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考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DCs)活化骨髓细胞、净化骨髓的作用。采用免疫磁珠从2例血液学缓解的CML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分离DCs,另取BMMNCs置T-25塑料培养瓶建立Dexter培养体系,分为3份,第1份为对照,第2份加rhIL-2,第3份加自体DCs,每周取半量非贴壁细胞,计数、行CFU-GM检测,然后加等量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当非贴壁细胞总数<2×10^5时终止培养,收集贴壁细胞做CFU-GM集落形成试验并检测CD34和P210表达,取贴壁细胞形成的CFU-GM集落,抽提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ABL的表达,结果发现,在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培养后1-2周,非贴壁细胞遥CFU-GM产量明显下降,与rhIL-2的体系基本平行,同时体系中的P210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不过,培养3周后含DCs的体系CFU-GM产量下降减缓,而含rhIL-2的体系CFU-GM产量持续下降,在含自体DCs的Dexter体系,贴壁细胞中CD34^+细胞和P210^+细胞比例最低,只是贴壁细胞产生的CFU-GM集落中,BCR/ABL(+)的集落比例与不含DCs的体系比较无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说明自体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能减少白血病的祖细胞,包括成熟的祖细胞和原始的祖细胞,自体DCs有可能用于CML骨髓的体外净化。
简介:目的寻找一种准确、敏感的检测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的方法,为研究T细胞极化状态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可靠的手段.方法用PMA、ionomycin作刺激剂,刺激全血中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以monensin阻断细胞因子分泌至胞外,应用两种免疫荧光抗体同时标记淋巴细胞的膜表面特异的分子和表达并被阻滞在胞内的细胞因子,然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本方法检测18例正常人淋巴细胞的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其中CD4+T淋巴细胞中Th1占19.51%±4.96%,Th2占15.66%±3.95%;CD8+T淋巴细胞中Tc1占16.22%±1.78%,Tc2占9.20%±1.96%;而12例妊高征孕妇的Th1、Tc1百分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Th2的比例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可以客观、准确地检测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水平,判断T淋巴细胞的极化状态.妊高征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存在T淋巴细胞的极化水平异常,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生发展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回顾分析10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和10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就诊断及预后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1)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首发症状相似,均有头痛或是头晕表现;发病部位以颞叶、顶叶为主;(2)影像学特点: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晰,囊实性占位,肿瘤及囊壁有不同程度强化,水肿不明显;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显示有长T1及稍长T2不均匀信号,病灶内信号不均匀,有少许更长T2信号。(3)免疫组化学:免疫组织化学:GFAP、Vimentin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呈现阳性表达,Nestin、S-100蛋白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阳性表达,IDH1、NeuN呈阴性表达。p53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呈阳性表达,在不同分级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程度有差异;CD34、CK-pan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阴性表达。(4)病理特点: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镜下多形性细胞,以梭形细胞和星形巨细胞为主;3级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有核分裂表现,常见坏死。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镜下见大量的巨怪形多核巨细胞,可见小的“纺锤”状合体细胞;少见假“栅状”坏死、缺血性坏死。结论: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具有特异性,根据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检测、影像学特点等,能够为临床鉴别和诊断提供了科学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占比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96例MDS患者,以同期的96例非MDS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面的血液学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占比、CD3+CD4+占比、CD4+/CD8+值显著降低(P<0.05),而嗜酸性粒细胞的占比、CD3+CD8+占比则明显上升(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中骨髓细胞形态异常现象的患者明显较多(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占比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对于MDS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简介:背景抑制可有效降低杂波干扰、突显观测目标,是红外小目标检测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现有背景抑制算法的对比分析发现:全局滤波和局部滤波具有一定的互补特性,全局滤波可有效抑制大面积缓变背景,但对起伏背景的边缘区域抑制有限,局部滤波在抑制背景边缘和"脉冲"噪声方面效果较好。基于此,构造了一种全局-局部联合滤波器,结合奇异值分解良好的数值稳健性和自适应性、RobinsonGuard边缘滤波器具有保留目标边缘及其内部信息的特点进行背景抑制。通过多组实验分析,并与单一滤波和基于小波与形态学联合滤波的方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信噪比增益和背景抑制程度上更具优越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摘局部义齿和基牙龋之间所存在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间曾在我院接受可摘局部义齿治疗的患者32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基牙龋病发生率,并且分析基牙龋病发生率各种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所有患者中基牙龋病发生率为98.4%,其中龋齿发生人数为200例,龋斑发生人数为115例;患者年龄越大,牙龋病发生率越大,患者戴义齿时间越长,其牙龋病发生率越大,患者口腔卫生较差,其牙龋病发生率越大。结论可摘局部义齿很容易导致基牙龋病发生,并且该疾病发生与患者年龄、戴义齿时间及口腔卫生等方面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其中口腔卫生属于最重要可控因素,因此可摘局部义齿患者应当保证口腔卫生清洁,从而减少基牙龋齿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局部冷冻治疗太鲜花皮肤病的临床护理方法,为加快患者康复提供有效支持。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间收治的 47 例 局部冷冻治疗苔藓化皮肤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 24 例,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 23 例接受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苔藓化皮肤病消退面积,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自我保健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 局部冷冻治疗苔藓化皮肤病患者护理期间,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中采用局部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3例老年疝修补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患者相关手术情况。结果所有老年疝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大概32-55min,平均手术时间(35.4±3.5)min。患者平均住院4.6d后,切口基本上都是甲级愈合,最终全部治愈出院。经过1年时间随访,并没有发现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也没有患者复发。结论老年疝修补术中实施局部麻醉处理的效果良好,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术后恢复比较快,而且复发率较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可在老年疝修补术中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