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一类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该病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并且有较高的死亡率。目前主要通过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副作用较多。血浆置换是一种较新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方法,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果。血浆置换能清除人体中的有害物质、有效控制免疫系统等,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就血浆置换对小儿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浆置换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颅脑伤残鉴定在法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目的是评估头部外伤导致的残疾程度,进而为司法程序、保险理赔以及医疗康复提供科学依据。在这一过程中,鉴定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外伤及其后遗症、患者自身既往脑部病变及其对伤情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然而,如何准确区分和处理头部外伤与自身脑部病变之间的伤病关系,仍然是一个复杂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回顾颅脑伤残鉴定中自身脑部病变的伤病关系处理的研究现状。

  • 标签: 颅脑伤残鉴定 自身脑部病变 伤病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抗体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炎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水平(如抗核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dsDNA抗体等)和炎症因子水平(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等)。统计数据用SPSS22.0进行,用±s检验和t检验。结果:实验组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2.5±0.3 vs 82.1±0.8,P<0.05),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3.2±0.4 vs 40.3±0.5,P<0.05)。结论:自身抗体与炎症反应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也可能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自身抗体和炎症因子的检测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为治疗提供新思路、评估治疗效果。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研究时间短等不足,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并开展更多临床研究以验证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关键词:自身抗体;炎症反应;临床意义;检测方法;炎症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年龄对股骨颈骨密度和皮质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前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骨密度检查,且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上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且将这100例患者按照年龄段分为45周岁~55周岁组,55周岁~65周岁组,65周岁~75周岁组,以及>75周岁组,每个组别患者为25人。对这100例患者,通过超声骨密度测定法测定患者骨量是否正常或骨量减少,以及是否患有骨质疏松,通过测量患者的皮质比率从而对患者的皮质厚度进行评估,比较年龄对股骨颈骨密度和皮质厚度的影响。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患者的皮质厚度比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且患者的年龄越大,下降的趋势越为明显。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疾病困扰着中老年朋友,只有好的生活方式才能为中老年患者带来福音。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常参加锻炼,注意饮食均衡,减少因为年龄问题带来的骨科疾病的困扰。

  • 标签: 年龄股骨颈骨密度皮质厚度骨科
  • 简介: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情况进行测定研究,了解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方法选择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14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性别、透析龄、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parathyroidhormone,iPTH)值分组,记录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等资料.应用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进行跟骨密度测定,测定iPTH水平,用SSP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质疏松总患病率为51.77%,骨量减少为41.84%.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5.00%,明显高于男性34.42%,x2值13.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透析龄增加,患者的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升高,iPTH值各组比较差异无明显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低骨量,骨质疏松患病率高,应给予针对性治疗.

  • 标签: 血液透析 骨密度 跟骨超声定量法
  • 简介:背景: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判断标准的一个条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但其体现椎体骨折自身病理改变特点的价值很少得到体现。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不同时期的骨密度范围及病理学特征,验证骨密度变化与病理特点的一致性。方法:对45例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按年龄进行分组,术前均行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T值)检测,同时常规行影像学检查,之后给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中常规行活组织取出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前骨密度测定可见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病理学表现:骨小梁随骨密度的丢失而变细、稀疏、数量减少,同时骨小梁之间间隔增宽,排列随着压缩程度的不同呈不规则或断裂、紊乱、甚至出现坏死,周围可见纤维增生,后期有反应性新生骨的形成。骨密度下降的趋势与骨折病理表现的过程有一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骨质破坏分期是一个渐进性的病理发展过程,而骨密度的下降可反映椎体的压缩破坏程度。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损伤基础实验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密度 病理学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运动与营养复合干预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教育卫生系统的 100名 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名;参照组给予单纯运动干预,实验组给予运动与营养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后显示,实验组骨密度增加,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好转,比参照组存在显著优势,组间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老年女性中,对其进行运动及营养干预,可以增加骨密度,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运动 营养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补肾活血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影响。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60例骨质疏松患者为对象,其中30例是参照组,30例是研究组,参照组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研究组添加中药补肾活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骨密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应用中药补肾活血治疗,有效提高骨密度,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仑膦酸钠 骨质疏松 中药补肾活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病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于骨密度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本医院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所收治的骨质疏松症病老年患者50例作为临床对象,分组方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2组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护理的总效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且腰椎正位的L3~4骨密度以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得以增高的幅度也较高。实施统计学分析后,均为P<0.05,组间的差异显著。结论对于患骨质疏松症病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将其骨密度显著增加,并将护理总有效率显著增高,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参考值范围甲状腺激素对男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健康体检甲状腺激素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男性体检者4420人,分为骨密度正常组和骨密度异常组,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分析甲状腺激素对骨密度的影响。结果:骨密度异常组FT4高于骨密度正常组(P

