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經阴道超声对宫内节育环异位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检查方式诊断妇女的宫内节育环异位情况,根据绝经与否将其分为育龄期组(241例)和绝经期组(159例)。比较经阴道超声诊断两组妇女宫内节育环异位的情况。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内节育环异位患者的检出率为11.75%(47/400),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的7.50%(30/400);经阴道超声对子宫颈管异位检出率为10.00%(40/400),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的5.50%(22/400);育龄期妇女内节育器异位发生率为7.05%(17/241),明显低于绝经期妇女的18.87%(30/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应用于宫内节育环异位妇女的诊断中效果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能提高异位部位的精确度,且育龄期妇女发生宫内节育环异位的风险相比绝经期妇女更低,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控制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对其妊娠结局造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在孕前期经过了系统的检查并给予早期血糖控制,血糖控制较好者为治疗组;13例患者孕期确诊了糖尿病并给予血糖控制,但控制效果不理想,15例患者在妊娠期间没有经过系统筛查和血糖控制,而是在分娩时发现糖尿病,一共28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患者、剖宫产、羊水过多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新生儿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死亡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血糖控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给予产程护理的方法及效果,为提高瘢痕子宫再次阴道分娩母婴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产妇护理,实验组给予产程护理,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感、焦虑程度、满意度及自然分娩率。结果实验组产妇疼痛感为6.21±0.87分,焦虑程度为3.09±1.22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29例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6.67%,30例产妇中有24例成功阴道分娩,占80%,均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给予产程护理,可以降低产妇疼痛感受,改善焦虑程度,并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改善护患满意度,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加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探讨安全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7年1月~2018年2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56例,将产妇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28例;对照组产妇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安全护理,对比两组分娩成功率、并发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娩成功率为89.3%;对照组分娩成功率为71.4%;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采用安全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分娩风险,保障母婴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是否为疤痕子宫,将其划分为对照组(非疤痕子宫)和观察组(疤痕子宫),每组患者为28人。两组患者均接受阴道分娩,比较两组患者的产程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阴道分娩成功率、婴儿APORG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产程时间和住院时间略短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略低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分娩成功率和婴儿APORG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对比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采用阴道分娩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痛苦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以后阴道分娩影响因素以及妊娠结局。方法本次所选70例孕妇入我院分娩的时间均是2017年06月份-2018年06月份,全部产妇都有一次剖宫产史,均是头位与足月单胎,没有妊娠期的合并症,全部都愿意进行阴道试产,其中50例阴道试产成功作为成功组,20例阴道试产失败作为失败组,分析阴道试产影响因素与妊娠结局。结果成功组自然临产、阴道分娩史、BIM与失败组相比,数值相比有明显的差异,组间对比存在统计的意义,P<0.05;成功组出血量、输血情况与失败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失败组小,组间比较显示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以后阴道分娩影响因素主要包含自然临产、阴道分娩史、BIM等,而阴道试产成功的产妇妊娠结局也比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所接收的128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护理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各组分别为64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满意度以及总体有效率。结果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63例(98.44%)显著高于常规组52例(81.25%),综合组的总体有效率60例(93.75%)显著高于常规组46例(71.88%),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超神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鉴别,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92例异位妊娠患者,全部采用超声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如包块的大小、位置、血流、形状、内部回声等等。结果本次检查结果表明,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异位妊娠的患者有89例,诊断符合率为96.74%,其中流产型破裂30例(32.61%),破裂型患者39例(42.39%),未破裂流产型患者23例(25.00%)。结论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和鉴别,超声检查方式检查得到的结果准确率相对较高,能够为患者和医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颇为显著。但是在临床使用超声检查方式的过程中,应当参考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对症的分析方法,尽量避免漏诊和误诊问题产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社会活动、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深受患者认可,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6月90例异位妊娠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循证护理用于心理护理中,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疾病治疗配合度;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疾病治疗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可全面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疾病治疗配合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彩超检查在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这段期间内来我院妇产科进行急腹症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彩超方式检查,并经过手术病理检查之后,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腹部彩超检查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对180例患者进行手术病理进行诊断以后,21例患者患有急性盆腔炎、90例患者患有异位妊娠,25例患者患有黄体破裂,44例患者患有卵巢囊肿蒂扭转。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部彩超超声检查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准确率为94.44%,与手术病理检查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部彩超检查用于妇产科急腹症检查中,其诊断率高,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30日~2017年5月30日我院80例胆囊息内样病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病变对应的声像图特征和病灶的直径规律。结果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肌瘤的直径大多<10mm,胆囊腺瘤、胆囊癌的直径大多>10mm。阻力指数(RI)>0.80时可判断良、恶性病变,且阻力指数在鉴别胆囊良、恶性息肉样病变方面有重要意义,但超声显示的血流形态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方面不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灶的直径大小,为胆囊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简介:1对象和方法本组50例,年龄45~75岁,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AU3PATNER线阵探头,频率7.5MHz,取样容积1~3mm,角度矫正60°之内,要求相对固定.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转向对侧.二维检测先作纵向扫查,依次观察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及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然后将探头转动90°作横向扫查,由下而上逐段进行.观察血管腔内回声,有无絮状物及粥样硬化斑块,有无狭窄,内膜是否光滑,并以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充盈情况.具体操作方法:于颈总动脉(相当于甲状腺上极水平及颈内动脉分叉水平2cm)处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之内径,于C5处测量椎动脉内径.并于相应处多普勒取样,获得多普勒频谱后冻结图像,电脑分析测定,并照像及录像记录.观察测定的具体内容:①管壁厚度(mm);②管腔内径(mm);③有效管径;④斑块大小;⑤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m/s);⑥平均血流速度(m/s);⑦血流加速度(m/s2);⑧血流阻力指数;⑨搏动指数.各项参数均用电子尺测量,设定程序后自动显示屏幕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胆管结石病的彩超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肝胆管结石大小为0.3~3.2cm,以位于肝左叶居多,占67.3%(35/52),与肝右叶分布率及左右肝内胆管结石分布率比较,结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8.73和39.43,P<0.05。其声像图表现为沿左右肝内胆管走行呈簇状分布,可见多发泥沙样结石呈斑点状、条索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分布的高、强回声,后方大多伴明显声影,近端肝内胆管扩张至0.5~2.1cm,与伴行的门静脉分支形成“平行管征”。病灶部位血流显像中可见,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显像均清晰者46例(占88.5%)。结论彩超检查是肝胆管结石病重要的诊断手段,在超声下多角度、多切面扫查,并利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信息,可准确判断及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