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产生的影响。方法统计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的心血管患者共178例,同期平均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晨起空腹、午饭后,以及午饭两小时后,这几种时间段进行血液采集,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对血液检测的影响。干预组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进行血液检查,分别为静脉血液采、集动脉血液采集和末梢循环血液采集。结果对照组中,不同的采血时间,其显示的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不同,且晨起空腹检验比午饭后,午饭两小时检验各指标有着明显的减少。干预组,动静脉血液采集相比末梢循环血液采集,其红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但血红蛋白数量无较大变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都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在血液采集中,统一采血时间和采血方式,以便于降低差异性。
简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大原因。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高血压诊疗与防治的相关研究成果众多。国际上,ESH修订版和JNC8即将公布。在国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2009年已经发布。这些研究成果及指南,影响着高血压防治的理念与实践,对高血压的防治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指导作用。尽管,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理念与水平,在大中城市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国人口众多,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分布在农村和基层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整体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过去10多年并未明显提高,还处于很低水平,高血压的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简介:目的:了解柯萨奇B组病毒(CVB)在心脏疾病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探讨CVB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的内在关系。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CVBIgG抗体和核酸检测。结果:心脏病组CVBIgG阳性率为44.8%(112/250),对照组抗体阳性率为16.7%(18/10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CVBRNA检测结果显示,心脏病组阳性率为20.4%(51/250),对照组为3.7%(4/10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脏病患者中CVB感染较普遍,应引起重视。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广州军区总医院老年干部呼吸病房的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资料,比较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氧情况,并对其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急性加重发生、进行夜间吸氧护理。结果急性加重期氧气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昼夜动脉血氧分压在2:00、8:00、14:00、20:00均明显低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所有症状多在7~12d缓解,无1例死亡。结论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合理吸氧,对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进展是有益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肝调心方治疗恶性肿瘤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氟西汀胶囊,起始剂量20mg/d,早餐后服用,用药2周后根据者病情调整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舒肝调心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抑郁自评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抑郁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抑郁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AMD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②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治疗后观察组IL-1β、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肝调心方能改善恶性肿瘤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减轻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来实现的。
简介:患者女,65岁。主因发作性头痛2周,加重伴恶心1周,于2007年9月16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该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以左颞部为主,每次头痛持续约0.5h,4~5次/d,可自行缓解,不伴恶心呕吐。近1周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有恶心,无呕吐。头部CT显示,左蝶骨嵴占位性病变,肿瘤大小5cm×6cm×7cm,边界清楚(图1)。入院体检:血压120/80mmHg,意识清楚,精神差,语言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为Ⅴ级,病理征阴性。既往体健,自发病以来,无视物不清及意识丧失。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以及肝功能等均正常。结合头部CT考虑为左蝶骨嵴脑膜瘤。治疗经过:于入院后第3天行全脑血管造影及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在局部麻醉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置入5F鞘;全身肝素化后,5F单弯导管(Codis公司,美国)选择性置入双侧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显示肿瘤由左侧脑膜中动脉额支发出的丛状分支供血,肿瘤染色明显(图2、3);左侧颈内动脉不参与肿瘤供血,左侧大脑中动脉呈“抱球征”环绕肿瘤(图4);然后用5F导引管置入左侧颈外动脉,Excelsio...
