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儿科消化性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40张消化性疾病处方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处方进行观察和统计,记录微生物制剂的应用情况,同时对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情况是否合理进行分析。结果在儿科消化性疾病方面应用微生态制剂,针对腹泻疾病应用率最高24.04%,其次为肠炎20.67%,在应用率方面存在一定差距(P<0.05)。本院应用微生态制剂应用率较高的为整肠生28.85%,其次为丽珠肠乐24.52%,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率有所差距(P<0.05)。微生态制剂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率较高的药物是止泻药41.10%,其次为抗酸药3.14%,联合应用药物之间存在一定差距(P<0.05)。结论针对儿科消化性疾病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和预防效果显著,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剂量和药物,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儿科消化性疾病 微生态制剂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菌群情况,分析口腔微生态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相关性,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所收治的已确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疾病的患者30例为A组,选择同期经治疗已处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愈合期的患者30例为B组,并选择无复发性口腔溃疡疾病病史的健康者30例为C组,对三组患者唾液标本菌群进行涂片观察,就受检唾液涂片的菌群构成情况以及韦荣氏菌/链球菌/奈瑟氏菌的构成情况进行详细统计与记录,比较各组口腔菌群构成,并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革兰氏阴性球菌的构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A组革兰氏阴性球菌构成为(45.38±2.17)%,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三组患者在韦荣氏菌以及链球菌构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A组韦荣氏菌以及链球菌构成分别为(7.98±0.85)%和(7.13±0.72)%,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形成、发展与患者口腔微生态菌群构成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在有关复发性口腔溃疡疾病临床诊治的过程中,重视对口腔微生态平衡问题的关注,以提高治疗效果.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微生态;菌群中图分类号R7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3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金维他结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9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分组探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6例),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治疗及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金维他治疗,数据观察: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82.61%)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5.65%)更高,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各组相当,p>0.05。结论  金维他结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治疗效果,其应用不良反应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金维他 微生态制剂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应用重建阴道微生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1 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接收的90例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真菌治疗、实验组采取重建阴道微生态治疗。比较两组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建阴道微生态治疗 阴道假丝酵母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态调节在变应性鼻炎护理中的作用与前景。方法:选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实验组进行微生态调节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脱敏治疗知识掌握度和脱敏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脱敏治疗知识掌握度显著提高,脱敏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调节在变应性鼻炎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患者对于脱敏治疗的知识理解、态度和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微生态调节 变应性鼻炎 脱敏治疗
  • 简介:摘要: 根据医学研究发现, 人体微生态系统主要存在 胃肠道和 呼吸道等多个部位。 肠道中的微生态系统是其中最复杂的部分之一。由于 肠道菌群具有生理功能 ,它对人体的 代谢都会带来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如果 肠道微生态系统出现了问题,可以就会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本文对 肠道微生态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关系进行了研究,为促进我国医学事业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肿瘤发生 发展关系 研究进展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究阴道微生态异常与高危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就诊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妇科门诊的育龄期女性650例 ,根据HPV筛查结果分为高危HPV感染组325例和HPV阴性组325例。采用阴道微生态检测方法对不同HPV感染情况下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通过数据分析探讨该地区HPV感染与微生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阴道pH、清洁度、BV、TV、VVC、H2O2、SNa分布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紊乱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微生态评价体系对预防HPV感染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高危型HPV   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微生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质量用质量控制的情况。方法 用2020年6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2例患者,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用HE常规染色,观察组用免疫组化染色并在其中做质量控制,比较切片优良率。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的切片优良率比观察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中用质量控制能提高切片质量,减少问题切片数量,提高检验效率,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质量控制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 切片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中药农业种植技术、仪器分析法和中药特征图谱的应用三方面介绍了中药质量控制的几项关键技术,从全球医疗模式的发展、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和科技研发力度的加大来分析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对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中药生产 质量控制 生产技术 发展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简易VSD技术在压力性损伤创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压力性损伤患者 ,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40例。实验中压力性损伤创面采用自制简易VSD技术治疗,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创面采取常规伤口换药治疗。结果:使用自制简易VSD技术,用于创面感染的治疗,治疗后7-10天,创面感染率下降了69.24%,治疗后15-21天,创面感染率下降了87.26%。两组相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简易VSD技术应用于压力性损伤创面的处理,与常规伤口换药相比,能够显著降低压力性损伤创面感染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自制简易VSD技术 压力性损伤 创面感染
