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重型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面积脑栓塞,脑干梗塞等;早期因脑组织处于出血、缺血、缺氧水肿而进行性加重阶段,患者均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其中意识障碍直接或间接影响呼吸功能,表现为:呼吸急促,深大,过渡换气,舌后坠气道梗阻,吞咽障碍致气道分泌物积聚和胃返流液误吸,引发气道感染,甚至呼吸衰竭,这些影响因素贯穿于病情始终,促使病情恶化,因此,早期诊治过程气道管理是否科学有效将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呼吸系统并发症出现,严重影响预后。

  • 标签: 早期气道管理 重型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患者 临床意义 高血压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意义。方法研究组将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含量分为正常尿白蛋白尿组(NA组,2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I组,25例)大量尿白蛋白尿组(MA组,25例)。另外选取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C组)。测定研究组和对照组尿VDBP和临床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A组、MI组MA组尿VDBP含量均显著高于NC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DBP与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肌酐(Cr)、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率(UACR)、尿素氮(BUN)呈正相关;而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SBP、FBG、UACR和BUN其为DN患者尿VDBP独立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VDBP/Cr检测阈值为476.9ng/mg时,VDBP/Cr曲线下面积为0.967,DN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0%和82.0%。结论尿VDBP随尿蛋白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可作为DN早期诊断和病情判定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VDBP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临床特点。方法对142例AMI者,根据溶栓后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未再抬高组(B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住院期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充血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A组血管再通率较B组低,A组CK峰值较B组高,而其LVEF低于B组(P〈0.05);A组充血性心衰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者血管再通率低,易并发充血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较无ST段再抬高者临床预后差。

  • 标签: 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ST段再抬高
  • 简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简称LBBB)对合并心肌梗死诊断困难很多。许多内科和心脏病学者认为,LBBB将掩盖心电图(简称ECG)和心电向量图形,致使当合并其它异常时就不能作出诊断。那么ECG究竟能否作出正确判断,这是本文探讨的话题。现将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

  • 标签: 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 下壁导联 T波倒置
  • 简介:目的: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住院STEMI患者(52例,STEMI组)和OMI患者(48例。OMI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两组甲状腺激素含量。结果:与OMI组比较,STEMI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4.45±1.09)pmol/L比(3.03±0.14)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18.53±3.89)pmol/L比(11.83±0.53)pmol/L]和促甲状腺素[TSH,(1.85±1.04)μIU/L比(0.26±0.13)μIU/L]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反映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

  • 标签: 心肌梗死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素
  • 简介:目的通过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特征研究,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意义。方法对经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82例(试验组)健康对照组55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震荡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TO、TS均值。将试验组分为HRT异常亚组和HRT正常亚组,比较其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器质性心脏病组TO值明显升高[(0.74±1.66)ms比(-1.04±1.38)ms,P〈0.01)],TS值明显降低[(6.73±6.68)ms/RRI比(12.20±10.64)ms/RRI,P〈0.05)]。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进行随访(6-42个月),发现HRT异常亚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RT正常亚组(34.5%比18.2%,P〈0.05)。结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低,对于预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复合心脏事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器质性心脏病 窦性心率震荡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炎性疾病过程。可溶性。P选择素是机体炎性反应标记物之一,也是作为细胞黏附分子选择素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有研究报道,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P选择素表达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也有不同程度升高。其是否与老年人冠心病病情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 标签: 可溶性P选择素 老年冠心病患者 血小板检测 临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心钠素水平(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CPHD)诊治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CPHD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并对观察组进行为期15天常规治疗。检测并记录观察组在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内以及对照组ANP、N-脑钠肽前体(N-brainnatriureticpeptideprecursor,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arterialsystolicpressure,SPAP)、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partialpressureofoxygen,PaO2)、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midexpiratraryflowcurve,MM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1)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急性加重期AN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NP水平与NT-proBNP和SPAP个水平均呈正相关,ANP水平与PaO2、MMEF以及FEV1各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P是CPHD诊断治疗灵敏标志物,测定ANP对CPHD诊断有诊断价值,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心钠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N-脑钠肽前体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心力竭衰患者137例,根据有无肺部感染分为合并肺部感染组(感染组)66例和未合并肺部感染组(非感染组)71例,采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同时分析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率为48.2%。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PCT水平≥0.5μg/L比例明显升高(43.9%vs12.7%,P<0.01)。PCT≥0.5μg/L预测肺部感染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81.69%、82.89%和95.01%。对PCT≥0.5μg/L患者适当使用抗生素治疗3~14d后,PCT可降至<0.5μg/L。结论血清PCT检测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临床抗生素治疗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心力衰竭 肺炎 降钙素原 早期诊断 抗菌药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形成之间关系,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之间联系.方法:[HTS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30名糖尿病无并发症、35名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者,35名正常人血浆GMP-140、vWF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GMP-140,vWF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者上述变化更显?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增加,易于形成血栓,与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因果关系.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小板膜糖蛋白-140 合并症 大血管病变 血栓形成
  • 简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时常伴胸前导联ST段下移,其短暂或持续性ST段下移发生临床较多见。为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对35例急性Q波型下壁MI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35例为1996年5月~1998年8月

  • 标签: 心肌梗塞 胸前导联ST段 下移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252例,其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CHD+DM组)150例和未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组(CHD组)102例,12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变化.结果CHD+DM组QTd值QTcd值较健康对照组CHD组明显延长(P<0.01);CHD+DM组同时合并肾病、眼病等微血管并发症者QTcdQTd值较健康对照组和CHD组明显延长(P<0.01);QTcd与血糖(r=0.290,P<0.01)血脂(r=0.167,P<0.05)明显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加重心室肌复极化改变.

