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臂一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测、ba-PwV检测、眼底检查.并将ba-Pwv按照三分位分组.分析ba-Pwv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①根据ba-PWV水平按照三分位分组,每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别为5.6%(18/3191、11.0%(35/319)、14.2%(45/319),组间趋势明显(趋势P=0.0004)。②多元Logi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糖尿病病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呈显著正相关,比值比fOR)分别为1.35、1.07和2.59(均P〈0.001):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OR=0.96,β=-0.04l,P=-0.01)。③校正多种影响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下三分位组相比,ba—Pwv位于第2、第3三分位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显著增高.OR[95%N信区IN(CI)]分别为2.34(1.20~4.57)、2.89(1.33,6.191,趋势P=-0.0091。结论: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ba—PWV异常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对ba-PwV的测量可用于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2型受体(hSSTR2)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细胞PANCl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寻找新的胰腺癌敏感治疗靶点。方法利用前期构建的腺病毒载体Ad.CMV.hSSTR2.GFP将hSSTR2全长eDNA导入胰腺癌细胞PANCl。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技术分离并筛选转染hSSTR2的实验组、空载体对照组以及空白组胰腺癌细胞之间差异表达蛋白,用反射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技术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hSSTR2成功地转染了胰腺癌细胞,获得了hSSTR2阴性和阳性表达的PANCl荧光差异蛋白表达图谱,经DeCyderv6.5软件分析,共有18个差异在1.3倍以上的蛋白质点,经质谱鉴定得到13个蛋白质。低表达的蛋白7个,为GMP合酶、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谷氨酸脱氢酶、Septin—11、波形蛋白、异柠檬酸脱氢酶α亚基、线粒体内膜易位酶;高表达蛋白6个,为真核延长因子1cd、丙酮酸激酶异构体M2型、烯酰-CoA水合酶、转录调节因子1-β、Mitofilin、HSPl05。结论hSSTR2基因转染胰腺癌细胞PANCl后引起蛋白表达发生变化,这些差异蛋白功能涉及到糖、脂肪、核酸代谢以及细胞生长调节和细胞凋亡等,从而为寻找新的胰腺癌敏感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方式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4月到2021年10月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1-92的顺序进行数字随机编号,单号的患者作为参考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双号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指数水平这四个方面。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这四项水平差异不大,同一指标下进行两组数据对比,没有发现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这四项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同一指标下进行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单一用药,采用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的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控制其体重,降糖和降脂效果均十分突出,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G416S突变导致肥厚型心肌病的特点。方法在100例HCM患者中对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分析携带基因突变患者的表型特点。结果在一例患者中发现MYBPC3第8697G〉A基因突变,该突变位于外显子15,造成了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第416位的甘氯酸转变成丝氨酸(G416S),该位置位于保守区。患者65岁时出现活动后胸痛不适,无高危因素。结论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G416S错义突变能够导致HCM,携带该突变的患者表型轻、预后好。
简介:病例:患者,女,55岁,因“咳嗽、发热1周,加重伴气促3d”于2009年9月入院。患者入院前8d下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干咳,次日开始发热,体温最高39.5℃,畏寒,咳黄脓痰。入院前4d出现痰中带血,后咳粉红色痰,至外院就诊,胸片检查提示双下肺肺炎(见图1),住院治疗,予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细菌感染及对症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疗程12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12周后胰岛功能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和胰岛功能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2h)、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P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着治疗的进行均逐渐下降,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逐渐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及腰臀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患者体质量,促进胰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SLC30A8(SNP:rs13266634)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中有关SLC30A8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关联研究的文献,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并检验异质性Q值和I2。此过程均在软件包LaunchStata9.0上完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得到12,100个2型糖尿病病例和14,907个对照。等位基因C相对于T的整体OR值为1.13(95%CI:1.09~1.17,P=0.000),CC对TT的OR为1.29值(95%CI:1.19~1.41,P=0.000)。结论SLC30A8(SNP:rs13266634)基因多态位点与2型糖尿病(T2DM)相关。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应用益生菌型肠内营养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NP组、传统肠内营养(瑞素)组、益生菌组和瑞素+益生菌(联合)组,每组20只。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1.5ml/kg体重方法制备ANP模型。另经胃留置空肠营养管。各组于术后12、24、48、72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淀粉酶水平及T细胞亚群,取胰腺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MIF的表达。结果制模后各组MIF、淀粉酶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制模后72h,瑞素组、益生菌组和联合组血MIF水平分别为(117.59±1.86)ug/L、(108.39±1.99)ug/L和(95.33±1.96)ug/L,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2799±161)U/L、(2482±140)U/L和(2146±572)U/L,益生菌组和联合组均较瑞素组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又较益生菌组显著下降(P〈0.05)。制模后各组CD3^+、CD4^+细胞和CD4^+/CD8^+值较对照组下降。制模后72h,瑞素组、益生菌组和联合组的CD4^+/CD8^+值分别为0.93±0.12、1.31±0.13、1.51±0.10,益生菌组和联合组均较瑞素组显著回升(P〈0.05),联合组又较益生菌组显著回升(P〈0.05)。对照组、ANP组、瑞素组、益生菌组和联合组MI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6%、95%、65%和60%,益生菌组和联合组较ANP组和瑞素组显著降低(P〈0.05)。制模后72h联合组大鼠胰腺病理损伤较瑞素组和益生菌组轻。结论益生菌型肠内营养能有效调节ANP大鼠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埃他卡林(Ipt)对大鼠无创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利用清醒无创心功能血流动力学计算机监测系统,对比研究Ipt对正常血压大鼠和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心率、心脏收缩、舒张和泵血功能的影响。结果Ipt0.5mg/kg静注可降低SHRsp心率、室缩波、抑制心肌收缩力指数,延长左室射血期和心肌电机械收缩时间,降低心输出量,延长左室舒张期。Ipt相同剂量对正常血压大鼠心功能参数却无明显影响。结论Ipt可抑制SHRsp大鼠心脏收缩和泵血功能,延长左室舒张期时间,但不影响正常血压大鼠心脏功能,提示Ipt对心功能的影响与血压状态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检测脂联素水平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早期糖尿病(DM)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究SIRT1对脂联素的调控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42只,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0)、DM组(n=10)、DM+白藜芦醇(RES)组(n=11)和DM+尼克酰胺(NIA)组(n=11)。