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体裂隙征对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行PVP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6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体裂隙征分为裂隙组32例和无裂隙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前缘相对高度、矢状面Cobb角以及术中水泥注入量、分布形态和渗漏情况。结果治疗1月后,无裂隙组和裂隙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8.4%和90.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明显下降,Cobb角及前缘相对高度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VAS、ODI、Cobb角及前缘相对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裂隙组患者术中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裂隙组(P〈0.05);术中水泥弥散不佳仅1例,明显少于裂隙组5例(P〈0.05);术中水泥渗漏仅2例,明显少于裂隙组6例(P〈0.05)。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无论内是否存在裂隙,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体裂隙征的存在会增加水泥注入量,出现水泥弥散不佳及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等问题。因此,术中应尽量使水泥填满裂隙,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避免水泥椎管内渗漏,预防畸形矫正丢失及术后再骨折的出现。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体裂隙征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皮C2体成形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例49岁的男性肺癌患者和1例45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出现C2体转移,均有明显的颈部疼痛,女性患者因疼痛已不能下床行走1个月。采取在CT引导下,用13G穿针,由颈椎侧方椎动脉与颈动脉鞘之间的间隙穿刺到C2体内,分别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3ml和3.5ml。结果术后CT扫描显示水泥在体内填充分布好,无水泥外漏。术后两例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1周后疼痛完全消失,女性患者能下地自由行走。男性患者半年后死于多个器官转移引起的全身衰竭。女性患者术后配合放化疗,随访至今1年多,无任何不适。结论在CT引导下,采取颈椎侧方入路,椎动脉与颈动脉鞘之间的间隙,行经皮体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C2体转移性肿瘤的方法。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C2椎体 椎动脉 颈动脉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滑脱症患者采取改良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给予改良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5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56.54±34.32)min,平均出血量(306.54±54.32) mL。患者X线、CT等检查,表明滑脱责任节段复位较好, 无出现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疼痛评分较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JOA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中采取改良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此种术式用时短、出血量低,且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经椎间孔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滑脱症 硬膜囊 神经根损伤 疼痛
  • 简介:背景:皮穿刺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确切,但部分高龄患者容易发生不愈合情况。目的:探讨PVP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钙素水平、VAS评分的影响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64例,其中接受PVP治疗的34例作为PVP组,进行保守治疗的30例作为保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年的钙素水平、VAS疼痛评分、X线片结果(Cobb角、体压缩率)、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均随时间增加而逐渐缓解,但各时间点内PVP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均较保守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PVP组患者的钙素水平逐渐增加(P<0.05),而保守组患者的钙素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各检测时间点PVP组患者的钙素水平均明显高于保守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随时间增加逐渐改善,但各时间点内PVP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均较保守组更好(P<0.05);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的Cobb角和体压缩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Cobb角和体压缩率均较治疗后1周有所恢复,但各时间点内PVP组患者的Cobb角和体压缩率改善情况均较保守组更为显著(P<0.05);PVP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9%)明显低于保守组(13.3%);PVP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2%)明显高于保守组(73.3%),两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PVP对于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的疼痛感,确切修复后凸畸形情况,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骨钙素 VAS评分 疗效
  • 简介:背景:文献报道腰椎融合治疗腰椎疾病,有近20%不能达到有效的融合,出现治疗后疼痛、椎间隙塌陷、迟发性后凸畸形等一系列并发症。目的:进一步验证兔腰椎前柱结构切除后髓核组织对体间融合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剥离前纵韧带+组在L3间盘水平剥离前纵韧带,使其与L3间盘前缘形成间隙,植入同种异体髂骨。②切除1/3间盘组织+组切除L3前1/3间盘组织,终板间植入同种异体髂骨,缝合同剥离前纵韧带+组。③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在切除1/3间盘组织+组的基础上行前柱的内固定。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定:剥离前纵韧带+组治疗后12周融合节段垂直拉伸力明显优于其他2组,能够承受更强的外界拉伸力。腰椎侧位X射线检查:切除1/3间盘组织+组12周植入骨块吸收,椎间隙无新生长入;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12周间有连续桥形成;剥离前纵韧带+组12周完全性融合。组织学观察:切除1/3间盘组织+组12周未见组织生成;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12周少量的成熟小梁及成骨细胞;剥离前纵韧带+组12周大量成熟小梁及骨细胞,重塑后的板状及哈弗氏结构。结果证实腰椎前柱的稳定性对体间融合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切除前1/3间盘组织后,游离的间盘、髓核物质影响了植入骨融合,有效地恢复前柱稳定性能够促进体间融合,但仍不能达到有效融合。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脊柱 腰椎 椎间盘 椎间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选2014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8例,采用前路减压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Bathel评分差异。结果术后患者VAS评分为(5.7±3.1)分,数值低于术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患者Bathel评分为(90.3±10.7)分,数值高于术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路减压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甚佳。

