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室2010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采用单纯后路内固定手术方式,20例采用后路椎弓根植骨手术方式。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前、术后1周、取内固定前、取内固定后3个月的伤椎压缩率及Cobb’s角,伤椎椎体内骨缺损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均获有效随访6~38个月,伤椎椎体压缩率术后1周5.9%2.2%、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6.7%1.7%,较术前38.2%5.2%显著改善。伤椎Cobb’s角术后1周3.3%1.9%,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6.2%2.8%较术前19.3%4.5%也有明显的恢复。但术后1周与内固定取出前末次随访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能显著的维持伤椎高度,较好的预防椎体高度丢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7月至2013年11月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共96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共48例,护理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能够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给予传统保守治疗)与实验组(28例,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ODI、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可改善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Cobb角,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综合干预方式对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在我市任一社区选择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62例,并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老年人分别为32例和30例,研究组采取综合干预方式,如对老年群体进行集体健康教育,饮食指导、适当的锻炼、为老年人发放健康教育资料,根据老年人个体情况对其进行家庭访视及进行心理干预等;对照组采取单纯为老年人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方式。对实施干预的老年人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改变情况及相关行为的影响。结果采取综合干预方式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的饮食、行为习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知识的了解、骨质疏松情况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老年人。结论对于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实施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健康责任感,对引起骨质疏松的一些风险行为可起到及时矫正的意义,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表现,提高骨质疏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1例,均采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测量病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背部疼痛消失54例,背部疼痛缓解7例。骨水泥注射量为3.0~5.7ml,平均(4.06±1.43)ml。术后3dVAS评分低于术前,病椎前柱高度高于术前,Cobb角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占11.48%。结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好、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将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钉进行固定,研究组患者采用PFNA进行固定,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的引流量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我院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一般、优秀、非常优秀概率分别为20%、20%、60%;对照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一般、优秀、非常优秀概率分别为33%、27%、40%。结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效果比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效果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1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研究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对照组),对单号组患者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药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4.55%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为骨质量较差,骨折愈合时间较慢,再次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只要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药抗骨质疏松治疗,就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应用MIPO技术,采用肩外侧横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LPHP从切口内插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86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4例,三部分骨折36例,四部分骨折26例)。年龄56—89岁,平均69岁。术后应用Neer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术后8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月(平均30.7月),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周(10—1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良62例,可18例,差为6例,优良率72.1%。结论应用MIPPO技术植入LPHP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患者,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及血运破坏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38例,总结影响老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因素,之后予以分组研究,即常规组(n=19)、干预组(n=19)。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骨折发生率。结果经调查得知,年龄、皮质激素、跌倒、低钙饮食、脆性骨折是影响老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因素。随访1年后,干预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为21.1%,常规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为52.6%,2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因素非常多,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加大推广与普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