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地老年人血脂水平,并探讨引起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老年人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上海市某地7777位60及以上老年人体检资料,具体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辨识等多项指标。计算血脂水平,并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甘油三酯水平异常者共计占22.27%,胆固醇水平异常者共计占52.46%。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在不同性别(P<0.001,χ2=286.250)和年龄(P<0.001,χ2=31.592)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高血压、BMI、饮食习惯等研究对象间的血脂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肥胖、偏荤饮食习惯是老年人高血脂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血脂异常高危人群的防治,深入开展老年人高血脂的健康教育工作,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高血压、维持正常体重、清淡饮食、适量运动等。

  • 标签: 血脂水平 老年人 影响因素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县15以下儿童乙型肝炎传染病发病状况,掌握乙型肝炎在大力扩展计划免疫措施下的发展趋势,为制定乙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县2005年到2012年乙型肝炎疫情监测报告及对报告的15以下病例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县15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乙肝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讨论在我国目前实施的乙肝防控策略积极有效,在基层应对乙肝各项防控措施做细、做实并进一步加强和坚持,真正落到实处,乙肝就一定能得到很好的预防并遏制其流行。

  • 标签: 15岁以下儿童 乙肝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5以上老年患者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诊治的86例脑梗死75以上的患者,其中有43例为出血性脑梗死(研究组),43例为非出血性脑梗死(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相关危险因素与治疗情况。结果两组资料相比较,研究组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血压及血糖过高、脑栓塞、脑梗死面积较大,研究组每个出血时段的治疗情况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出血性脑梗死75以上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脑栓塞、高血压、高血糖及脑梗死面积过大等。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75岁以上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石河子地区0-6儿童血铅含量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石河子地区2000例血铅样本及样本对象的年龄及生活环境等情况。结果平均血铅浓度(34.54±5.17)ug/L,0-1平均血铅浓度(31.54±1.78)ug/L,2-3平均血铅浓度(33.23±5.75)ug/L,4-6平均血铅浓度(37.87±4.45)ug/L,超过100ug/L20例。结论绝大多数儿童血铅浓度在正常范围内,血铅含量与年龄、生活环境相关联。

  • 标签: 0-6岁儿童 血铅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及以下职工现状,为更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及中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心关工委、团支部、院办、人事科共同商讨制定的《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及以下职工现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5及以下职工51人,占职工总数44.35%;共有19人在就职期间参加了学历教育,目前本科及以上学历已超过半数;职工平均每天用于学习提高的时间为0.96±0.53小时,娱乐时间1.33±0.86小时,休息时间7.47±1.30小时,上下班路途花费1.43±0.73小时;工作满意度评分最低依次为目前收入水平、工作成就感。结论加强社区医务人员工作量研究,出台法律法规,消除职工的负面情绪,关心职工需求和健康,提供更好的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5岁及以下职工 现状调查 满意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市农牧区妇女妇科疾病患病情况,进一步针对农牧区妇女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6年农牧区8734名35~64女性为研究对象。结果农牧区妇女生殖道感染占47.02%发病率最高,生殖道良性肿瘤居第二占1.73%,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比例较低占5.03‰,其中生殖道感染与妇女婚育史、生产史、避孕方式有相关因素。讨论农牧区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率较高,造成这种疾病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她们的文化水平偏低,生活、居住条件相对较差,保健意识薄弱,早育、多产、流产等因素,对生殖系统造成刺激从而导致生殖道感染高发。针对这些人群定期开展普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农牧区妇女生活质量。

  • 标签: 农牧区 妇女疾病 普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共178例实施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5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患者围手术期通过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和随访等,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期的恢复情况均比较理想。结论对于接受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证,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6个月~6住院患儿的血常规情况,调查其贫血状况。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6个月至6住院患儿共380例的血常规,调查患儿的贫血状况。结果贫血发生率为27.37%,6~12个月患儿贫血率51.11%,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率为78.85%,男女发病率差异不大,分别为29%、25.56%。结论贫血患儿仍占一定比重,年龄越小,贫血发生比率越高,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是主要类型,临床应该加强关注,做好预防。

