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在甲状腺瘤患者中运用传统手术方式以及低位小切口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病例数为12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低位小切口切除术式,分析两组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总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能够对甲状腺瘤患者有效的治疗,术中及术后患者情况较好,并发症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3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30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治疗组(1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治疗,治疗组应用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暴露率。结果手术时间对比显示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第7天、第30天切口暴露率对比显示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应用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既可缩短手术时间,又可降低第1天、第7天、第30天切口暴露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手术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患者,按照患者采取的不同术法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采用小切口手术的40例研究组患者与采取常规手术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上少于对照组,在手术切口上小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上短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具有比常规术法更加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癌诊断中的胸部X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疑似肺癌患者予以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病理、胸部X线、螺旋CT检查,对胸部X线与螺旋CT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部X线检查的准确性为76.25%,特异性为46.67%,敏感性为83.08%;螺旋CT检查的准确性为95.00%,特異性为86.67%,敏感性为96.92%,二者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癌早期筛查中,胸部X线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之后可给予螺旋CT进一步检查,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腔镜微创术联合复元活血汤化裁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在胸腔镜微创术后服用复元活血汤化裁方予以治疗,对照组仅施行胸腔镜微创术,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d、3d、7d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C3、C4。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IgA、IgG、IgM、C3、C4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天后比较两组IgA、IgG、IgM、C3、C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部创伤后施行胸腔镜微创术,术后服用复元活血汤化裁方,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使患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低位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甲状腺肿瘤患者90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分别45例。研究组患者进行低位小切口切除术,参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3h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术后6h、12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与传统手术相比更具优势,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缓解术后的疼痛感,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在要对实施微创心脏术的患者,采用机器人系统作为工具,并根据术中各静脉的详细的处理方式、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4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根据手术要求,划分为以下几组a1为负压辅助引流7例,a2为离心泵辅助引流12例,a3为颈内静脉插管引流7例,并对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这三组中转流、血流动力学、乃至各项监测符合正常标准,同时,手术视野符合,使得其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9.7±35.5)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4.2±28.8)min,这三组进行对比发现其各种方式是不合雷同的,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在要对实施微创心脏术的患者,采用机器人系统作为工具,有着更为全面化的思考能力,同时更在于,其灌注师在采用的手法或对策,是通过机器人辅助微创来做这个心脏手术的关键部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产妇采用腹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腹式横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的分娩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132人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式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娩出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产妇的疼痛程度以及其他并发症,并记录新生儿的相关指标。结果经过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分娩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也明显少于对照患者,观察组的新生儿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产妇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效果明显优于腹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预防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联合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切口感染,对照组发生7例切口感染,观察组切口感染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7.50%(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甲级38例,乙级1例,丙级1例,对照组切口愈合甲级30例,乙级6例,丙级4例,观察组切口愈合甲级患者多于对照组,乙级和丙级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有利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切口愈合优良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肠梗阻采用手术治疗的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100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组,对照组为未感染,观察组为术后切口感染。行感染部位病原菌检测,分析两组病程、切口类型、合并症等。观察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单细菌感染62.00%,两种细菌感染36.00%,三种细菌感染12.00%,在病原菌分布方面,以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为42.5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32.50%);两组病程、结直肠肿瘤、粪石性肠梗阻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切口类型Ⅲ型概率分别为64.00%、58.00%、56.00%,血运性肠梗阻、糖尿病概率为22.00%、82.00%,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切口类型Ⅲ型、糖尿病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术后可能会出现切口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等较为常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等。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电视胸腔镜与前外侧切口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中抽取3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前外侧切口剖胸的手术方法,观察组进行电视胸腔镜的手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显著,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安全性能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7年1月至12月因患甲状腺瘤而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50例平均分成两组,以25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采取改良小切口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瘤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小切口长度,促进患者尽快出院,而且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九江地区三级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情况,为九江地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汇总分析九江地区三级医院上报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数据,分析九江地区三级医院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情况。结论九江地区三级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整体情况距《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3〕37号)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尚有一定距离,需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力度,设立有力的监督、干预机制让临床严格遵循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指征用药,掌握用药时机,限制用药时间及抗菌药物连用情况,从而规范九江地区抗菌药物的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救治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有严重胸部外伤以及复合性外伤的病患。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对病患进行临床抢救,待其情况稳定后,需要根据病患的创伤部位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相关治疗,在完成手术后,需要对病患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治疗,对病患术后出现的治疗情况进行相关记录。该实验选取了李文灿、董介芍、张秀卿的有关研究结果作为对照组,分别即为甲组、乙组、丙组,与该实验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将该次实验的病患记为实验组。结果在治愈率方面,实验组为91.67%,死亡率为8.33%,和乙组、丙组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相比,治愈率要比甲组高,死亡率比甲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该实验治疗的病患中有50例病患治疗后可以正常生活(90.91%),有3例病患为中度残疾(5.45%),有2例病患为重度残疾(3.64%)。结论该实验选取的治疗方法对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58例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组成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比两组诊断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股浅静脉内径、腘静脉内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静脉瓣反流部位来看,观察组Valsalva’s动作、平静呼吸数据在股浅静脉瓣、腘静脉瓣、双瓣反流上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相关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普勒超声的推广与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提高了诊断成功率,该种诊断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