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DM大鼠模型。进行基础代谢和血清学检测,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Westernblotting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肝组织SIRT1和脂联素受体(AdipoR)等表达变化。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与DM组相比,空腹血糖(FBG)在DM+RES组显著降低(P〈0.05);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DM+RES组显著降低(P〈0.01),在DM+NIA组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TG)在DM+RES组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DM+RES组显著升高(P〈0.01)。与DM组相比较,DM+RES组的脂联素水平略有升高(P〉0.05),DM+NIA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显微镜下,DM组大鼠肝脏可见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甚至变性,DM+RES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减轻,DM+NIA组大鼠肝脏肝细胞散在小泡性脂滴。与DM组相比较,DM+RES组AdipoR2和SIRT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WIS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DM+NIA组AdipoR2和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DM组比较,AdipoR2和SIRT1mRNA在DM+RES组表达显著增加(P〈0.01),WISP-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DM+NIA组AdipoR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早期DM肝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SIRT1信号分子可能通过调节AdipoR的表达来调控脂联素的水平,参与DM内分泌系统的病理生理演变。
简介:目的探讨胃液中可溶性上皮钙粘蛋白(sE—cad)在检测几种胃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3例因胃肠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配合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20例,胃溃疡34例,胃癌22例,21例轻度浅表性胃炎(和无任何病理改变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液中sE—cad水平。结果胃癌组胃液sE—cad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组胃液sE—cad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液sE-cad水平升高可能对胃癌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佐证。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Morrow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02年12月至2015年9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经皮室间隔消融术(PTSMA)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Morrow术的病例。其中男性17例(63%)、年龄49±8(32-62)岁、所有病例均在接受了药物治疗和PTSMA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达98±30mmHg(50-159mmHg)。术式包括了单纯改良Morrow术17例(63%),9例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1例合并房颤射频消融术。结果术后远期随访共19(13-38)月,随访率93%。全组病例近远期总死亡率为3.7%(n=1)。术后远期随访78%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6%和96%。术后共有2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和7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产生。超声提示绝大部分病例的左室流出道压差接近正常。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为Ⅰ级者占93%。结论改良Morrow术可以安全的解除曾行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明确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生存率。
简介:近20年来,伴随全球性的工业化、都市化和生活现代化,糖尿病的患病率正急剧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200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为1.5亿.且每年正以6%的速度递增.估计到2025年将达到3亿之众。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9240万.居世界首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医疗总费用每年超过300亿元.占医疗卫生总费用的8%以上。糖尿病因其危害大、难治愈、费用高等特点,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社会性问题.是我国第四大致死原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同样在我国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及其治疗药物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此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0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41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59例.并设正常对照25例,检测血浆BH4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1)2型糖尿病组BH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浆BH4水平明显低于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2)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血浆BH4水平呈下降趋势;(3)回归分析显示BH4水平与TC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CRP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浆BH4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降低,合并大血管病变者降低更为明显,提示血浆BH4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采用解剖M型(AMM)超声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内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室侧壁运动的改变。方法28例行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72h及3个月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和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获取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壁和下间隔等各6个节段,在心尖四腔水平切面获取室间隔中间段、侧壁中间段、室间隔基底段和侧壁基底段等4个节段的解剖M型图像,测量这些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结果28例左回旋支狭窄置入支架的患者,相比术前,术后72h及3个月时,由左回旋支供血的心肌各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均较术前显著增高,而术后72h内和术后3个月时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迅速改善狭窄动脉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状况,并至少维持3个月;采用AMM超声技术测量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能随访评价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对1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其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93名1型糖尿病患者和122名没有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的VDR基因型,鉴定VDR基因上的3个限制性位点的多态性:ApaI,BsmI和TaqI,并用放射配体免疫沉淀法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中50人的自身抗体(GAD65,IA-2)。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VDR基因BsmI位点等位基因B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04),基因型BB和Bb的频率也相应高于对照组(P=0.038),而ApaI和TaqI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1型糖尿病患者VDR基因ApaI位点不同基因型自身抗体IA-2的阳性率有一定的差异(P=0.052),即在排除病程和发病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后,aa基因型组的阳性率比AA/Aa组要高。此研究的汉族人群中的1型糖尿病患者,各基因型分布和我国台湾地区汉族患者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与克罗地亚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A、B、t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均明显低于克罗地亚人。结论汉族1型糖尿病患者中,VDR基因BsmI位点多态性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有关。而1型糖尿病患者VD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其自身抗体I—A-2A存在一定的关联,未见与自身抗体GADA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