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2例患者,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0.73%(P<0.05);观察组TG(甘油三脂)(1.65±0.09)mmol/L、TC(总胆固醇)(4.13±0.24)mmol/L、LDL-C(低密度脂蛋白)(2.47±0.15)mmol/L均低于对照组(1.84±0.12)mmol/L、(4.48±0.63)mmol/L、(2.95±0.32)mmol/L(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常规治疗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脑血栓病患接受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探究。方法:以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医院治疗的
简介: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臂丛阻滞及小针刀进行粘连松解配合术后止痛药物治疗肩周炎,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经确诊肩周炎病人286例,其中男124例,女162例,年龄35~72岁,病程1个月~4年。治疗前检查患肩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受限,外展<50°,屈<80°,伸<30°,内外旋<70°。检查心电图,摄颈椎、肩关节、胸部X线片等,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等,排除关节结核、化脓性炎症、风湿及类风湿病、肿瘤、颈椎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方法:暴露患侧上肢,于前中斜角肌肌间沟锁骨上3cm处与皮肤垂直进针,出现肩外侧、肘及拇指放射的异感后,回抽无血和液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发生不良反应的41例头孢菌类药物应用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另选取43例同期应用头孢菌类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类型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观察组老人及儿童、过敏体质、用药过敏史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主要有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他定、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神经系反应、过敏反应、心血管系反应、泌尿系反应、二重感染等,其发生率分别为21.95%(9/41)、2.44%(1/41)、34.15%(14/41)、14.63%(6/41)、17.07%(7/41)、7.32%(3/41)。结论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神经系反应、过敏反应、心血管系反应、泌尿系反应、二重感染等,这可能与药物本身的的、MDT侧链、β-内酰胺环、MTT侧链以及7位上羧基基团与机体内的Na+-K+-ATP酶、γ-氨基丁酸以及红细胞膜上特异性靶蛋白等发生作用而引发不良反应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在促进喹诺酮类药物合理使用过程中的临床病理作用。方法采取药学干预方法进行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使用研究评估,并对我院在使用此药物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比。结果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了药学干预后,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剂量得到了控制,其使用量有一定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药物的利用指数逐渐趋于合理,对药物的使用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有一定促进作用。对于耐药性分析的结果来看,药学干预后,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也有所下降。结论药学干预的处方化评定办法,在应用临床治疗和使用中,能够更好的促进临床治疗的效果,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结核病采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可行性,为结核病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传染病科 2017年 8月 -2018年 10月期间收治治疗的结核病患者( n=80) ,结合用药方法分组(取随机法)。试验 1组、 2组结核病患者分别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加行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比较试验 1、 2组结核病患者治疗后整体效果。结果:试验 2组结核病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率高于试验 1组,治疗效果高于试验 1组, P<0.05。 2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P>0.05。结论:在利福平等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结核病可以促进患者症状体征改善,且有安全性,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