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11月一2011年2月采用国产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75例。术后第1天、1,3,6个月分别复查X线片。结果75例经5-18(平均4.1个月)个月随访,69例获得随访,68例患者骨性愈合。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采用Sander评分标准评定,优62例,中3例,差4例,优良率达94.2%。结论国产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创伤小、固定可靠,费用低,是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系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钉板类、髓内固定及其它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对采用钉板类、髓内固定及其它方式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8组,治疗1组为半髋或全髋置换术,2组为外固定支架术,3组为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4-8组为其它内固定方式。结果1组及3组与其他组相比(外固定支架术及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6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HS、PFNA及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治疗大多数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部分特殊的病例则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空心钉固定及外固定支架术等可选用。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探索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在临床上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9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45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45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其中RiseboroughⅠ型9例,Ⅱ型8例,Ⅲ型22例,Ⅳ型6例,对45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后,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进行长达2年的随访。最后,根据治疗后的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按照Aitki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探索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在70%以上为显效,优良率达70%以下为有效,优良率在50%以下为无效。结果对我院在2005年9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45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治疗并进行长达两年的随访后,结果均一期愈合。按照Aitki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疗效统计数据为优良率达到82.36%,其中优秀20例,良好14例,可以10例,较差1例。结论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在临床上的疗效的优良率高达82.36%,为显效。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在临床上有非常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人脐带中富含间充质干细胞(MSCs)。这些细胞能表达多种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及多种干细胞相关基因,可分化为3个胚层衍生的多种成熟细胞,合成多种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支持造血干细胞等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并具有低免疫原性。本文主要就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临床作用和应用前景作简要综述。
简介: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易发生于在老年人群体,部位在股骨颈基底以远与小转子下5厘米水平间的区域内,选择所需要进行的手术方法要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的类型和术前骨质疏松的情况等综合因素,特别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身体的退行性改变,加之患有的各类疾病,卧床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对手术治疗后出现较高的病死率都有影响。临床中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很多,特别是手术方法。现将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4年间十堰市无偿献血者血型初筛误判情况与初筛技师工作年限相关性,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十堰市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4年间参入血型判定技师总的血型初筛例数及误判例数进行统计分析,以从事血型初筛判定工作5年为界限,回顾性将24名参入血型判定技师分为两组(A组“<5年组”和B组“≥5年组”),对两组血型判定总例数及总的错误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列表统计分析。结果参入血型判定共24名技师,总血型判定133564人次,初筛血型错误者140例,总误定率0.10%。A组(9名技师)共对59534名献血者进行血型判定,其误判总例数为113人次,误判率为0.20%;B组(15名技师)共对74030名献血者进行血型判定,其误判总例数为27例,误判率为0.04%,两组间误判率经Fisher,s检验p<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型初筛误判与工作年限及工作经验有密切相关性,低年资技师较高年资更容易出现误判情况,加强对低年资技师的培训及管理可有效提高低年资技师的工作经验、降低血型误判率,对献血工作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