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早期抢救中,哪种静中心脉通路更为合适,更为便捷。方法选取了48名重症神经外科发病早期,生命体征不平稳,随时需要进行静脉通路给药治疗及液体复苏的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中心静脉置管,一种为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另一种为经肘正中静脉穿刺PICC置管,分别对其回血率进行了观察和评价。结果在GCS评分为9-12分之间的神经科患者中,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回血率较经肘正中静脉PICC低。结论神经科危重患者早期的治疗中,由于经肘正中静脉穿刺(PICC),GCS评分在9-12分的患者,中心静脉回血率高,容易造成堵管等风险。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则相对回血率低。故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更为合适。
简介:摘要目的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的生命,为临床应用与护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案。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室2006年1月—2009年12月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研究的对象,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等,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心理与基础护理等。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抢救与护理措施后均脱离生命危险,酮症酸中毒得到纠正,尿酮体转阴,治疗后血糖控制为9.11±2.32mmol/L,患者在7—26天内病情好转并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虽然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但是通过及时抢救,合理补液、补钾、胰岛素治疗,纠正酸中毒,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兼顾基础护理与心理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几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护理上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救治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6年8月14—15日收治的2例重症中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迅速体外降温、氧疗、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一系列措施救治,并在血压平稳后给予脱水、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处理,评估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结果经一系列措施急诊救治后,第1例患者意识由深昏迷转为浅昏迷,体温、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或平稳;第2例患者由昏睡转为清醒,体温、脉搏等均恢复正常,病情平稳后转入住院继续治疗。结论重症中暑患者的病情较危重,及时、规范的急诊救治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促进其意识的恢复,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胺酮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治疗哮喘急性重症发作期患者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哮喘急性重症发作期患者临床资料,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采用氯胺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PaCO2、PaO2以及体内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甲组患者无效死亡2例,乙组无死亡患者。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PaCO2、PaO2变化(p<0.05),而PH值无明显变化。结论氯胺酮联合NPPV治疗哮喘急性危重发作,能够缓解和减低患者于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拮抗反应,提高急性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肾损伤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肾损伤患者中应用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的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取满意的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结论经皮穿刺引流在肾损伤包膜下或肾周血肿的治疗处理中有显著的作用和明显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净化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肾损伤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日期单双日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5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常规内科治疗以及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小便出现时间、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在急性肾损伤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并且能够大大缩短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损伤性肾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肾外伤或经肾镜取石术后导致损伤性肾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行肾动脉DSA造影,明确肾血管出血部位、损伤程度和血管形态,再将导管超选择至肾动脉出血分支内,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PVA)微颗粒栓塞,大部分病例出血动脉主干加用金属弹簧圈或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14例患者经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均一次栓塞成功,术后2~3天肉眼血尿变淡,一周后尿液澄清,复查尿常规、肾功能正常,远期追踪所有患者未出现再出血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好适应症,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损伤性肾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并能保全肾功能或最大限度保存肾功能,尤其在治疗急症损伤性肾出血止血方面更具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医疗,将药物副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充分发挥药物的最大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我科住院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药物静脉滴注过程中发生静脉刺激症不良反应22例。结果静脉刺激症不良反应发生是因在静脉输液管理中对左氧氟沙星药物副作用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配置药物和操作方法不规范,健康宣教不到位,巡视不够勤等。结论用静脉输液治疗作用的同时,应该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注意重视规避药物副作用,严格正确执行操作方法,重视对患者、家属及陪人进行药物注意事项、副作用和基础护理宣教,是可以避免和减轻或减少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与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手术抢救配合及护理措施,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2年间收治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抢救配合与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各种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配合之后,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抢救成功34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89.47%。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抢救配合与护理,抢救护理人员必须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医德修养确保患者抢救及时有效的实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标准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标准大骨瓣治疗法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第1、3、5天内颅内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1、3、5天内颅内压分别为(22.99±3.23)mmHg、(19.11±1.99)mmHg、(13.99±2.99)mmHg;对照组治疗后第1、3、5天内颅内压分别为(28.77±3.99)mmHg、(25.99±2.69)mmHg、(20.44±2.98)mmHg。与治疗之前相比,治疗之后第1、3、5天两组患者颅内压都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第1、3、5天内观察组颅内压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