简介: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患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点、诊断标准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6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7例患者的DSA检查为阴性,患者在SAH后3d内作头颅CT平扫,根据CT平扫检出了17例患者出血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结果17例患者SAH发作时均无意识丧失,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所有患者的Hunt-Hess分级均为Ⅰ级或Ⅱ级.17例PNSH患者的随访期为10~70个月,平均随访44个月.无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一般对症治疗,远期生活质量很高.结论PNSH临床表现平稳,影像学检查独特,恢复期短,预后良好,无再出血及脑缺血.正确认识、诊断PNSH,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重复脑血管造影及开颅手术探查.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NVAF)住院患者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的老年NVAF患者314例,根据是否合并IS分为NVAF组239例,NVAF+IS组7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探讨各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NVAF+IS组年龄、收缩压、高血压、外周血管疾病、CHADS2、CHA2DS2-VASc、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指数、左心室质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NVAF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明显低于NV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指数、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是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CHADS2、CHA2DS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及eGFR预测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AUC分别为0.541、0.525、0.577、0.577,CHADS2+左心房内径指数+eGFR的AUC分别高于CHADS2、CHADS2+左心房内径指数、CHADS2+eGFR的AUC(0.621vs0.541、0.585、0.588,P<0.05);CHA2DS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eGFR的AUC分别高于CHA2DS2-VASc、CHA2DS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CHA2DS2-VASc+eGFR的AUC(0.626vs0.525、0.586、0.591,P<0.05)。结论CHADS2、CHA2DS2-VASc分别联合eGFR和左心房内径指数对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预测能力分别高于CHADS2、CHA2DS2-VASc。
简介:目的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构建非缺血性家兔心力衰竭(心衰)模型,观察辛伐他汀对心衰家兔左室收缩功能和交感活性的影响,以阐明辛伐他汀改善非缺血性心衰心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1)实验分组: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心衰组(n=10)、心衰辛伐他汀干预组(n=10);(2)心衰模型的建立:心衰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家兔均联合应用主动脉瓣破瓣术及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非缺血性心衰模型,共观察7周;(3)心功能的测定:利用左心导管术和心脏多谱勒观察家兔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的变化,并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4)家兔交感活性的测定: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蛋白激酶A(PKA)、受磷蛋白(PLB)及受磷蛋白第16位丝氨酸磷酸化(Ser16-P-PLB)的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UVIDoc成像仪进行蛋白表达半定量分析。结果(1)三组家兔心功能的比较: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家兔左室舒张末压(LVEDP)(mmHg:-7±4.61vs24.6±6.73)、脑钠肽(BNP)(pmol/mL:4.41±0.94vs24.40±4.78)明显增加(PPvs8.48±1.08)水平明显降低(PEF值(%:47.8±6.05vs63.51±4.34)均明显增加(P<0.05)。(2)三组家兔交感活性的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组家兔心率(HR)(次/min:223±21.91vs268±16.73)、血浆肾上腺素(EPI)(pg/ml:8.16±1.45vs25.40±4.78)、去甲肾上腺素(NE)(pg/ml:86.14±12.24vs173.04±39.15)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组织蛋白激酶A(PKA)(RPKA/actin:0.38±0.12vs0.88±0.15)和PLB第16位丝氨酸磷酸化(Ser16-P-PLB)(Rser16-P-PLB/actin:0.44±0.14vs0.86±0.16)表达水平均增加(PPKA/actin:0.88±0.15vs10.43±0.11)和Ser16-P-PLB(Rser16-P-PLB/actin:0.86±0.16vs0.47±0.14)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超容量负荷和超压力负荷持续作用下,家兔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并且伴
简介:目的分析非高血压人群中不同收缩压(SBP)水平对新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提取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于2006年7月~2007年10月第-次健康体检,以及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第二、三、四次健康体检的相关数据.以第-次健康体检为随访起点,以新发脑卒中为终点事件,随访结束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依据基线收缩压水平分为3组:A组(SBP〈120mmHg,25239例)、B组(120mmHg≤SBP〈130mmHg,19087例)和C组(130≤SBP〈140mmHg,10433例).结果共纳入54759例,其中男性41321例,女性13438例,基线平均年龄为(48.48±12.53)岁.A组、B组和C组年龄、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体质指数(BMI)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随访6.97年,新发脑卒中825例,A组、B组、C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06%、1.67%、2.29%,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C组男性的发病率分别为1.20%、1.85%、2.53%,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为0.76%、0.94%、1.10%.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吸烟、饮酒、教育程度后,C组和B组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分别是A组的1.26倍(95%CI:1.05~1.51)和1.24倍(95%CI:1.05~1.46,P均〈0.05);男性中分别为1.41倍(95%CI:1.15~1.72)、1.33倍(95%CI:1.11~1.60,P均〈0.05).结论男性非高血压人群中,随收缩压水平的升高新发脑卒中的发生率升高,发病风险升高.
简介:目的:通过对冕宁县沙坝镇环街村居民进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从而为当地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现状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随机选取冕宁县沙坝镇环街村,对村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结果:现场共对1066名村民进行筛查,其中男性366例,女性700例,平均年龄为(45.2±20.3)岁,心血管疾病患者共403例(37.8%)。本研究对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脂血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有着一定相关性(2=184.541,P<0.001);20~39岁时患病率最低,而大于40岁患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大于80岁的心血管患病风险相对小于20岁是39.58倍。结论:本次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冕宁县沙坝镇环街村的患病率较高,约1/3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且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与年龄、遗传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目的:对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法莫替丁制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为60%,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用药极为简单,止血迅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且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按照其年龄差异将其分成中年组和老年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经过观察发现,全部患者中老年组患者发生各类心律失常的几率均显著优于中年组,全部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高发时间为凌晨(00:00)至上午(8:00)这一时间段。结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4h动态心电图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