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进行分析以及探讨。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4月到2017年5月治疗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的对象,为全部患者都给予实施介入治疗,同时对介入前后患者的心功能和hs-CRP的改变进行观察,并随访调查手术结束之后患者出现的主要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按照手术之前血清中CRP的水平把冠心病患者分成A组(其CRP大于等于3mg/L)和B组(其CRP小于3mg/L),结果所有的患者经过介入治疗之后均取得成功,在介入之后的3个月患者的LVEF值与介入之后1个月相比显著偏高,并且均显著高于为患者实施介入之前,P<0.05;在介入之后的3个月患者的血清hs-CRP值与介入之后1个月相比显著偏高,并且均显著高于为患者实施介入之前;A组患者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几率与B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此外经检测,A组患者介入之后1个月和介入之后3个月的LVEF值与B组相比显著偏低,P<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评估中,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对主要的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预测,临床取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的18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来分析研究,共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皮肤、肠胃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骨骼肌肉和泌尿系统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为观察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患者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安全性比阿莫西林高,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两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确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采用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前后常规血脂四项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用药后12个月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前、后常规血脂四项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用药后12个月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病患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81.3%)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46.3%),数据差异明显(p<0.05)。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比之常规心电图更能够有效的提高冠心病病患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检出的阳性率,有助于为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梗塞分期治疗应用眼针和头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40例脑梗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其中急性期眼针组应用眼针治疗,急性期头针组应用头针治疗,恢复期眼针组应用眼针治疗,恢复期头针组应用头针治疗;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并对比急性期眼针组与急性期头针组、恢复期眼针组与恢复期头针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急性期眼针组、急性期头针组、恢复期眼针组、恢复期头针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急性期眼针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值均大于急性期头针组,临床效果优于急性期头针组,差异显著(P<0.05);恢复期眼针组与恢复期头针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值、临床效果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脑梗塞急性期应用眼针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头针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优势,但脑梗塞恢复期应用眼针和头针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盆腔脓肿的效果。方法以80例盆腔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腹腔镜手术前进行抗感染治疗,其中抗感染治疗3d后采取手术者为观察组(40例),抗感染治疗后7d行手术者为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保留输卵管患者33例,对照组32例,1个月后观察组输卵管再通率7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6%(P<0.01);观察组盆腔炎复发、盆腔痛、痛经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治疗盆腔脓肿时,抗感染治疗后3d施行腹腔镜手术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异位妊娠手术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6年1-6月间实施的188例急诊异位妊娠剖腹探查患者,选择了条件匹配的84例患者接受异位妊娠手术,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麻醉时间。结果全身麻醉组6例(14.3%)患者发生了血压波动,硬膜外麻醉组18例(42.9%),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6),两组患者麻醉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全身麻醉用于异位妊娠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时间并不延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共72例宫腔黏膜下大肌瘤。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是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方面不存在较大差距(P>0.05)。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16.67%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的19.44%(P<0.05)。结论对子宫粘膜下大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和宫腔镜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是宫腔镜更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预后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助产中产钳与胎吸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50例阴道助产产妇分组。产钳助产组采用产钳助产的方式,胎吸助产组采用胎吸的助产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指征;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胎吸助产组手术指征和产钳助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主要有宫内窘迫、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和胎头位置不正,P>0.05;产钳助产组上钳以及牵引操作均一次成功。胎吸助产组一次成功有20例,2例二次成功,3例三次成功,一次成功率差异显著,P>0.05。胎吸助产组产妇切口延长、阴道壁裂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产钳助产组,P<0.05,但两组切口感染无显著差异,P>0.05。胎吸助产组新生儿面部擦伤发生率低于产钳助产组,而新生儿窒息、头皮血肿发生率高于产钳助产组,P<0.05。结论在阴道助产中产钳与胎吸的临床各有优缺点,但建议在会阴保护良好和操作技术熟练的情况下首选产前助产,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若实施胎吸,需避免过长时间牵引和反复滑脱。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奥硝唑与甲硝唑两种药物在治疗牙周炎时的功效以及副作用。方法将8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奥硝唑组42例,男/女人数比例为2022,甲硝唑组42例,男/女人数比例为2121,口服药物一周,并同时观察,记录两组受试者的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的治疗率均为100%,明显有效,经统计,P>0.05,不具有差异性;②两组患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0%,76%,经统计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炎的患者口服这两种药物均具有明显的疗效,但比较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甲硝唑组更严重些,持续时间长,从临床角度考虑,优选奥硝唑。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时生产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为试验研究对象,对个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符合试验研究要求的100例纳入本次试验研究序列,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对产妇进行阴道分娩试产,分娩受阻时采取紧急剖宫产,对比分析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临床结局情况。结果阴道顺产成功率为56.67%,试产失败的产妇则改行急诊剖宫产,9例继发性宫缩乏力,5例自愿放弃试产,1例先兆子宫破裂;4例胎儿宫内窘迫。83例行剖宫产,产妇出血量、产后发热率及住院时间阴道试产组与剖宫产组间差异显著,且剖宫产组均多于阴道试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选取阴道分娩,临床可行性高,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产妇能够快速恢复身体机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青春期痤疮和青春后期迟发性痤疮临床特征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痤疮患者156例,按照<25岁,≥25岁,分成青春期痤疮组98例(青春组),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58例(迟发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两组发病位置以及病情程度数据差异不大(>0.05);青春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化妆品使用情况与迟发组差异显著(<0.05)。结论青春期痤疮及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组患者发病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差异不大,青春痤疮患者多喜食甜食,而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患者睡眠习惯较差,而且辛辣食物、化妆品使用情况对其影响更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近视性弱视的两种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2016年5月接收的近视性弱视患儿84例,平均分两组,对照组患儿使用视觉功能功能训练法、全遮盖法与闪烁红光法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则使用视觉功能功能训练法、闪烁红光法、海丁格刷法以及短小遮盖法予以联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给予详细的观察。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视力情况比较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视觉功能功能训练法、闪烁红灯法、海丁格刷法以及短小遮盖法对近视性弱视患儿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术老年患者行静脉和硬膜外镇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组和硬膜外组,各28例。静脉组行静脉镇痛干预,硬膜外组行硬膜外镇痛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和应激反应。结果两组手术后0h的疼痛(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6h以及24h硬膜外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静脉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硬膜外组的血清皮质醇、血浆内皮素以及白细胞介素-6等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镇痛方式,镇痛效果显著优于静脉镇痛方式,均能够减轻对于患者的应激反应,硬膜外镇痛方式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