  • 简介:摘要:病理学技术在医学诊断和疾病研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确保病理学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并在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方面展现出潜力。因此,将精细化管理原则应用于病理学技术质量控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病理学 技术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自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入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8例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以美沙拉嗪及美常安治疗,B组单纯应用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副反应情况。结果A组腹痛、腹泻、血便缓解例数多于B组,A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58/64)高于B组78.13%(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情况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实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但A组合用美常安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无差异,应予推广。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溃疡性结肠炎 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我的畜牧养殖业开始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产生了粪污、空气和水污染问题,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的应对在规模化畜牧养殖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破坏,应该采取科学的废物资源利用新模式,引导广大的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参与到资源的科学化利用中,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 标签: 规模化畜牧养殖 生态 资源化利用 影响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属于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化疗等治疗手段,遏制癌细胞的扩散与增殖。此外,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等新兴疗法也逐渐成为CRC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上述治疗方法在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引发相关不良反应,其中肠道菌群失调。通过肠道微生态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向患者体内移植健康个体的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进而调节免疫反应,促进肠道健康,缓解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肠道微生态移植 结直肠癌 菌群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实际作用。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这段期间内,将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比较实施卫生理化技术前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例数。结果实施卫生卫生理化技术后,饮食安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后,社会公众和检验人员对疾病预防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疾病预防控制过程中加强理化检验技术,其有助于降低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和饮食安全发生次数。所以,要加强对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投入,促使疾控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卫生理检验技术 疾病预防控制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气对于X线胸片摄影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4~6月使用GE-XR650(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对168例患者进行X线数字胸部摄片,根据是否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根据X线的摄影质量标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摄影质量。结果对照组的84例达到优秀标准的图像共76例(90.5%);观察组的84例达到优秀标准的图像共83例(98.8%),其余1例存在一定的图象质量问题但基本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呼吸移动伪影;肩胛骨没有移出肺野外;两肺底肺野显示欠佳。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X线胸片图像的分析,在进行X线胸部摄片时,技术人员应充分把握好曝光时机,叮嘱患者做好呼吸配合,以确保在吸气位末时摄取到最佳的胸片。同时在摄影参数的选择上应尽量缩短曝光时间,避免移动伪影的产生,确保X线胸片的质量,以满足诊断要求。

  • 标签: X线胸片 图象质量 移动伪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门诊收治的多发伤患者90例,按照研究需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外伤康复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碱剩余恢复时间(BE)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能有效控制病情,为患者后期修复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各项生理机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损伤控制 多发伤 救治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数字技术进行个体化股骨旋转定位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上海市东方医院关节外科2012年5月—2013年11月68例膝关节严重退变病例纳入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x线检查均符合Kellgren&Lawrence分级法Ⅲ级以上,且合并严重的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术前CT扫描下肢采集数据后利用数字化软件Mimicsl4.01在建立的3D立体模型中测量股骨后髁角,在TKA中参照该角度进行个体化截骨,术后再次测量股骨后髁角。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0月统一采用外旋3°截骨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股骨后髁角以及股骨假体旋转不良率。结果观察组68例采用数字技术的患者术前测得股骨后髁角5.14°±1.59°(1.05°-8.26°),术后0.83°±0.44°(0.03°~2.28°);对照组中62例采用传统技术的患者术前测得股骨后髁角5.47°±1.23°(1.97°-8.41°),术后3.82°±0.41°(0.08°-6.93°)。两组患者术前的股骨后髁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9,P〉0.05),观察组术后股骨后髁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73,P〈0.01)。观察组股骨假体旋转不良率为10.3%(7/63),对照组为38.7%(2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0,P〈0.01)。结论TKA术前应用数字化技术测量股骨后髁角,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个体化股骨外旋截骨,可以获得良好的股骨旋转力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股骨后髁角 股骨假体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