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低糖对照组(N)、高糖组(H)、高糖+GSH(1mmol/L)组、高糖+GSH(5mmol/L)组及高糖+GSH(10mmol/L)组五组。培养24h、48h及72h后,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高糖组SOD活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组浓度的GSH均可增加SOD活力(P〈0.05),并减少MDA含量(P〈0.01),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高糖可导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活性氧产生增多,而GSH可进行有效干预。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高糖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活性氧
  • 简介:目的为临床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用药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2型糖尿病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A组:强化治疗方案(人胰岛联合中性鱼精蛋白人胰岛);B组:预混胰岛联合人胰岛类治疗方案;C组:门冬胰岛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差异及住院情况的差异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患者入院初期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资料的统计,及空腹血糖、BMI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A组患者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及晚餐后2h的血糖数值均小于B、C组,相较B组,A组患者各检测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C组,仅空腹、午餐后2h的患者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方面,C组低血糖发生率仅为7.4%,显著低于A、B两组患者(P〈0.05)。结论门冬胰岛(超短效胰岛)的治疗方案,虽然短时间的降糖效果不如胰岛强化治疗方案,但综合低血糖发生情况来看,门冬胰岛降糖效果稳定,使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强化治疗方案 预混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
  • 简介:病例患糖尿病3年的穆先生今年55岁,身高1.75米,体重88公斤。主诉:近半年来感觉乏力、性功能减退。曾服过优降糖、二甲双胍等多种降糖药,病情时好时坏,偶尔还出现低血糖现象。3个月前就诊时测血糖为12.5mmol/L。根据穆先生的病情,医生让他联合服用太罗、二甲双胍、拜唐苹三种降糖药,他按医嘱服药一个月后,各种不适症状减轻,性功能减退现象也明显恢复,复查空腹血糖为7.5mmol/L,继续联合用药到第二个月后,空腹血糖为6.5mmol/L,血脂、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自己感觉精力充沛、性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增敏剂 性功能减退 空腹血糖 二甲双胍 性功能恢复
  • 简介:对我院我科110例入院诊断的1型、2型糖尿病及胰腺炎后糖尿病患者,住院给予胰岛泵持续泵人速效胰岛,餐前追加剂量强化治疗4—14天后,以空腹血糖控制在5~7mmol/L,餐前及餐后血糖控制在6—11mmoL/L为控制目标,监测检查血糖记录和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胰岛泵强化治疗使糖尿病FPG,餐后2hPG,均在短期时间较入院前明显下降,并容易达标稳定,短期较快使酮症及酮症酸中毒得到纠正。结论:应用胰岛泵治疗模拟人胰岛生理分泌功能,可以迅速显著的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保持24小时较平稳状态,改善患者的急性并发症症状,对患者后期的血糖控制有很好的促进帮助作用。

  • 标签: 胰岛素泵 糖尿病 血糖 酮症 酮症酸中毒
  • 简介:细胞膜转运机理和细胞外腺苷三磷酸(eATP)对葡萄糖的细胞膜转运作用及2型糖尿病的eATP检测结果,分析2型糖尿病的细胞功能状态和胰岛及其它激素的分泌特点,探讨胰岛抵抗的原因和细胞功能缺陷的原因。结果:血浆eATP不足导致细胞膜转运障碍而致多机体细胞功能缺陷,多激素分泌异常,胰岛抵抗。结论:细胞膜转运障碍导致胰岛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内在原因。化学物质使用,饮用水加氯消毒,各种抑菌剂、防腐剂、抗生、药物的应用等因素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外在原因。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细胞膜转运 eATP细胞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胰岛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对血糖及神经缺损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5月-2018年10月纳入该院100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多次胰岛皮下注射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泵持续泵注胰岛治疗,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分值。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分值较对照组低(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较对照组(42.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效果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缓解神经损伤,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 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 血糖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40例大剂量胰岛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盐酸吡格列酮15mg/d,进行为期16周的用药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糖化血红蛋白也下降0.9%(P〈0.05),胰岛用量减少12U(P〈0.05)。结论:2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使高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同时可以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胰岛抵抗,增加胰岛敏感性,减少胰岛用量,二者起协同作用。

  • 标签: 吡格列酮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与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4年2月来该院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与对照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跟对照组相比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时使用胰岛能有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有效避免母婴风险。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 母婴风险
  • 简介:对于使用胰岛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注射胰岛是他们每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大多数患者重复使用胰岛注射器和注射笔用针头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人认为只要做到专人专用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事实上问题远不是那么简单,重复使用胰岛注射器或注射笔用针头有许多危害,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血糖的控制,进而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的产生。

  • 标签: 胰岛素注射器 注射笔 针头 危害 胰岛素治疗 注射胰岛素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血浆胰岛、C—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在该院接受体检的56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血浆胰岛、C—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空腹、进食2h后血浆胰岛水平、C—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胰岛、C—肽水平检测可以反映患者胰岛分泌功能,在糖尿病检测和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浆胰岛素 血清C—肽 糖尿病 诊断
  • 简介: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12月期间于该院接受胰岛泵治疗的46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对象,并选择46例接受常规胰岛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参照组。对两组的疗效差异实施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病例发生低血糖比例情况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小,血糖达标时间更短,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施以胰岛泵治疗,可获得更优的疗效。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泵 治疗疗效
  • 简介: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高血压患者中2型糖尿病发生率是正常受试者的25倍,而糖尿病患高血压者是无糖尿病者的2倍[1-2]。按JNC["TheSeventhReportoftheJointNationalCommitteeo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TreatmentofHighBlooPressure:]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126mg/d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200mg/dl,或使用降糖药物;

  • 标签: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餐后2小时血糖 治疗 正常受试者 高血压患者
  • 简介:80例初诊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口服糖适平30~60mg/次,3次/天,共26周。结果:TPG、2hPG、HbA1c均降低(均P〈0.01),FTI略降低,HOMA—B升高(P〈0.01),HOMA—IR下降(P〈0.01)。结论:糖适平可显著降低血糖,改善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抵抗。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糖适平 胰岛Β细胞
  • 简介:分析两例胰岛细胞移植术前、术中、术后的医疗现象。结果两例胰岛细胞移植后,胰岛用量减少,血糖稳定,按国际标准均属有效。结论经肝动脉植入猪胰岛细胞治疗1型DM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胰岛 DM 胰岛素依赖性 异种移植
  • 简介:利用单侧肾切除加STZ注射法改良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山茱萸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缬沙坦对照组),RT-PCR法检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odocin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肾组织podocinmRNA含量显著升高,podocin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程度提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山茱萸颗粒可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肾脏足细胞podocin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podocinreal-time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