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与风湿寒性关节痛的TTM鉴别诊断。方法:选择64例已经确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和56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分别行膝关节前位、后位TTM扫描,比较二者热源形态及热源强度。结果:膝关节前位热源形态比较: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为圆形或类椭圆形的较大凉区,膝骨关节炎患者为形状不规则的热区。风湿寒性关节痛和骨关节炎后位热源都表现为类椭圆形小热区。热源值比较:风湿寒性关节痛前位热源差值较低,膝骨关节炎前位热源差值较高,二者差值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者膝后位热源值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TTM检测膝关节的热源形态和热源值的差异可以作为TTM鉴别诊断膝骨关节炎和风湿寒性关节痛的指标。
简介:目的:总结卵巢表面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瘤(SSPBT)的超声及MRI特点,探讨超声和MRI诊断SSPB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SPBT患者的病史,总结其临床特征、超声表现及MRI特征,以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为标准,比较超声与MRI诊断SSPBT的价值。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0.3±5.3)岁(25~44岁),7例(87.5%)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升高,2例(25.0%)血清CA19-9升高,癌胚抗原(CEA)均在正常范围。双侧肿块8例,其中5例为双侧SSPBT;2例一侧为SSPBT,对侧为卵巢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瘤;1例一侧为SSPBT,对侧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SSPBT患者卵巢表面赘生物多呈菜花样、乳头状、粟粒样等表现。术前B超均提示单侧或双侧肿块,其中5枚SSPBT(38.5%,5/13)在肿块内或肿块旁见卵巢或卵巢样组织,1枚提示卵巢边界不清,2枚漏诊,2枚误诊为输卵管来源肿瘤。肿瘤最大径线平均值为(96.1±22.7)mm,多表现为中低、中等或混合回声,6枚提示星点状或条索状血流信号。术前MRI提示肿块以囊实性为主,多见分隔和乳头。囊性成分T1WI低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成分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结论:SSPBT发病年龄轻,双侧多发,超声诊断早期SSPBT可能比MRI更有优势。
简介:目的研究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与治疗效果,探讨术后的疗效评估标准。方法2012年1月—2013年9月,本前瞻性单臂单中心临床研究共入组27例患者,51个病灶行35次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6~18个月。研究主要终点为安全性、可行性和局部疗效,次要终点为局部病灶无进展期(TTLP)、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结果35次射频消融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主要并发症为气胸11.4%(4/35),胸管引流率2.9%(1/35);肺出血8.6%(3/35),1例咯血(2.9%);胸腔积液8.6%(3/35),胸管引流率5.7%。51个病灶技术成功率为98.0%(50/51)。根据修订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随访至少6个月后,靶病灶完全缓解率为88.2%(45/51)。完全缓解病灶术后1个月较术前增大、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缩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截至最后一次随访,TTLP为(10.0±2.8)个月,PFS为(8.0±3.0)个月,OS为(10.0±3.5)个月。结论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射频术后局部疗效的评估采用修订的RECIST,以术后1个月为新基线,术后6个月后评价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少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扣描的少脂肪性肾AMLCT表现,着重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轮廓、密度以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等。结果:12例12个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CT平扫7个病灶呈均匀略高密度,2个病灶足等密度,3个病灶内示散在小结节状低密度影,9例肿块呈类嘲形,3例呈不规则形,全部肿块与肾实质分界清楚,8例肿块突向肾轮廓外1/3~1/2,9例病灶在CT增强扫描肾皮质期明显强化,6例为均匀强化,3例病灶内散在低密度灶未见强化,7例在肾实质期呈相对低密度,2例仍强化明显,3例双期增强均扫描表现为病灶内轻度条片状强化。结论:少脂肪性肾AML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有利于和肾细胞癌相鉴别。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spinlabelingimaging,ASL)灌注成像技术在针刺fMRI后效应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对针刺左侧足三里穴前、拔针后行fMRI扫描,用AFNI软件分析处理,采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进行针刺前后组间比较及MonteCarlo阈值校正方法(P=0.001,α〈0.05)确定脑功能激活区。结果:针刺后,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扣带回、右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左侧屏状核、右侧尾状核表现为正激活,右侧岛叶、右侧颞上回表现为负激活。结论:ASL技术能够较好地应用于fMRI针刺后效应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行直肠腔内超声(EAUS)和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MRI对复杂性肛瘘分型的准确率,并比较EAUS与MRI对复杂性肛瘘的内口、主管和支管/脓腔检查的灵敏度。结果:MRI的Parks分型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准确率为90.6%。EAUS与MRI显示内口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原发主管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支管/脓腔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复杂性肛瘘Parks分型的准确率为90.6%,比EAUS能更准确地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主管、支管/脓腔,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后期及产褥期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posteriorencephalopathysyndrome,RPES)的MRI诊断价值及与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妊娠期间或产后出现癫痫、头痛、视物模糊,MRV误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的RP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4例MRV显示静脉窦不连续或充盈缺损。MRI显示双侧顶叶4例、双侧枕叶4例、双侧额叶2例、双侧颞叶1例,多发对称分布异常信号,病变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SWI均未见出血灶。4例于发病后2~4周复查MRI或CT显示异常病灶消失。结论:常规MRI及MRV能够为早期、正确地诊断RPES提供帮助,应用DWI、SWI序列同时结合其他误诊因素鉴别诊断不困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治疗中,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的疗效情况。方法:合计抽取 84 例样本资料(即:2019.10-2020.10 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随机数表法分组,
简介:目的:探讨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诊断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的价值。方法:收集115例经MRI证实的急性及亚急性期单侧幕上新发脑梗死作为实验组,均除外小脑及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变;选择同期无颅内疾病且无神经系统临床症状的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在症状稳定期行320排CT全脑灌注扫描,运用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4个参数评估全脑灌注改变。结果:实验组诊断出45例CCD,且4个参数图谱发现CCD的比率为MMT>TTP>CBF>CBV。对照组两侧小脑半球灌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可有效诊断脑梗死后CCD,且MTT对于发现CCD最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