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备用状态移动式吸引器末端引流吸引孔、吸引管细菌污染的情况,同时检测污染的细菌种类。方法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对全院各病区吸引器引流吸引孔及吸引管采集样本作细菌学培养,并鉴定细菌类型。结果检测的48份标本中,细菌污染率60.4%,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结论吸引器引流吸引孔、吸引管细菌污染可能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很有必要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去除潜在污染源。

  • 标签: 设备污染/预防和控制 细菌/分离和提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身输血是指收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术中失血,然后再回输本人的方法。腹腔内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如出血凶猛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腹腔内出血也可以处理后回输,以及时补充血容量,同时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从2001年12月开始,本院采用一次性胸腔闭锁引流做自身血回收装置,对腹腔内出血患者进行自身血回收再输入,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自身血回收 引流瓶 一次性 闭锁 胸腔 腹腔内出血
  • 简介:目的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将100例婴幼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低置输液,打开调节器法行头皮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时,回血时间、回血量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静脉穿刺时回血时间快、回血量大、一针穿刺成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置输液,打开调节器法可以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 标签: 婴幼儿 头皮静脉穿刺 输液调节器 护理
  • 简介:“自体血液回收”理论的提出距今已近200年,最早是由英国外科学博士James于1818年在他的动物实验室开始该项工作的。由于当时设备条件简陋和相关技术的局限,即使同一血源也有被感染的风险。直到80年代初爱滋病的出现,自体血液回收才又重新成了人们感兴趣的话题[1]。我院手术室2000年5月以前均沿用传统用勺子舀的方法回收胸腹腔内自体血,操作繁琐,采血速度慢,污染机会多。从2000年5月以后我们应用改良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回收胸腹腔自体血,并输还给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目前自体血液回收机的临床应用技术已日臻完善,但在许多中小医院还无此设备的情况下,可借鉴和应用此方法。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5月~2004年12月给107个病人应用改良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回收胸腹腔自体血,男46人,女61人,年龄11~64岁,其中肝破裂18例,脾破裂39例,宫外孕破裂45例,胸腔大出血5例,回收输入血量500~2000ml,均未加入抗凝剂。1.2使用方法与装置如图1所示,把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塞内的长管(1)剪去一段,保留3cm长(长管如不剪去一段,则当负压吸血入后,血量浸过瓶内长管时,血液将不断泡腾,...

  • 标签: 自体血回收 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PICC治疗间歇期患者实施全密封式覆盖换药法干预的效果。方法:将PICC治疗间歇期需加强性维护的患者(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作为研究样本,随机抽选出34例进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干预后,对照组(17例,常规维护法),观察组(17例,全密封式覆盖换药法),分析感染情况和患者消极情绪。结果:换药下,观察组不良感染发生率为5.88%,对照组则为41.18%,观察组此发生率显著更低(Χ2=4.087,P=0.043);观察组抑郁及焦虑各量表得分低,本组患者消极情绪轻于对照组(t=18.305,P<0.001;t=10.425,P<0.001)。结论:开展全密封式覆盖换药法积极性更明显,感染事件少且患者自我效能感强,可广泛推广。

  • 标签: PICC 治疗间歇期 全密封式覆盖换药法 感染情况 消极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移动护士工作站下依托品管圈管理模式降低住院患者接查对缺陷率的分析。方法:由院内静疗小组及科室静疗小组成员通过现场抽样查检法,调查我科2021年5月1日至7日间护士接时患者身份识别情况,共计调查患者46例,并选取我院11人成立品管圈小组在启用的移动护士工作站对住院患者进行扫描核对执行各项操作和治疗。分析接查对后的缺陷率情况。结果:我科护理人员接查对操作更加规范,接查对缺陷率由原来的43.9%降至17.3%。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按照新增PDA输液接流程进行接,可有效降低我科护理人员接查对缺陷率,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 标签: 移动护士工作站 品管圈管理模式 住院患者 接瓶查对缺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