶液。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随访2组3年、5年生存率。结果淋巴免疫化疗后,实验组术后阳性淋巴结SPF(s期细胞比例)、APO(细胞凋亡)发生率及Bcl一2表达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之问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及5年生存率之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IC能促进淋巴转移癌细胞凋亡的发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而经血液途径给药的治疗则作用甚微。

  • 标签: 胃肿瘤 活性炭 淋巴化疗 淋巴免疫化疗 细胞凋亡
  • 简介:  (接上期第211页)  临床分期Ⅳ期Ⅳ期,M1为孤立性转移灶:纵隔镜、支气管镜、脑MRI、骨扫描、PET扫描检查.  ……

  • 标签: 临床指南 指南细胞 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3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者;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97.2%,CD34阳性率86.5%,CD117与CD34共同阳性率83.8%。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 简介:目的分析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与老年大肠癌的不同,为青年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我院1999.1~2009.6年共收治的32例年龄低于35岁的青年大肠癌资料进行研究,对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组织类型、Dukes分期、误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同期老年病例作对照。结果青年组在血便、腹痛及腹部不适、黏液腺癌、Dukes分期、误诊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确诊晚,误诊多,恶性度高,预后差。

  • 标签: 临床 病理 大肠癌 青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较少见的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6年诊治的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皮肤转移首发多在躯干,以多发结节肿块型为主;皮肤转移发现时有其他脏器转移者23例。原发肿瘤部位不同生存期有差别,原发灶为乳腺癌生存时间最长。结论:皮肤转移为恶性肿瘤多脏器转移之一,预后差。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可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皮肤 转移 恶性肿瘤
  • 简介:准确的肿瘤分期是指导治疗、评估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NPC临床分期的进展,比较’92分期和’2008分期标准的优劣,重点阐述新分期的修订要点等相关问题。认为’92分期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及时使用NPC’2008分期有助于保证NPC分期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 标签: 鼻咽癌 临床分期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我院自1987年至1999年间收治的278例复发性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无瘤期少于半年者占38.8%(108例),中位无瘤期10.7个月;其中Ⅲ+Ⅳ期占80%;腹壁种植40例。结论:肿瘤病期较晚,手术切除不彻底或种植是术后早期复发的主要原因。早期根治术是提高治愈率之根本;综合治疗是必由之路。复发再治疗依然可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复发 无瘤生存期 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869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激素受体状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40~49岁和50~59岁两组病例所占百分比最高,分别为31.1%和24.7%。组织学类型以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最多,占80.2%(697/869)。诊断时Ⅰ~Ⅱ期占80.1%(696/869),其中发病时无淋巴结转移者占60.4%。本组ER阳性者占66.9%(581/869),PR阳性者占69.5%(604/869),HER-2阳性者占39.7%(345/869)。ER、PR表达与发病年龄呈明显正相关(P〈0.05),HER-2表达与乳腺癌发病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病年龄较以往提前,早期乳腺癌可行保乳手术,受体阳性患者比例高,可采用内分泌治疗。

  • 标签: 乳腺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8岁脊柱肿瘤患者共35例,分别收集其临床病历、影像学资料及随访资料,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5例,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龄13.6岁,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6例。发生部位:颈椎6例,胸椎14例,腰椎13例,骶椎2例。发生症状至明确诊断时间:良性肿瘤14.3个月,恶性肿瘤2.3个月,平均12.3个月。主要症状:疼痛31例,神经功能障碍20例。良性肿瘤中手术治疗27例,单纯放疗2例。恶性肿瘤中手术治疗且联合放疗和(或)化疗5例,单纯行放化疗1例。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时间4.7年。良性肿瘤治疗后疼痛症状大多减轻或消失,神经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或恢复;恶性肿瘤3例死亡,1例肺部转移。结论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发病率低,良性及原发性肿瘤较多,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症状。影像学检查对于尽快明确肿瘤诊断及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目前是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则是其关键步骤且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脊柱 骨肿瘤 疼痛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肿瘤病术前应用咪唑安定的临床应用,方法:先ASAⅡ-Ⅲ级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8-69岁,体重50-78公斤,术前前一天下午检查病人测取有关生理指标数据。咪唑安定于的术前20分钟肌内注射0.05mg/kg,同时肌注阿托品0.5mg。结果:肌注咪唑安定20-35分钟病人基本入睡,进入手术室时病人多呈睡眠状态,史之可醒,情绪稳定,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变,一无统计学意义,有4例病人无睡,这4例病人与平时嗜酒量圈套及肥胖,注射药物未能很好达到肌层有关,术后随访病人对进入手术室的情景基本无记忆力,结认:咪唑安作用短暂,生物转化迅速是消除肿瘤病人术前精神紧张情绪的理想术前用药之一。

  • 标签: 咪唑安定 肿瘤 麻醉 手术前
  • 简介:目的分析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基底样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例化生性乳腺癌中ER、PR、HER2、CK5/6、CK14、P63和EGFR的蛋白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化生性乳腺癌中的HER2基因扩增,用电镜观测化生性乳腺癌的超微结构,对CK5/6在化生性乳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化生性乳腺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例化生性乳腺癌的ER、PR及HER2免疫染色均为阴性,而CK5/6则为100%(12/12)的阳性表达,CK14、EGFR及P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9/12)、83.3%(10/12)和66.7%(8/12).FISH实验结果显示化生性乳腺癌中无HER2基因扩增(Ratio〈1.8).超微结构观察见癌细胞胞浆内有张力原纤维丝、细肌丝和密体.CK5/6、CK14、P63和EGFR免疫染色阳性反应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年龄和淋巴结转移与化生性乳腺癌的预后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化生性乳腺癌为基底样乳腺癌表型.CK5/6、CK14、P63和EGFR可作为化生性乳腺癌的诊断标记物,其中CK5/6比CK14和P63更为敏感.化生性乳腺癌的预后与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 标签: 化生性乳腺癌 基底样乳腺癌表型 免疫组化 荧光原位杂交 超微结构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2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死亡4例,死因分别为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2例、应激性溃疡及大面积脑栓塞各1例,围术期病死率为3.17%。术后并发房性心律失常8例、心包积液4例、下肢栓塞1例。术后随访108例,随访率85.71%。2例分别在术后4年及8年复发,1例为多发性黏液瘤、1例为左房壁黏液瘤;2例分别死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充血性心衰。结论心脏黏液瘤只要能够手术切除,预后是良好的,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黏液瘤首选的治疗方法。心脏黏液瘤手术后复发率低,远期复发可能与其起源部位有关。

  • 标签: 心脏黏液瘤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微量元素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据文献报道,许多恶性肿瘤(如肺癌、消化道癌、肝癌、卵巢癌等)患者都有血清铜升高,并且有些学者认为血清铜可作为肿瘤活动程度和预后判断指标。但亦有学者认为价值不大。为了进一步了解血清铜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我们对100例患有不同部位常见恶性肿瘤与100例健康人同时做了血清铜的测定,并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清铜 恶性肿瘤 自由基 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