  • 标签: 骨密度 甲状腺激素 男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骨密度检测对老年人骨质疏松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因其他基础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共计227例。根据年龄进行分组,以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测仪测定。结果:65岁以后人体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上升,75岁以上尤其明显。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明显,随之增加了骨折发生风险。定量超声测量桡骨、跟骨等部位骨密度,无辐射损伤,精度高、快速、方便,在基层医院易于开展,尽早诊断骨质疏松,进行提早干预,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性。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检测 危险因素 老年人 骨折 疼痛 基层医疗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 掌握汉台区疟疾传播媒介按蚊种群数量和密度情况,为消除疟疾及消除后继续巩固成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7-2019年6-10月在汉台区选择3个自然村进行疟疾传播媒介按蚊调查。采用室内、外灯诱法开展传播媒介种群数量监测和室外通宵人帐诱捕法进行密度监测,对捕获的按蚊进 行形态学鉴定。结果  按蚊种群调查:2017-2019年7月连续3年在监测点的室内外通宵灯诱法捕获按蚊88只,平均密度  2.44(只/灯•夜),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形态学鉴定没有发现其他按蚊。媒介按蚊密度调查:2017-2019年6-10月连续3年在监测点室外通宵人帐诱捕法捕获中华按蚊86只,平均密度为0.24(只/帐•小时)。按蚊捕获数量最多的月份为6-9月,分别为19、27、31、9只;平均密度分别为  0.26、0.38、0.43、0.13 (只/帐.小时);10月捕获0只。按蚊活跃最高峰时间段为20:00-1:00。结论 辖区有疟疾传播媒介中华按蚊存在,活动高峰在6月至9月上旬之间;前半夜为活动高峰期,在室外活动时间多于室内。因此仍要继续加强 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患者并有效处置,巩固消除疟疾项目成果。

  • 标签: 疟疾 按蚊 调查
  • 简介:摘要:骨密度仪主要用于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反映骨质疏松程度。但骨密度仪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建议医疗人员本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借鉴优秀的经验,在诊断和预防骨质疏松症中,科学合理的应用骨密度仪,提高诊断数据的准确性,切实降低骨折风险,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

