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选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6例高血压患者,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患者高血压知识普及的调查表,共发放106份,回收106份,回收率100.0%。据调查表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其中遵医饮食有35例,占比33.02%;不遵医饮食有71例,占比66.98%。评价及分析遵医饮食与不遵医饮食的心脑肾受损情况,不遵医饮食的原因。结果不遵医饮食的心脑肾受损率高于遵医饮食(P<0.05);71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包括日常饮食不合理、对高血压定义模糊、家属配合度低、护理人员未强调遵医饮食的重要性。结论充分了解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并通过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饮食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指导等对策,可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 对我国乳腺癌症状群研究现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了解乳腺癌症状群研究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实践及护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 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乳腺癌症状群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统计分析。 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3篇,其中横断面研究6篇、纵向研究4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综述2篇。研究大多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进行症状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测定分析症状群的组成,消化道症状群和心理相关症状群是乳腺癌患者的共性症状群。结论 国内关于乳腺癌症状群的研究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应注重对乳腺癌患者症状群的评估,根据其生理学机制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引发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相关微生物菌群进行检测,分析其菌落的特点,据此掌握致病机制,为更有效的治疗此症提供参考。方法 为保障研究的规范性及合理性,及时观察研究过程并获得 完整的监测 数据,研究对象的选择需要符合纳入条件,且参与研究的医护人员、所用药物及检测 设备等均出自我院,根据纳入标准对研究资料进行筛选,共有 71 例患儿的 资料符合 要求。采集这些患儿的腹泻物标本,对其分离培养,然后检测菌落情况。结果 细菌、病毒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微生物菌落中占比高达 87.32% ( 62/71 ),其中,志贺菌占比最高,为 40.32% ( 25/62 ),主要发生于 1-3 岁年龄段;大肠杆菌占比 25.81% ( 16/62 ),主要发生于 3-6 岁年龄段;孤菌类占比 12.90% ( 8/62 ),主要发生于 3 岁以下年龄段;轮状病毒占比 20.97% ( 13/62 ),主要发生于 1 岁以下年龄段。此外,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春季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发病率( p<0.05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的住院患者3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22例和对照组328例,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造成眼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眼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11%;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住院时间、未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和接触性检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眼科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术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能够控制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行业的发展也有了创新。消化道菌群多样性对于维持家畜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家畜消化道中定植菌群的种类和功能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关键。由于所有动物的消化道是厌氧环境,所以在体外的好氧环境中,有些菌种不易培养,而这些菌种信息的缺失,会导致消化道优势菌群的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借助一些广泛应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些方法主要是测序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测序法包括指纹图谱法和高通量测序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这些方法均基于分子生物学水平,可避免菌体培养步骤,直接分析消化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综述了上述方法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对它们在动物消化道菌群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研究动物消化道微生物时不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选择和联合使用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分析和探究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们医院在2018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正常来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一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个组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平均各有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是正常进行体检的人群,而观察组是糖尿病患者,针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切实有效的血常规化验,有针对性的抽取他们的清晨空腹的血,按照研究的需要检测和分析其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或中性脂肪、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相关方面的指标含量,与此同时,进一步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含量检测,然后结合具体的检查结果实施相对应的对比和分析。结果通过相应的观察和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血脂含量方面,对照组中的健康人要比观察组中的糖尿病患者有十分明显的降低,尤其是在这三项指标中,分别是TG、TC、LDL,健康人群要远远的低于糖尿病患者,经过相对应的检验和评估,可以有效得出,两组研究对象经过检验之后,两组对象采血之后的血脂数量进行对比,有显著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采取这种检测方式,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可以更有效的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其病程得到有效缩短,对于糖尿病防治工作有着十分显著的成效。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期间应用抗生素对于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新生儿,将其中孕期存在抗生素暴露的新生儿归为暴露组,并按应用时间分为暴露3d亚组和暴露7d亚组各15例,另30例在孕期未接受任何抗生素暴露的新生儿归为非暴露组,在新生儿出生的第1天、第5天通过粪便培养观察新生儿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暴露组中孕期抗生素使用率最高类别为头孢菌素,占比66.67%,高于其他类型抗生素(P〈0.05);暴露组总体G+球菌计数显著高于非暴露组,暴露组G-杆菌显著低于非暴露组,暴露7d亚组的G-杆菌显著低于暴露3d亚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同时间点,暴露组新生儿粪便大肠埃希菌显著低于非暴露组(P〈0.05),。【结论】孕期孕期应用抗生素能够对新生儿肠道菌群正常建立产生破坏性作用,容易引发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紊乱,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而抗生素应用时间越长,破坏性效应越显著。
简介:摘要: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 由异常的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引起, 其具体的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些年来, 研究表明RA与肠道菌群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文献表明调节和改善肠道菌群可以降低自身免疫反应,有益于治疗RA的症状。故本文主要基于肠道菌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进行综述, 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设想与展望, 为RA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人体的肠道中定植了数以万亿的肠道微生物,形成肠道微生物群,被称做“第二基因库”。最近的研究证实了“肠-脑-微生物群轴”的存在,包含了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等多个系统。肠道微生物群能够介入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双向交流,从而参与社会认知行为和精神疾病的发展,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群与这些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精神疾病的病因、治疗等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