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阻断血流对于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照组行常规静脉曲张手术,对静脉残端进行结扎,不对血流进行阻断;将观察组的患肢抬高,在足背与大腿之间运用橡皮带,将血驱向大腿,并对血流进行阻断。结果在术中切口数量、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血流进行阻断,可以保证安全及有效地进行手术。

  • 标签: 阻断血流 静脉曲张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选择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将54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7例及对照组2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干预,亚低温组于生后6小时内加用选择头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后基本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生化(血糖、血电解质及肝功能、肾功能)、血气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后遗症的发生率、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硬肿、肺出血、心律失常、DIC及难以纠正的低血压等副作用;亚低温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的发生率为40%),亚低温组的MDI和PDl分别从9月龄及6月龄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选择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是有效的、安全的。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亚低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无痛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6例老年冠心病无痛心肌缺血患者,按照随机双色球法分为实验组(33例,常规护理同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和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ST段下移减少量以及ST段压低减少次数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ST段下移减少量、ST段压低减少次数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无痛心肌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满意,可有效减少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保护心功能,可临床应用。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 综合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准确。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均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以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结果72例心肌缺血患者中SMI者占70.8%,多于有症状者29.2%(P<0.05),且SMI患者ST下移发生率、幅度及持续时间与有症状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SMI发作时间段多为6~12时,占51.6%,高于0~6时12.5%(P<0.05)。结论DCG诊断冠心病SMI患者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颈部CT血管造影在短暂脑梗塞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79例脑梗塞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79例患者中颅外血管狭窄者例24,颅内血管狭窄者17例,颅内外均有狭窄者17例。结论头颈部CT血管造影在短暂脑梗塞的诊断以及病因明确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治疗的指导和预后的分析也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头颈部 血管造影 CT 短暂脑梗塞 临床诊治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磁共振影像与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影像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2年内收治的的15例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患儿,对患儿采用MRI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相较于CT检查,MRI检查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能够更加明确的检出基底节区出血,对比两组情况观察组均较优。结论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检出率较高,而对颅内出血检查的敏感性较低,采用MRI和CT联合检查,可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影像诊断准确率。

  • 标签: MRI CT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SCs移植恢复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行为功能的可行。方法建立缺血缺氧脑损伤模型,在建模后72h进行经脑室NSCs移植,不同时间点对实验动物进行足印分析试验评估。结果足印重复间距试验结果显示NSCs组术后3周、7周时实验鼠左侧前后肢足印重复性较好。表现为间距较小,且间距稳定,明显小于HIE(P<0.01))。结论NSCs移植可恢复缺血缺氧损伤大鼠的行为学功能。

  • 标签: 神经干细胞移植 行为学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抗心磷脂抗体的相关。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3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3例为对照组,均行抗心磷脂抗体、血小板聚集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检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血小板聚集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抗心磷脂抗体、血小板聚集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抗心磷脂抗体密切相关。

  • 标签: 青年 缺血性脑卒中 抗心磷脂抗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当前,缺血性卒中的患病率飞速增长,积极开展针对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预防至关重要,这不仅可以降低发病风险,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疾病等均为卒中的传统危险因素,近年来,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探讨CKD对卒中事件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目前的研究表明,CKD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蛋白尿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人体细胞所需要的营养与氧气都来自于血液,而人体无偿代谢最差的部位就是人的大脑,所以在人缺血缺氧的状态下,人的大脑细胞就会首先受到损伤,受损最严重的当属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海马部位1。在这个损伤过程中的多种发生机制,是值得研究的地方。这不但能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脑损伤的过程,更能让我们有效的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缺血缺氧脑损伤。下面主要阐述环磷腺苷葡氨和氨茶碱的成分及功效,以及对缺血缺氧脑损伤的预防治疗的作用及机理。

  • 标签: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环磷腺苷葡氨 氨茶碱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12年8月-15年3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卒中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病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前列地尔组。常规治疗组病患者采用常规措施进行治疗,前列地尔组在基础治疗上辅以前列地尔注射液干预。对两组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ESS评分、BarthelADL指数评定结果以及不良用药现象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前列地尔组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ESS评分、BarthelADL指数评定结果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经统计学软件参数检验显示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不存在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现象,经统计学软件参数检验显示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缺血性卒中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安全较高,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前列地尔注射液 缺血性卒中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应用曲美他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5年5月确诊并收治的158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9人。对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抗心衰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实施口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0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56%(P<0.05)。两组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仅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距离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应用曲美他嗪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

  • 标签: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早期干预型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护理中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82例患有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采取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有4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有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干预型护理。观察两组的预后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CDCC评估情况及DQ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优,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早期干预型护理有助于其智力及运动能力的发育,促进预后,应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 干预型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方法选取10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A组,54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症检出率。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86.9%)显著高于对照组(8.2%),A组及B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显著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酒精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MR灌注成像和VEGF表达特征。方法32只新西兰家兔,其中实验组共16只兔,采用灌胃法,给予烈性酒(含乙醇45%)10ml(kg.d),对照组给予给予等体积的10%的葡萄糖溶液,在给药后第1、2、3、6月末各处死4只;对照组共16只兔,在1、2、3、6月月末各处死4只,所有动物于处死前行双侧股骨头MR灌注检查,计算血流量(Perfusion),峰值增强值(PEI),峰值增强时间(PTT),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指标。动物处死后取双侧股骨头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给予酒精后早期股骨头内血流量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更明显;仅在给酒精后3月,股骨头内PEI下降,MTT增加。给予酒精后2月,VEGF在软骨细胞内表达最强,其后表达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给后3月VEGF在成骨细胞内的表达明显增加。MR灌注参数与VEGF在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MR灌注成像能够反映股骨头微循环变化,酒精ANFH时不同类型的细胞VEGF表达情况不同,且与MR灌注成像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神经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治疗中的有效。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9月间确诊并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展开研究,采用双盲法将83例患儿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1);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神经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结果经治疗,两组患儿在疗效、NBNA(神经行为测定)评分、DQ(发展量表)评分上对比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治疗中加入神经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神经细胞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合并非瓣膜房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09月-2012年12月住院的新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非瓣膜房颤分为房颤组(n=72)和非房颤组(n=78)。将两组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并发症、预后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预后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二分类法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房颤组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如失语、意识障碍、中枢面瘫、重度肢体瘫痪、偏盲、颅高压征象)及临床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继发性癫痫)均较非房颤组更高,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觉缺失、并发消化道出血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后影响因素中,年龄及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预后存在相关(P<0.05),而性别、既往卒中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血脂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结论房颤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如失语、意识障碍、中枢面瘫、重度肢体瘫痪、偏盲、颅高压征象)较无房颤组损害严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继发性癫痫)发生率高,预后多不佳。高龄、入院时血糖水平高,是影响合并房颤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脑梗塞 房颤 临床特点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地了解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HIE)发生时,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对病情诊断、预后的评估。方法对2009年-2012年期间住院的23例HIE患儿心肌酶谱的检测以及随时抽取的同期住院的非HIE患儿20例做为对照组。结果①HIE患儿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显著,重度HIE组与对照组心肌酶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重症HIE对心肌损害程度严重,预后治疗较差。结论血清酶水平测定对于病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心肌损害 肌酸肌酶 乳酸脱氢酶。