  • 标签: 骨密度仪 骨质疏松症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自身免疫性的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的特性与结果。方法分析近年来医院收录的肝炎病人的检查记录,将这些患者按年龄分为若干个组合,暂且将这几个组合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并且在建立一组从未得过肝炎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经过分析这些患者的资料,可以看出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在血生化指标,自身的相应抗体,非肝炎的自身免疫病等数据与非老年组的数据大致相同,但是老年组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肾功能之类的检查的检验数据比较异常,与非老年组的检验数据相比的差异较大。结论利用临床上的肾功能检测等技术对于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查与诊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查与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肾功能检测, 对照试验,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取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过去一年来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0例,通过随机法将其分组,30例患者接受去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输血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提供散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与乙肝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确诊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46份,将单纯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划分为对照组(23例),将自身免疫性肝炎乙肝重叠乙肝患者划分为观察组(23例),采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评分系统,予以相应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观察组23例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425.0±167.1)(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302.8±151.8)(U/L),对照组丙氨酸转氨酶(264.7±140.4)(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196.0±97.2)(U/L),组间差异明显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与自身免疫性肝炎乙肝重叠综合征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区别,以促进临床疗效。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重叠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330例拟诊或需除外PBC的患者(最后确诊34例PBC,296例非PBC)病例资料,采用欧蒙免疫印记法半定量检测血清中的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抗体(anti-mitochondrialantibo-dies-M2,AMA-M2)、抗三联体抗体(anti-BCOADC-E2PDC-E2OGDC-E2antibodies,anti-3E/BPO)、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100抗体(anti-SP100antibodies,anti-SP100)、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抗体(anti-promyelocyticleukemia,anti-PML)、抗核包膜蛋白gp210抗体(anti-gp210antibodies,anti-gp210)及抗Ro-52,并对以上抗体进行诊断价值评估及临床意义探讨。结果(1)34例确诊PBC患者AMA-M2、抗3E/BPO、抗SP100、抗PML、抗gp210和抗Ro-52抗体灵敏度(sensitivity,Sen)/特异度(specificity,Spe)分别为85.3%/84.8%、79.4%/93.2%、35.3%/98.0%、41.2%/96.3%、44.1%/96.6%和61.8%/68.6%;AMA-M2分别与抗3E/BPO、抗SP100、抗PML、抗gp210和抗Ro-52抗体串联检测(seriestest)特异度分别为94.9%、99.3%、99.3%、98.3%和92.2%,并联检测(paralleltest)灵敏度分别为91.2%、94.1%、94.1%、94.1%和91.2%;(2)PBC患者中AMA-M2阳性组和阴性组、抗3E/BPO阳性组和阴性组、抗SP100阳性组和阴性组、抗PML阳性组和阴性组、抗gp210阳性组和阴性组、抗Ro-52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各项生化指标、临床症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MA-M2阳性的PBC患者中41.3%(12/29)抗gp210阳性,31.3%(9/29)抗SP100抗体阳性,37.9%(11/29)抗PML抗体阳性;而AMA-M2阴性的PBC患者中60%(3/5)出现抗gp210,抗SP100,抗PML抗体阳性,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P=0.00)。结论(1)AMA-M2和抗3E(BPO)诊断PBC的敏感度高于抗SP100、抗PML和抗gp210抗体,可作为诊断PBC的筛选试验抗体;(2)抗gp210、抗SP100和抗PML抗体诊断PBC的特异度高于AMA-M2,有助于AMA-M2阴性的PBC患者的确诊;(3)AMA-M2与抗3E/BPO、抗SP100、抗PML、抗gp210、抗Ro-52并联检测,诊断PBC敏感度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PBC的诊断符合率;(4)AMA-M2与抗3E/BPO、抗SP100、抗PML、抗gp210和抗Ro-52串联检测,诊断PBC特异度显著提高,有助于PBC的排除诊断。

  • 标签: 肝硬化 胆汁性 自身抗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与免疫学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和免疫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疸、腹胀等,体征包括肝肿大、蜘蛛痣、肝掌、面色晦暗、脾大、皮疹、腹水等,多数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左右;患者常合并发生2型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过敏性鼻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重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显示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谷胺酰转肽酶、总胆红素(TBil)异常,丙种球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G均明显高于正常值;25例患者(65.8%)抗结核抗体(ANA)阳性,此外还出现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特异性胞质抗原性1抗体(LC-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肝细胞膜抗体(抗L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AK)、抗核糖体抗体(抗RNP)、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在我国并不少见,其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化和免疫血指标等检查结果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炎确诊的重要依据是肝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 肝炎 免疫学
  • 作者: 杨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4-14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 2015年第4期
  • 机构:杨颖福建省泉州市中心血站福建泉州362000【中图分类号】RP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353-012015年新年伊始,央视新闻关注了福州一名患者疑似因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件。1月10日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召开该名患者输注“窗口期”血液感染艾滋病事件新闻通气会,调查组对照《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福建省血液中心的采供血管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临床用血管理进行严格、认真地检查,认为省血液中心血液采集、检测、制备过程规范,各项记录完整且可以实现有效追溯,没有发现存在违反国家血液管理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情况,血站和医疗机构不存在过错行为。虽然目前该事件还在处理中,但我们从中认识到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形成的业务档案资料对该事件调查的重要性。笔者就如何规范血站业务档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谈谈几点体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