  • 标签: 前路减压椎间植骨 钢板内固定 脊髓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4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半板切除术治疗,42例)、研究组(全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2例),比较治疗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全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改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全椎板切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水泥成形术的护理要点及措施。方法以50例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准备、体位训练及各项检查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本组50例患者,6-72小时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所有病例均无发生并发症。结论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椎体骨水泥成形术 护理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给药唑来膦酸结合体成形注射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分析对其症状或体征改善作用,并观察其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月至2014年9月进行治疗的OVCF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9例,对照组应用体成形注射水泥治疗,观察组应用唑来膦酸联合体成形注射水泥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检测患者L1-4及股骨颈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VAS和ODI分别为(3.62±0.71)分、(2.27±0.64)分和(69.51±7.44)%、(55.06±6.93)%,均低于对照组(4.93±0.68)分、(3.04±0.59)分和(73.40±7.26)%、(62.51±7.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结果分别为(0.77±0.15)g/cm^2和(0.77±0.15)g/cm^2,均高于对照组(0.72±0.12)g/cm^2和(O.73±0.21)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给药唑来膦酸结合水泥体成形治疗OVCF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增强患者骨密度.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标签: 唑来膦酸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成形术和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期间,选取了100位因骨质疏松导致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列表被均等划分为两个组别,每组50人。对照组采取经皮体成形术,观察组则采取经皮体后凸成形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采取经皮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抽选33例胸腰椎骨折病患,收集和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治疗时间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全部患者均以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和横突间融合治疗,观察和对手术前后病人体压缩率及Cobb角。结果和手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病人体压缩率及Cobb角均下降(P<0.05)。随访复查中,全部骨折复位均比较高,未有病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可靠,可行性与安全性高,效果良好,优势显著,适合使用。

  • 标签: 治疗 经后路伤椎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及体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脊柱肿瘤及体转移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组各项治疗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各项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及体转移瘤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肿瘤 椎体转移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高粘度水泥不同注入量在体成形术(PVP)中治疗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OVCFs患者;共99例,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伴有体内裂隙的疼痛性OVCFs患者,是PVP治疗的独特且可能具有优势的指征。然而,很少见到对照研究,结果常常相反。在识别体内裂隙方面观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有多大目前尚不明确。方法:197名长期疼痛的OVCFs患者中102人接受了PVP治疗,运用疼痛强度数字表表示背痛程度,观察36项调查表及常规的脊柱摄片。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性 治疗 疼痛强度 PVP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病人采取经皮体后凸成形术和体成形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两年之内所收治的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法的差异对其施行分组,给予A组病人体后凸成形术方式进行治疗,给予B组病人体成形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病变体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病人采取经皮体后凸成形术以及体成形术存在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中需要依照病人具体情况为其选取最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常用的脊柱微创技术。因其创伤小、费用低、疼痛缓解迅速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其并发症大多与水泥渗漏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血管源性水泥渗漏因无明显临床症状往往被人们忽视,若发现不及时,会出现肺栓塞、脑栓塞等致命性并发症。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血管源性骨水泥渗漏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