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采用泡沫多酶预处理剂与自动超声机结合全效型多酶清洗剂两种预处理方法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为手术器械预处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使用后2-4小时内有肉眼可见的血液类污物的手术器械60件作为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泡沫多酶预处理剂预处理,对照组采用自动超声机结合全效型多酶清洗剂预处理,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两组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经清洗机清洗后,再次使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比较两组最终的清洗效果。结果经两种方法预处理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预处理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清洗机清洗后两组合格率均为100%,两组清洗效果无差异(P〉0.05)。结论泡沫多酶预处理剂和自动超声机结合全效型多酶清洗剂两种预处理方法能达到相同的预处理效果。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病死率极高的病症之一。由于其病因、发病过程、病变程度等因人而异,治疗措施的研究也受到限制,故目前关于SAP的研究更多地依赖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动物实验。1986年Beger等人提出肠道细菌易位是引起胰腺组织坏死性感染的主要原因。肠道动力改变所伴随的肠道菌群变化、肠屏障受损以及免疫应答紊乱被认为是SAP肠道细菌易位的三个重要环节。不同的动物模型影响着肠道细菌易位的不同环节,而且造模技术本身也会影响肠道细菌易位,所以了解各种ANP动物模型的特点对于更有效地研究SAP肠道细菌易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冠脉病变局部特征、支架因素及介入操作因素对介入术后即刻支架贴壁不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介入治疗前、后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的50例患者资料。介入术前OCT检查评价冠脉病变局部特征(包括:血栓负荷、钙化程度、不稳定斑块即薄帽纤维粥样瘤(TCFA)、央层、病变累及象限、病变长度、狭窄程度),术后即划行OCT评价支架贴壁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分析支架丝30390个,术后即刻支架丝贴壁不良发生率为(6.63±4.37)%。多元线性同归分析显示.西罗莫司支架(β系数5.3%,P〈0.001)、钙化(β系数1.9%,P=0.002)与术后即刻支架丝贴壁不良发生率呈正相关。而后扩张压力(B系数-0.2%.P=0.021)与术后即刻支架丝贴壁小良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西罗莫司支架、钙化程度重可增加术后即刻支架丝贴壁不良发生率,而术后球囊扩张可减少即刻支架丝贴壁不良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将胰腺癌MiaPaCa-2细胞总RNA转染树突细胞(DCs)最优化的方法。方法以rhGM—CSF、rhIL-4和TNF-α联合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以获得DCs,观察DCs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标志CD40、HLA—DR、CD83和CD86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s刺激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采用脂质体转染、电穿孔及被动转染三种方法将MiaPaCa-2总RNA转染DCs,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UC1mRNA表达,MTF法测定DCs存活率。结果所获细胞具有典型的成熟DCs形态特征,CD40、HLA—DR、CD83和CD8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3%、50.2%、89.2%和73.6%,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具有极强的刺激增殖作用。电穿孔法DCs转染48h后,DCs的MUC1mRNA表达量为45.39±9.33,明显高于脂质体法的31.68±7.25和被动转染法的18.53±3.26;DCs存活率为(80.36±2.43)%,较被动转染法的(91.48±5.42)%略低,但高于脂质体法的(67.44±2.51)%,且基本稳定在80%左右。结论采用电穿法将胰腺癌MiaPaCa-2细胞总RNA体外转染DCs的效率较高,且较安全。
简介:目的探讨更为可靠、纯净度高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将犬骨髓抽取液分别以1.068g/ml及1.073g/m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以LG-DMEM加15%FBS培养;应用干细胞表面标志蛋白,多向诱导分化等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采用1.068g/ml分离液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单核细胞,接种细胞生长良好,孵育24h即可见细胞贴壁生长,平均倍增周期为1d,细胞呈纺锤状,螺旋梳状排列.连续培育8代以上,未见细胞形态、增殖特性改变.MSCs表面标志SH2阳性,CD45阴性,可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结论采用1.068g/ml分离液能够较好地进行犬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与扩增,分离得到的细胞具备MSCs的特性.
简介: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ArteryStent,CAS)对于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中国阜外医院于2005年12月-2014年12月60名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组1为27名患者接受单侧CAS后同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组2为33名患者接受单侧CEA后同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记录并分析患者主要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CAS-CABG组患者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4.81%和0%,CEA-CABG组患者术后MACCE和死亡的发生率均为3.03%,两组患者间术后MACCE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EA-CABG组比较,CAS-CABG组术后24h胸液引流量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EA-CABG组比较,CASCABG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单侧CAS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与同期单侧CEA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对于冠心病合并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均满意。同期单侧CAS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较同期单侧CEA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术后住院时间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