  • 标签: 血常规 贫血状况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年青乳腺癌患者心理创伤的治疗效果。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心理干预作为治疗乳腺癌患者心理创伤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和自我,对提高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年青乳腺癌 心理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温针灸改善0-3痉挛型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便于为脑瘫患儿的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措施。方法在我院住院治疗的0-3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瘫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法。通过GMFM-66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经过三个月的治疗,GMFM评分较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组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温针灸可以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GMFM评分,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 标签: 温针灸 小儿脑瘫 痉挛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伏立康唑是在氟康唑结构基础上合成的一种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抗真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等特点,特别是对于老年重症患者真菌感染治疗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轻。本篇将一例98的高龄老人先后两次真菌感染,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辖区6以下婴幼儿的贫血现状,为儿童保健科对婴幼儿贫血的防治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以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到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和综合门诊就诊且做了血液分析的1383例3个月至6以下婴幼儿血红蛋白(HGB)检测结果和红细胞(RBC)数作为数据来源,按年龄段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男童占725例,贫血327例,男童贫血发生率45.10%;女童658例,贫血269例,女童贫血发生率40.88%,男童、女童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1,p﹥0.05);不同年龄组发生贫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P<0.01)。结论我辖区婴儿组贫血发生率最高,达63.0%,幼儿组次之。我院儿童保健科应加大宣传科学母乳喂养和营养膳食指导的力度,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 标签: 血红蛋白 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 营养膳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武汉市青山区2009~2011年5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分析,掌握青山区5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提出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对策。方法采用为青山区长住的所有5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从年度和年龄等多角度分析儿童的死因及死亡率。结果青山区5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09年的5.08‰降到2011年的3.79‰。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5以下儿童的首位死因,其中婴儿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先天异常,1以上儿童前三位死因分别为煤气中毒、脑瘫和肿瘤。结论不同年龄组儿童间主要死亡原因不同,为了降低婴儿期儿童死亡率,重点在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先天异常,对幼儿期儿童,要努力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 标签: 死亡率 死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改善儿童健康和生存质量。促进均衡的人口动态,降低5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按照《中国5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死亡诊断和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和评价,弃女婴归类为意外死亡。结果(1)20年来5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ENMR)、新生儿死亡率(NMR)、婴儿死亡率(IMR),5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呈下降趋势,但近年出现平台(瓶颈)期。(2)死亡构成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69.35%,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56.07%,婴儿死亡占5以下儿童死亡81.97%,20年间这种结构无明显变化。(3)第一位死亡原因新生儿死亡为出生窒息、肺炎,婴儿及5以下儿童死亡均为肺炎。(4)各年龄段前5位死因由感染、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腹泻与破伤风引起。结论死亡率下降缓慢及导致儿童死亡原因持续存在,出生窒息、肺炎是新生儿期第一位死亡原因,20年间5以下儿童死亡年龄趋向小龄化,扭转新生儿死亡尤其早期新生儿死亡是减少5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区天平社区居民肺功能的现状。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天平社区常住40以上居民进行肺功能检测,以肺功能检测结果作为COPD的诊断依据,分析COPD患者的患病率、男女例数等。结果共有408例有效纳入本调查,平均年龄60.03,男性患病率为13.22%(23/174),女性为8.97%(21/234)。结论戒烟、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增强老年人的抵抗力等都可以缓解COPD的发生与进展。

  • 标签: 社区居民 肺功能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年期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进行总结,从而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45以下青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同期中老年患者,重点分析其发生部位、类型、淋巴结等病理学特征。结果青年直肠癌患者占同期所有直肠癌患者的7%(52/743);青年直肠癌主要发生于腹膜反折以下(69.2%),病理分型以浸润型为主(80.1%),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粘液腺癌(66.9%)为主,69.2%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71.2%的患者肿瘤未侵入浆膜。青年直肠癌患者的上述病理学特征均与中老年患者有显著差异。结论青年期直肠癌的病理学特征决定了其手术不彻底,放疗、化疗效果差,预后不理想。因此青年期直肠癌的治疗遵循严格的无瘤技术与彻底的手术治疗。

  • 标签: 青年 直肠癌 病理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完善儿童保健相关措施,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率的目的。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弥勒市5以下死亡儿童。将1998年-2007年实施儿童保健措施改善前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将2008年-2017年实施儿童保健措施改善后的儿童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儿童的死亡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活产数为54274例,5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为1257例,死亡率2.32%,研究组的活产数为61529例,5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为707例,死亡率1.15%,研究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儿童保健知识的深入宣传,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妇幼保健三级网络的建设,做好孕产妇系统的管理工作,预防儿童意外事故的发生,能有效降低5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增加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死亡原因 儿童保健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十堰地区0~3正常儿童胫骨超声骨密度参考值,并分析各年龄组骨密度值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为儿童保健和儿科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将0~3儿童分为15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选取100名(男女各半)正常儿童,应用定量超声法(QUS)测定儿童左小腿胫骨中段前方内侧面部位超声骨声速值,并进行人口学特征和影响因素调查,统计得出各年龄组超声骨密度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十堰地区0~3正常儿童胫骨超声骨密度的总体增长趋势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儿童骨密度增长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增长快慢不一致。结论通过本研究,获得了本地区儿童骨密度数据库,可作为儿童QUS骨评价数据库的参考资料;获得了0~3十堰市正常儿童各年龄组男女童的骨密度参考值范围,可作为临床评价儿童骨密度发育状况的判断标准,并明确了儿童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骨密度 0~3岁儿童 胫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红安县5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红安县5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这4年内红安县5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8.68‰,呈逐年下降趋势,5以下儿童死亡中以婴儿及新生儿为主,分别占89.45%和60.80%,意外窒息、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是5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产科质量和儿科急救水平,继续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降低5以下儿童死亡率。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死亡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阳信县3-5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情况,为阳信县学龄前儿童龋齿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对1860名3~5学龄前儿童分别从影响龋病发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本县区3~5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66.8%,治疗率仅为6.1%,患龋率随儿童年龄增大而增高。结论本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高,治疗率低,口腔保健意识差,不刷牙儿童呈普遍现象,主要是大部分家长普遍对乳牙龋病的危害缺乏认识,医疗保健机构对口腔保健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不够。要控制学龄前儿童龋齿,首先要增强家长们的保健意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才是从根本上改善本地区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的关键。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龋病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