  • 标签: QT间期 QT间期离散度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 简介:目的观察120急救转运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及其临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行PCISTEMI患者60例,根据入院方式分为120转运组36例和自行入院组24例,观察2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MC-to-B)时间、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D-to-B达标率(D-to-B〈90min)、平均住院天数、PCI术后1周6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与自行入院组比较,120转运组D-to-B和首诊FMC-to-B时间显著缩短[90minvs115min,P=0.002;(95±50)minvs(139±73)min,P=0.046],D-to-B达标率更高(61.1%vs29.2%,P=0.015)。120转运组术后6个月LVEF显著高于自行入院组。结论120急救转运系统可显著缩短STEMI患者救治延迟,改善STEMI患者心功能和临床预后,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救 救护车 心肌再灌注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nesfatin-1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T2DM合并CHD患者62例(T2DM合并CHD组),单纯T2DM患者60例(单纯T2DM组),单纯CHD患者59例(单纯CHD组),门诊健康体检者55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esfatin-1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bA1c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体质指数(BMI),并作相关分析。结果T2DM合并CHD组血清nesfatin-1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单纯CH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CHD组nesfatin-1水平均与TG和HOMA-IR呈正相关(r=0.58、0.43,均P<0.05);T2DM与nesfatin-1和HOMA-IR密切相关(B=2.84、2.37,均P<0.05);T2DM合并CHD与nesfatin-1和TG密切相关(B=3.16、2.69,均P<0.05)。结论血清nesfatin-1与T2DM合并CHD发病有一定联系。

  • 标签: NESFATIN-1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心脏病
  • 简介:目的探讨再灌注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MI)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急性下壁MI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该组急性下壁MI患者急性下壁合并右室MI发生率为32.4%。②急性下壁与急性下壁合并右室MI并发症死亡发生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③溶栓与不溶栓患者急性下壁合并右室MI并发症死亡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右室MI多与急性下壁MI同时发生;急性下壁MI者合并急性右室MI是明显影响近期预后重要因素;成功再灌注治疗可使急性下壁合并右室MI患者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改善近期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再灌注治疗 临床意义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合并症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方法:选择CHD患者78例,测定其血浆Hcy,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此外选非冠心病患者29例测定血浆Hcy作为对照。结果:CHD患者血浆Hcy水平较非冠心病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14.56±6.15)μmol/L:(9.89±3.98)μmol/L.P〈0.01]。急性心肌梗塞(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Hcy水平皆较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明显升高[(16.69±7.20)μmol/L、(14.70±5.21)μmol/Lvs.(11.59±4.81)μmol/L,P分别〈0.01、0.05].AMI患者与UAP患者血浆Hcy水平无差异(P〉0.05)。3支血管病变较1支、2支血管病变患者血浆Hcy明显升高[(18.14±7.14)μmol/Lvs.(il.14±4.99)μmol/L、(i3.43±3.51)μmol/L.P皆〈0.01]。2支血管病变与i支血管病变患血浆Hcy无明显差别(P〉0.05)。血浆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轻度正相关(r=0.375.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越高,提示其冠状动脉病变越重、病变范围越广。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半胱氨酸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G)严重程度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关系.方法以随机抽取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8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浆BNP水平,同时检测CAG程度和LVEF,分析血浆BNP水平与CAG程度心功能之间相关性.结果AMI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浆BNP水平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813,P〈0.01);随着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浆BNP水平逐渐升高,两者呈负相关(r=-0.846,P〈0.01).结论UAP/AMI患者在发病48h内血浆BNP水平越高其冠脉病变程度越重,心功能越差.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血浆BNP水平对UAP/AMI患者在发病48h内冠脉病变程度心功能有独立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脑钠肽 冠脉动脉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意义。方法:选择51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住院患者(非冠心病组)和124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ACS患者(ACS组)。测定非冠心病组冠脉造影前后ACS组冠脉介入治疗前后ADM和hsCRP浓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造影/介入治疗前,与非冠心病组比较,ACS组ADM[(28.7±1.6)pg/ml比(36.7±2.5)pg/ml]和hsCRP[(4.74±3.21)mg/L比(27.65±11.76)mg/L]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冠脉介入前比较,ACS组在冠脉介入后ADM[(36.7±2.5)pg/ml比(47.1±5.3)pg/ml]和hsCRP[(27.65±11.76)mg/L比(39.53±4.83)mg/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1),且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0.01)。非冠心病组在冠脉造影前后ADM和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测定肾上腺髓质素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其病变严重程度判断。

  • 标签: 肾上腺髓质 C反应蛋白质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以34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测定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人院后第二天清晨82例ACS患者症状发作后24h内血浆BNP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有患者人院第二日清晨血浆Hey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BNP浓度分别高于SAP组对照组(P〈0.01)。心肌梗塞(AMI)组BNP浓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5)。ACS组Hey水平分别高于SAP组对照组(P均〈2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和Hey水平明显升高,AMI较UAP更高,提示两者在ACS发病机制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利钠肽 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